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冽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10^10/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全血当天分离的白膜(BC)在不同时间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为手工制备PC提供参考。方法将80袋400 mL全血于采集6 h内分离出BC,将5袋同血型BC由无菌接驳机对接合并成1袋(1个治疗量)后,再均分在3个血小板保存袋内,1袋即刻(0 h组)轻离心分离制备PC,另2袋在22℃血小板保存箱分别振摇4 h(4 h组)和16 h(16 h组)后再分离PC。对所有标本留样进行血小板质量检测,包括Plt、血小板回收率、CD62P、聚集率、RBC混入量、WBC混入量、FHb含量。结果 3组PC制剂RBC混入量、Plt、血小板回收率、CD62P、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混入量:0 h(6.76±1.29)和4 h组变化不明显,16 h(3.78±0.45)组降低明显(P<0.05);FHb含量:随BC处理时间延长有增高趋势,16 h(65.62±11.11)与0 h(33.45±6.95)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BC放置时间延长对制备PC制剂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2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组和传统手工法分离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检测。结果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法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显著低于传统手工分离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种分离方法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比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好。  相似文献   

5.
影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数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无偿献血事业高度发展,临床用血已基本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但无偿献血量以200ml、300ml居多,且采血地点大部分是在街头流动的采血车上,这样对成分血的制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将本站1999~2000年站内采血和街头采全血200ml、300ml、400ml,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工法和机器单采法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 分别对机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进行质控检测 ,结果 手工法血小板不合格 73袋 ,不合格率为 6 6 .36 % ;机器单采法血小板不合格 4袋 ,不合格率为5 .2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机器单采血小板质量明显优于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7.
浓缩血小板质量与采前血小板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制备除采用先进设备和高科技术以确保高质量外,对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为此,笔者将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分随机和筛选两种组别,通过富浆法、梯度离心法(Step run)和机采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白膜法制备的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与手工制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取72袋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ml全血,随机分为机制组和手工组,分离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对两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容量、红细胞的混入量和血小板的产量进行监测。结果机制组和手工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容量(ml)分别为270±6.5和28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制组和手工组血小板的含量(×1010个/袋)分别为5.4±0.2和4.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血液便于质量控制;同时可显著提高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收集率,产品容量浮动小,易达到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血小板的数量或质量异常引发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原因.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及血液分离技术进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由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过渡到机采浓缩血小板,迅速普及.笔者对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所用的机采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监测,对部分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和手工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疗效调查并作初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过夜后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制剂(PC)的质量。方法对12份400 ml新鲜全血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2份,采用白膜法制备PC,1份当天制备(对照组),1份室温过夜后制备(实验组),分析该2组所制PC剂的数量和功能。结果对PC质量体外评估发现,2组Plt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均符合国家标准(≥2.0×1010个/U),对照组为(2.78±1.49)×1010个/U,实验组为(3.49±1.19)×1010个/U,实验组血小板数明显高出对照组20.3%。实验组CD62表达、乳酸产生、pH、PCO2和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O2含量则低于对照组,其他检测指标在2组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血置室温过夜有望成为手工制备PC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单采技术的发展,浓缩血小板已被视为一种血液的次产品而被放弃使用,但是单采血小板在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着献血者严重不足的问题,绝大多数血站未能很好地开展血小板的无偿捐献。结合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仍然沿用浓缩血小板以及本站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汇集浓缩血小板的特定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单采血小板质量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2008年1~12月随机选择献血者且献血前72h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采集顺畅;采用两种形状的血袋及两种规格的血液,通过不同的离心条件及同一分离手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结果:按"白膜法1"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4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含量高。结论: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数量除献血者本身因素外,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及血袋的形状对收集血小板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优化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对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输注血小扳是特异性治疗方法。随着骨髓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的应用,血小板输注逐年增加[1]。近年来,血小板的制备方法有手工法和机采法两种,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14.
浓缩血小板(PCs)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aP)、白膜层法(BC)和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临床使用较普遍,但是,由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必须用手工浓缩血小板来补充.如何控制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就成为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浓缩血小板数,我们对富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整个制备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即一定离心力下的离心时间,现将129份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质量检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资源。方法 从常规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中分离、制备血小板,同时对2006年9~2007年4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使用和报废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浓缩血小板分离制备量8个月平均达到全血总采量的38.23%。结论 浓缩血小板制品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临床应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采血袋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剂的质量。方法分别用四联采血袋和六联采血袋各采集400 mL全血30袋,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评价血小板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六联袋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容积为(37.97±5.70)mL/2 U、Plt计数为(8.06±1.41)×1010个/2 U、RBC混入量为(2.64±0.83)×109个/2U,其他多项生化指标均较四联袋略好;四联袋所制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体积为(45.60±4.32)mL/2 U,Plt计数为(5.63±2.04)×1010个/2 U,RBC混入量为(4.73±2.37)×109个/2 U,2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联袋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质量优于现有四联袋分离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机采浓缩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进步 ,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白血病、出血性疾病、肿瘤及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笔者对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四个月间在我院所用机采血小板进行监测 ,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 ,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 ,并对部分病例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 机采浓缩血小板的来源及处理1 1 机采浓缩血小板 由苏州市中心血站提供 ,共 63袋。采集血小板所用血细胞分离仪为MCS + 2P及MCS + 3P。1 2 浓缩血小板计数 CoulterT5 4 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1 3 白细…  相似文献   

18.
手工制备血小板回收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成分输血飞速发展,使得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单采血小板耗材价格高,采集时间长,医疗垃圾多,献血者招募困难等诸多原因常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我们从2007年9月以来从街头采集的全血中先后用2种不同的方法分离血小板,基本解决了临床血小板供给不足的难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CCI值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35±0.54)×1011,合格率为75.65%;手工血小板平均计数为(0.62±0.25)×1011,合格率为85.37%。输注有效率测定,单采血小板组1h CCI(14.65±16.61)、24h CCI(9.59±16.67),手工血小板组1h CCI(16.96±14.65)、24h CCI(10.31±15.64),单采血小板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2%、手工血小板组为63%。临床疗效观察,输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单采血小板组70%、手工血小板组57%。结论手工血小板Plt和CCI值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单采血小板,临床手工血小板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单个供体血小板(single-donor platelet,SDP)不仅可减少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而且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笔对近几年制备的手工血小饭和SDP从三项质控指标(血小板计数、红细咆混入量、白细咆混入量)方面进行归纳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