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1至11月我院监测到的药品不良反应5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种类以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1.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反应表现为多见。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9.4%。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种类以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1.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反应表现为多见。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9.4%。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4也007年度收集的11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16例ADR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结论应加强临床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2008年3月~11月收集的28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28例ADR中女性比例明显偏高,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比例较高;静滴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类占绝大多数。结论:抗菌药物类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杰 《现代医院》2011,11(12):64-65
目的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1.4;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至2010年发生的261例ADR进行汇总,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加以分析。结果261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5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63.2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62.83%;口服占31.80%。ADR涉及的药品中,按频率依次为抗感染药物(44.44%),心血管类药(22.22%)、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过敏、消化系统反应比较多见。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潘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84-5285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本文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75例ADR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旨在发现和研究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的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发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5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442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结果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82.60%;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43.5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有193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比例最高,占30.91%;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46.38%,其次是消化系统,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3.17%),严重的ADR有22例(4.98%),一般的ADR有406例(91.8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来院就诊的患者80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0例,在观察组中采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对照组中不采用该体系。对两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呼吸困难荨麻疹等发生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采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上报的4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0岁以上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人数最多(76.5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71.72%);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18.09%);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肠胃系统损害最为常见(36.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田晓芳 《现代保健》2011,(16):84-85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上报的135例ADR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ADR中,中老年患者发生最高,男性患者发生较多,抗感染药物发生最多,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最高,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ADR,进一步增强其监测和报告,严格掌握药理作用,提高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发生ADR,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厦门市第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做好预防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利用国家ADR监测网调出我院2014上半年收集到的ADR报告2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9例ADR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51例,占20.48%),引起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80例,占28.47%),其次激素及其有关药物(37例,占13.16%);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131例,占52.61%);ADR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192例次,占36.78%);多数ADR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或痊愈(242例,占96.39%);ADR上报人员以医生为主(184例,占73.90%).结论:应加大不良反应报告上报的宣传力度,保证ADR报告的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性.  相似文献   

18.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兵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兵团2011年各师团医院上报有效ADR报告481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ADR类型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ADR报告中。35~47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9.7%。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56.7%。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附件损伤占57.2%。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静滴药物。减少ADR在医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结果因果关系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待评价分别为75、22、3、5例。105例治愈92例,好转13例。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0.09%;静脉滴注给药发生率最高,占70.48%;抗感染药品最常见,占43.81%。结论应重视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老年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