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面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 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ASAI~Ⅱ级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A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的B组,每组30例,记录2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及术毕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AAI),及未梢血糖Glu,结果2组各时间总的AAI值元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的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得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0—75岁、ASAI-Ⅱ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各20例。G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靶控输注。GE组先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行全麻,药物及方法同G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入室后(TO)、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腹建立后15min(T3)、气腹结束后(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过程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各时间点的MAP和HR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GE组r13时间点的MAP较G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1)。GE组乌拉地尔的使用量较G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20)。GE组患者丙泊酚(P=0.021)和罗库溴铵(P=0.038)的使用量明显少于G组。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地调控气腹产生的应激反应和循环改变,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病人平稳的度过围术期,是适合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全麻下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全凭静脉组与静吸复合组。分别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5min、30min、60min、放气后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值(Ppeak)和PETCO2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PETCO2的影响。【结果】各时段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15min两组患者MAP与HR均明显升高(P〈0.05),Ppeak亦于气腹后15min明显升高(P〈0.05);气腹后5minPETCO2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30min静吸复合组PETCO2较全凭静脉组升高更显著。【结论】LC中随气腹时间的延长可引起PETCO2显著升高,全麻方式的选择也可影响腹腔镜手术中PETCO2的改变,因此,PETCO2监测是LC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循环血气变化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60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对照组30例)和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纽(观察组30例),观察手术时间、气腹效果、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两组气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的MAP、HR、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插管全麻相比,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同样是安全有效的,但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1h的手术,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为A组,丙泊酚、异氟醚维持为B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20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末梢血糖(Glu)。结果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末梢血糖在气腹后20min及术毕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较之以丙泊酚、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翔  余功敏  余晓 《临床医学》2007,27(4):38-39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CSEA和58例静吸复合全麻(GA)病例的麻醉前及术中、术后的HR、MAP、PaCO2、SpO2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气腹后较气腹前HR都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其中GA组比CSEA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CSEA组PaCO2气腹后明显上升(P〈0.05),GA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较CSEA组麻醉后SpO2高(P〈0.01),麻醉后副反应较大、住院天数较长(P〈0.01)。结论CSE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之GA具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术中需注意麻醉平面的控制及呼吸循环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王锋 《临床医学》2009,29(4):40-41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哌替啶一氟哌利多合剂强化麻醉和全身麻醉(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过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于硬膜外阻滞麻醉平面满意后,静脉注入哌一氟合剂(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1mg/kg);B组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及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气腹后20min与气腹前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尤以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变化明显,表现为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1);心率(HR)增加(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是该术式较为安全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运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F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J组),入室后静注阿托品或东菪莨碱、咪唑安定,诱导予以芬太尼、依托咪酯乳剂、罗库溴铵,诱导后F组持续吸入异氟醚和泵注异丙酚,J组只泵注异丙酚,胆囊三角处理完后F组停用吸入增加异丙酚用量并静注罗库溴铵,J组静注罗库溴铵和芬太尼,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4kPa,手术结束时给予肌松及镇静的拮抗。记录麻醉前、插管即刻、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20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压(Paw)、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等发生情况及术中是否知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5.5±8.1)min,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5.3±2.1)min,术后拔管时间(13.5±5.1)min,未出现苏醒延迟及术中知晓情况,气腹后2组患者PETCO2均较前明显增高(P〈0.05),Paw也同时显著增高(P〈0.05);2组患者插管即刻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气腹后各时点J组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F组较平稳;HR各时点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F组更趋于稳定;所有患者麻醉后SPO2均有升高。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患者特殊生理改变要求术中避免血流动力学波动过大,适当降低气腹压,避免气腹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硬膜外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二氧化碳饱和度(HR)、心率(SpO2)变化。结果两组HR、SBP及DBP在诱导后较麻醉前均有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气管插管时心率较Ⅰ组明显增快(P〈0.05),术中、气管拔管时Ⅰ组HR、SBP及DBP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切题回答时间方面明显短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烦躁及寒颤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H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术中的牵拉反应情况。结果气腹后两组患者的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1),但各时间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对照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气腹排气后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观察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5),至气腹排气后恢复正常。两组术中牵拉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复合喉罩七氟烷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30例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ASAI~Ⅱ级,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下七氟烷吸入麻醉后,监测EKG、BP(MAP)、HR、SpO2、Paw、PET,CO2,记录喉罩置入、拔除、气腹前后、手术进行30min、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数值,观察术中是否出现呛咳、体动、反流等以及术毕10min清醒例数、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①喉罩置入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变化,与喉罩置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腹后10min的Paw和PET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③七氟烷面罩诱导时,有2例发生体动,术毕10min患者全部清醒,术后随访发生咽喉痛1例,均无术中知晓。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下七氟烷吸入的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4例,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肌松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放气后5 min,对比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气腹前10 min及气腹后10 min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对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开胸手术病人流血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32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眯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ug/kg,阿曲库铵0.5mg/kg,异丙酚1.5mg/kg。B组于全麻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3~4ml,测定麻醉平面后开始诱导。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并吸人0.5%~1%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拔管时的MAP、HR、CVP数值,并测定血糖浓度,全麻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拔管清醒时间等。结果:B组术中MAP和HR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浓度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B组术中血糖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和P〈0、01),术毕至拔管及完全清醒时各项时间指标均明显少于A组(P〈0、01);13组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而手术知晓例数高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后呕吐恶心状况、躁动情况、手术中肌松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气腹后10 min ,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后60 min方面,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以及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20 min ,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24 h内全麻组的呕吐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的躁动以及肌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在手术期间能使患者的呼吸循环保持平稳,且不容易出现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在实施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术前或术中冰冻确诊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均采用高位(T3-4)硬膜外阻滞,应用单纯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为A组1%、B组1.33%、C组1.6%。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基础、注入首剂追加局麻药后5、10、15、30min及术毕的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麻醉阻滞范围及麻醉效果。结果:A、B、C3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追加局麻药后10、15min时MAP、HR、SpO2B、C两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B、C两组均较自身麻醉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C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效果B、C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鲒论:乳腺癌根治术应用1.33%利多卡因实施麻醉更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单纯随机抽样分为全麻组(G组,n=30)和全麻+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分别监测麻醉前(T0)、插管后3分钟(T1).切皮后10分钟(T2)、术中探查时(T3)及术毕气管拔管后5分钟(T4),这5个时点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0和T1时MAP、HR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T2、T3和T4时MAP、HR值较GE组显著升高(P〉0.05),而GE组各时点的所测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E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则较G组要明显减少(P〈0.05),且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也较G组明显要短(P〈0.05)。结论全麻插管+硬膜外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单纯全麻插管麻醉要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将90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45例,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术中各时点MAP、HR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吸入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B组采用TCI系统Marsh模型输注丙泊酚,C组吸入异氟醚,B组和C组均联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期间9个时点无创SBP、DBP和HR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和剂量。结果:B组或C组SBP、DBP在切皮、腹腔探查、拔管期波动较小(P〈0.05),B组HR在关腹至拔管期相对稳定(P〈0.01)。A组使用尼卡地平次数较B组或C组增多(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稳定,以丙泊酚TCI联合硬膜外麻组心率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