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国际Coe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有关RDS预防及治疗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 (1)肺表面活性物质(PS)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RR0.87,95%CI 0.77,0.99)和气胸发生率(RR0.7,95%CI0.59,0.82)。(2)出生前给予其母亲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且无明显副作用。(3)持续性肺扩张压(CDP)可减少死亡率(RR0.52,95%C10.32,0.87,NNT=7)和减少间歇性正压通气的使用(RR0.70,95%C10.55,0.88,NNT=5)。高频喷射通气(HFJV)可减少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RR0.58,95%C10.34,0.98,NNT=7)。结论 (1)PS预防和治疗RDS有效。(2)产前给予皮质激素,可降低RDS发生率。(3)应用CDP、HFJV治疗RDS有效,可减少呼吸衰竭及CL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现行的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措施,讨论采用降低NRD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循证医学方法的必要性与障碍。方法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及产科中抽取人员参加专题小组讨论及接受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降低N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措施是产前应用皮质激素、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早期使用、预防早产、早产儿监护及NRDS的早期诊断等。结论系统评价充分说明了循证医学在新生儿急救中很有发展潜力,目前对NRDS的治疗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现行的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措施,讨论采用降低NRD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循证医学方法的必要性与障碍。方法 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及产科中抽取人员参加专题小组讨论及接受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降低N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措施是产前应用皮质激素、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早期使用、预防早产、早产儿监护及NRDS的早期诊断等。结论 系统评价充分说明了循证医学在新生儿急救中很有发展潜力,目前对NRDS的治疗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李娟,魏克伦,刘云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常发生于早产儿、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本文总结1991~1994年于我院住院诊断为RDS的病人29例,分析如下。资料和结果一、一般资...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危重症,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ARDS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有关,具有炎症性特点。新生儿ARDS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该病的治疗目前缺乏特效手段,仍是以呼吸支持、PS替代、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营养支持及液体管理等对症及综合治疗为主。该文就新生儿ARDS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子瑜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21-22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 2 0 0 0年 1月—2 0 0 3年 2月收治的 10 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分为两组 (孕周 <35周为Ⅰ组 ,孕周≥ 35周为Ⅱ组 ) ,比较他们的临床特点 ,如血气、胸片、合并症、疗效。 结果 NRDS在同期住院新生儿中占 1 4 %,无效及病死率 40 0 %,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新生儿病死率 (2 73%) (P <0 0 0 1)。Ⅰ组 73例 ,多在生后 12h内发病 ,1minApgar≤ 6分占 5 0 0 %,剖宫产 5 0 7%,治愈好转率 5 3 4 %;Ⅱ组 2 7例 ,常在 12h后起病 ,1minApgar≤ 6分占 2 1 1%,剖宫产 92 6 %,治愈好转率 77 8%,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患儿泡沫振荡试验及胸片的阳性预测值均在 70 %以上。治愈好转组PaO2 /FiO2 值由 (19 6 0± 13 5 6 )kPa(n =5 6 )上升至(41 34± 2 6 34)kPa(n =5 2 ) ,无效死亡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2 0 39± 15 39)kPa(n =31)、(2 3 4 9± 2 2 2 0 )kPa(n =15 ) ,治疗后两组的PaO2 /FiO2 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合理的产前激素应用率均小于 10 %。 结论 即使应用CPAP、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NRDS的病死率仍很高 ,应以预防为主 ,产前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胎儿肺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7例机械通气下NRDS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呼吸系统顺应性(Crs)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rs<0.3ml/(cmH2O.kg)示病情严重,Crs<0.2ml/(cmH2O.kg)病死率高;Crs与氧合指数(OI)呈负相关关系(r=-0.948),有直线回归关系:OI=64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ioryDistressSyndrome,NRDS)病死率甚高,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缺乏所致。80年代自日本首次报道应用牛PS治疗NRDS获得成功以来,使NRDS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现将应用人工合成PS治疗18例NRDS的体会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NICU自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18例NRDS患儿。男14例、女4例;胎龄27~36周(平均30.7±2.6周);出生体重770g~1900g(平均1400±350g);1分钟Apgar评分≥8分7例,4~7分6例,≤3分5例;多胎(2胎以上)6例,前置胎盘4例。接受… 相似文献
10.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8)
使用超声诊断肺部疾病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新趋势.超声检查具有诸多优点,无射线损伤,对患儿和操作者均无损害;操作简便,可在床边开展,便于动态观察,适合重症患儿;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便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借助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注意事项等予以介绍,供临床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因NRDS需机械通气的患儿55例(均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4例)和死亡组(11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动态顺应性(compli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Crs)、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机械通气后6h,存活组和死亡组Crs、PA-aO2、OI及R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6.871,-6.450,-10.316,-8.815,P均<0.05).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存活组RI、PA-aO2和OI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RI、PA-aO2和O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215.56,147.85,384.64,<0.05).存活组Crs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Cr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P<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融、PA-aO2和OI值明显增高,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5.699,-5.578,-6.924,p均<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Crs值明显降低,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7,P<0.05).Crs和OI、RI、PA-aO2值间均呈负相关(r=-0.813,-0.800,-0.859,P<0.05).结论 动态监测NRDS患儿机械通气时Crs、RI、OI、PA-aO2可以判断NRDS患儿治疗效果,指导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掌握脱机时机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湿肺[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TTN)]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99例在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RDS或TTN早产儿病例资料,其中RDS 30例,TTN 69例.99例中男54例,女45例.观察RDS组和TTN组围生期危险因素、呼吸支持、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99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1.9±2.2)周;出生体重(1 661 501)g.RDS组和TTN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5±2.5)比(32.0±3.2)周,(1 115 ±415)比(1 660±531)g,t=6.046、5.916,P=0.002、0.001].生后0~2 h内,RDS组和TTN组pH分别是7.25±0.09和7.30±0.01(t=-2.144,P=0.046),氧分压(PaO2)分别为(55±20)和(41 ±2)mmHg(1 mmHg=0.133 kPa,t=2.863,P=0.001),氧合指数分别为(149±58)和(100±9)mmHg(t =3.379,P=0.003).RDS组和TTN组分别有30例和12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0.01).RDS组25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5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TTN组44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25例应用鼻导管吸氧.RDS组和TTN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是14例(46.7%)和4例(5.8%)(P=0.038),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例数分别为19例(63.3%)和9例(13.0%)(P=0.025),发生3度或4度脑室内出血的例数分别为9例(30.0%)和2例(2.9%)(P=0.041),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例数分别为12例(40.0%)和5例(7.2%)(P=0.019).结论 RDS和TTN是早产儿生后早期呼吸困难的主要病因.早产儿RDS的特点是多见于胎龄<30周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酸中毒程度重,有创机械通气应用比例高,并发症多.早产儿TTN的特点是多见于胎龄30 ~34周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低氧血症程度重,无创机械通气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将RDS患儿分为珂立苏组(74例)和固尔苏组(80例),比较在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两组患儿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用药率。(2)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将接受珂立苏治疗的80例足月RDS患儿,根据胸部X线改变分为轻中度组(X线胸片Ⅱ~Ⅲ级)50例和重度组(X线胸片Ⅳ级)30例,每组又分成小剂量(每次30 ~ 40 mg/kg)和大剂量(每次70 ~ 100 mg/kg)两个亚组,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对RDS的疗效。结果 第1阶段:(1)两组RDS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后0。5h和6h,动脉血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总给氧天数、住院天数及重复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气胸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珂立苏与固尔苏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778千元及31.827千元,固尔苏组患儿平均减少9.6%(P<0.05)。第2阶段:(1)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治疗前及治疗后0.5h和6h,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改善动脉血气的效果优于小剂量珂立苏(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重复用药率分别为20.0%(3/15)和33.3% (5/15),大剂量组患儿平均减少40%。结论 (1)对足月儿RDS,珂立苏与固尔苏均可显著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相似,但珂立苏组住院费用降低。(2)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的疗效维持较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用药率。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临床观察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制剂 (PS)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4个医院的 42例NRDS患儿用curosurf (PS的一种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的变化及早产儿部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 30min患儿PaO2 和动脉 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 )明显上升 ,分别从 (44± 14)mmHg (1mmHg =0 .133kPa)上升至 (10 2± 5 9)mmHg和从 0 .11± 0 .0 5上升至 0 .2 8± 0 .18。用药后 1h、6h、12h、2 4h、3d和 10d的PaO2 和a/APO2 仍在较高水平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均 <0 .0 1)。用药后 30min ,患儿PaCO2 从用药前的 (5 4± 17)mmHg下降至 (45± 13)mmHg (P <0 .0 5 )。用药后 12h ,胸部X线片显示 ,患儿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用药后患儿颅内出血、气胸、动脉导管开放和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2 8%、7%、35 %和 79%。结论 curosurf治疗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容量目标通气(VT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2013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52 例NRDS 患儿随机分为VTV 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2 组,每组26 例。VTV组采用A/C+Vc+ 模式,PCV 组采用A/C+PCV 模式。试验开始后6、24、48 h 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Ⅲ ~ 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结果 VTV 组有创通气时间较PCV 组短(P<0.05),低碳酸血症、VAP、PVL 的发生率均低于PCV 组(P<0.05),而两组吸氧时间、病死率、气胸和Ⅲ ~ Ⅳ级PVH-IVH 以及BPD、ROP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V 治疗NRDS 的疗效优于PCV,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要做出早期诊断才能指导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及时使用。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胃液稳定微泡实验(stab le m icrobubb le test,SMT)早期诊断早产儿RDS的价值,为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提供指导。方法:对101例收治于日本岩手医科大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胎龄31±3.5周,(24~35周,)生后30 m in内取胃液做SMT,低倍镜下数出每mm2中直径<15μm的稳定微泡数;1 h内拍胸片,以临床表现及X线结果作为诊断早产儿RDS的金标准。计算SMT早期诊断早产儿RD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观察以SMT结果指导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的临床价值。结果:101例早产儿中诊断为RDS者31例,其中微泡数<10个/mm2者22例,10~20个/mm2者7例,>20个mm2者2例;非RDS者共70例,其中<10个/mm2者仅1例,10~20个/mm2者2例,>20个mm2者67例。以胃液微泡数<10个/mm2作为界值,SMT预测并早期诊断RD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98.5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5%和88.46%;以胃液微泡数<20个/mm2作为界值,SMT预测并早期诊断RD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5.71%,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和97.10%。微泡数<10个/mm2者均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结论:SMT法简便、快速、经济,敏感度高,特异性好,能预测并早期诊断早产儿RDS,有助于指导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预防性使用,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国内推广。 相似文献
17.
Animal-derived surfactants containing SP-B and SP-C are more effective in vitro and in animal models than their synthetic counterparts, but are not as effective as unmodified, naturally occurring surfactant. In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newborn babi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these short-term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as improvements in gas exchange and lung function. Treatment with animal-derived surfactants results in fewer air leaks and lower neonatal mortality. The evidence is now strong enough to recommend routine use of animal-derived surfactants in very preterm infants with RDS. The newer generation of synthetic surfactants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as the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currently available animal products with the addition of better resistance to inactiv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