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肝活检往往对临床检查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药物性肝病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药物性肝损害组织学分类见表2。  相似文献   

3.
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近年来,随着大量新药的不断研制和开发应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增多.使得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据统计,目前约有600余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因黄疸而住院的病人中2%由药物性肝病引起。在爆发性肝衰竭的患者中有25%被认为与使用药物不当有关。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据统计,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中药制剂、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抗结核药、抗生素;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及黄疸为主;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坚持合理用药,注意药物毒副作用,才能预防和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     
<正>1概述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者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表现有肝细胞坏死、胆子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正>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老年药物性肝损害一般指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服用药物种类较多,而且剂量较大,因而极易造成肝脏损害。这类肝损害是老年人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潜在的致命性毒害,因而对这种  相似文献   

7.
金友国 《海峡药学》2010,22(2):179-180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10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抗结核药35.24%、抗生素21.90%、中草药20.00%、其他22.86%。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抗生素及中药,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性肝病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几年来,临床用药的种类日渐增多,由于过度医疗,滥用保健品及药物等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衰竭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或失代偿的严重疾病[1]。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病,就是病人或者健康者在用药或保健品后产生的肝脏损害,也叫药物性肝损伤,或叫药物性肝炎。目前,人们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多数人甚至不了解、不重视这种疾病,缺乏警惕性。十月份的《家庭药师》,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王振坤和我们一起来拷问"药物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7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75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依次为中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微生物药、降糖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心血管药物、抗代谢药。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合理用药,预防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43例老年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例分析,探讨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防治,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生素17.23%,中药包括保健药14.71%,解热镇痛药12.71%。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为减少药物性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抗痨药物最常见,其次为抗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随着新的药物应用引起的药物性肝病不断出现并逐年增多,如降脂药、性激素及减肥药等。结论:药物性肝病的机制可能与在化学物质清除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基因的缺陷,遗传的异质性及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基础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其DIL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基础肝病者(P<0.05)。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HCV感染者的DILI发生率高于其他肝病者(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肝损害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29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 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医院8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药物相关性进行分析,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将85例在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国际共识的Maria标准和DDW-J标准进行药物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生药物性肝病的患者占同期肝病患者总数的11.01% (85/772),其中肝细胞损害型占15.29% (13/85),胆汁淤积型占81.18% (69/85),混合型占3.53% (3/85).Maria标准与DDW-J标准得出的药物相关性结论不尽相同.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为调脂药、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等.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以调脂药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国际评价标准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科学标准,有助于排除或肯定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17.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据何敬东报道临床上药物性肝炎并不少见,50%的非病毒性慢性肝炎为药物源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秋莲  郝峥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41-1242
<正>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临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发病率报道较高。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003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46例,以分析和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抗结核化疗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抗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及时进行抗结核药物调整或停止抗结核化疗,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疗法及各方面护理措施落实.结果 与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的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出现肝损害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治疗及全方位护理是治愈药物性肝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在住院患者人群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可疑药物。方法基于上海市医院住院患者用药数据库中拥有2次及以上ALT记录的患者人群,以用药后ALT〉60U·L^-1为药物性肝病的评价标准,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年龄、性别、服药种类、住院时间和基线ALT值对药物性肝病发生率的影响,并计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可疑药物的似然比。结果:纳入研究的3030例患者中药物性肝病有171例,占5.6l%。服药种类是其危险因素。药物性肝病的可疑药物涉及各个类别的药物,以中药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为主要抗菌药物。有220种可疑药物可能与药物性肝病有关,其中磺胺甲嘿唑、氯胺酮等似然比较高。结论住院患者在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和应用磺胺甲口恶唑等具有肝毒性药物时应加强肝功能监测,以避免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