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蝶形椎板切除,使椎管达到充分减压,患椎上、下双侧椎小关节突做部分切除,开放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解除神经根压迫,使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功能早期恢复。方法:从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瘫的病人,采用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钉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恢复椎体形态及神经通道。手术优点在于,即注重椎管内减压,又要重视神经根管的减压。固定牢固、复位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结果:经随访2-33个月,双下肢及大小便功能恢复满意,X线显示:椎体形态恢复,椎体间形成骨桥,无假关节形成,椎体高度无下降,脊椎生理曲度正常。结论: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优于常规椎板减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蝶形椎板切除,使椎管达到充分减压,患椎上、下双侧椎小关节突做部分切除,开放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解除神经根压迫,使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功能早期恢复.方法:从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瘫的病人,采用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钉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恢复椎体形态及神经通道.手术优点在于,即注重椎管内减压,又要重视神经根管的减压.固定牢固、复位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结果:经随访2~33个月,双下肢及大小便功能恢复满意,X线显示:椎体形态恢复,椎体间形成骨桥,无假关节形成,椎体高度无下降,脊椎生理曲度正常.结论: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优于常规椎板减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后路减压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生于胸椎和腰椎的交界区域,而单纯L3~L5的爆裂性骨折则相对少见。对于此类骨折,由于腰椎椎管扩大明显,且该区域不容纳脊髓.因此极少出现完全性瘫痪表现。笔者采用经后路减压复位加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爆裂性骨折占发病率15%.约30%~6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因骨折块常于前方压迫脊髓,需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恢复脊柱生理及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在减压区硬膜外及椎板间植骨重建椎板.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7±18)%恢复至(85±6)%,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内复位和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根伤惟体内撬拔复位和自体骨植骨结合骨折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9~65岁.半均41.2岁。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摄片检查。了解伤椎前缘向懂比手和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商度比分别为(47.76±13.47)%、(92.62±4.01)%和(88.62±4.38)%,矢状面Cobb角为(19.33±6.51)°、(5.23±1.61)°和(5.81±1.40)°。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与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占脊髓功能何所恢复.尤内固定断裂和冲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体内复位植骨治疗胸腰维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能有效重建骨折的前中柱,弥补单纯后路复位和稳定性不足的缺点.预胁后期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6例采取椎管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12~32个月,平均20.5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患者.术后12个月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既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又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高能量致伤力的出现,使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并常伴有严重的椎体压缩、椎管变形、脊柱畸形和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笔者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运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价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全部病例病椎均存在后凸畸形,角度15~45度,椎管内骨块突入,椎管容积减少程度20%~65%.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分级:C级5例,D级8例,E级3例.结果 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年.全部病例恢复满意,植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损伤小,操作简便,维持了原椎体稳定结构,避免了直接椎板减压引起的继发的医源性椎管狭窄所致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5例。结果11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术后平均7°;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42%,术后平均8%,112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9~47岁,平均36.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10例,B2型8例,C2型2例。单节段损伤8例,双节段损伤12例。合并骨折脱位12例,侧方移位6例,患者椎管内骨性占位明显。术前Cobb角(30.2±3.9)°。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4例,C级9例,D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4.5 d。结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恢复1~3级,其中C级1例、D级2例、E级17例。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6.5±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0)。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椎体间支撑内植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可以很好进行椎管内减压,恢复脊柱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术中出血相对较多,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钛笼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病椎切除减压椎体置换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2例完全截瘫,其中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5例不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矫正20~35°,平均29.5°。根据ASI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14例,良3例。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钛笼植骨术能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其稳定性;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效果肯定,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减压植骨脊柱固定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特点和评价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直接复位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直接复位内固定联合应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24例。结果平均随访17.3个月,骨融合率达100%,患者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6.4%。近期内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矢状径达到正常范围,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按Charles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87.5%。结论对不稳定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重建术既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维持矫正效果,又能增加植骨融合率,是治疗严重创伤性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动力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方法及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测量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采用“U”型钉、Tenor、Diapason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开孔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Cage或Telamon。结果 35例经6~4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5例,明显减轻8例,优良率达94.2%,X线显示椎间融合率88.6%。结论 使用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使滑移复位或减轻,在有效减压和髓核摘除后,能达到椎间即刻稳定,增加了植骨床的稳定性有利于融合,并能维持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恢复前中柱承重,融合率高。术前术中C臂机应用具有缩小手术范围、监控复位程度、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AF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结合部位的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爆裂性骨折占其发病率的15%左右。有骨块突入椎管内挤压硬脊膜及神经根时,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治疗。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采用AF系统内固定联合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及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9月,对2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38.4岁。累及节段:T125例,L17例,L25例,T12~L14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4例。按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其中A型7例,B型11例,C型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X线片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周及1年时后凸Cobb角分别为(3.4±2.4)°和(5.2±3.2)°,两时间点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22.1±1.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36.0±2.0)mm,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相邻上下位椎体高度比值为95.3%±1.3%,术后1年分别为(35.0±2.4)mm和94.4%±2.5%,两时间点间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但均较术前(14.6±2.1)mm和40.2%±1.5%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患者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25)。结论改良法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以及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畸形、退行性病等.但新鲜爆裂型骨折是否同时行植骨融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有关资料的总结,重申植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