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的统计[1],2005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为17.3万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的14%,其中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75%.据此换算,120多种中药注射剂[2]在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中占10.5%,说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的发生率很高.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减少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消耗量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与消耗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用于心脑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占主导地位;中药注射剂在的应用有扩大化趋势,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但需进一步合理使用,尤其应关注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1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合肥市2007年1月113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6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6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药品不良反应154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3种。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肿瘤专科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3年来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用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我院HIS系统提供的2007~2009年3年间中药注射剂用药的有关数据,利用Excel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例数。结果:中药注射剂3年的用药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37.10%,-2.67%,10.82%,分别占全年总药品金额的14.84%、13.24%、11.94%。其中参芪扶正注射液单品种用药金额、DDDs3年中都为最大,康莱特注射剂DDC3年中都是最高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从3例增加到2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虽有增长,但落后于总药品金额的增长。临床使用中应严格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增加其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的原因。方法通过2006~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解读,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找出防治措施。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中药注射剂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寻找使用规律及发展趋势,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提供临床资料。方法:计算各类别药品的年消耗金额、DDDs和DDC,并分别选取年用药金额和DDDs前10位的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统计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较2006年临床销售金额增长219%。用于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居临床使用之首。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仍然广泛,但有必要加强用药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牛绍利  穆瑞松  孙学琴 《海峡药学》2009,21(11):247-249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9月份收集到1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有8例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抽查总报表66.6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重视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发挥中药注射剂应有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医药导报》2009,28(3):384-386
[摘要]目的分析2007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09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2 494份,中药注射剂382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6.45%)、胃肠道系统(23.72%)、全身性损害(11.20%)、神经系统(10.49%)。3 111例(76.03%)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13.54%)。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医生处方应进行规范,慎重使用这两类药品,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例不良反应涉及药品38种,其中抗感染药21种,139例,占57.44%;中药制剂58例,占23.97%,其中中药注射剂50例,中药注射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配液的有40例,占中药注射剂的80%;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30例;>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80例,占33.06%;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最多52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6~2009年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应伦  郭清平  张全英 《中国药房》2010,(15):1426-1429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和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4年中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2007年比2006年增长40.24%,2008年比2007年增长32.66%,2009年比2008年下降1.84%。4年中中药注射剂占总用药金额的百分比分别是2.59%、3.43%、3.98%和3.30%,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使用呈现合理递增,临床医师对中药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能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3.
沈国华 《淮海医药》2009,27(5):448-44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1月上报8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61例,占总例数的70.1%;中药注射剂17例,占19.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3.1%;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管理,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彦  缪婧 《中国药师》2010,13(8):1155-115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其中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调研药品不良反应报表736例,其中91例为中药注射剂,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2.4%,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52.7%。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的41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44.6%,反应多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较普遍,临床表现多样在使用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潘木善 《海峡药学》2010,22(9):167-16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4年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分别为59.65%、50.74%、26.87%,心脑血管类用药金额占首位。DDc抗肿瘤类占首位。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增长较快,要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84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06-2009年临床报告的356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选择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严重程度、类型、主要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4例,占全部报告的23.60%,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排在首位,循环系统损害次之;涉及的药物19个,以清开灵注射剂为首,痰热清注射剂次之。报告中严重的不良反应8例,新的不良反应27例。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1856份炎琥宁注射剂使用病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探索药物流行病学方法 在药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使用炎琥宁注射剂的1856份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炎琥宁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发生率0.48%),其中以过敏性皮炎(0.37%)最为常见;发热(0.22%);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0.11%);呼吸道反应(0.11%);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等(0.11%).结论 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 适用于药品的安全性研究.炎琥宁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重视.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射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加,不良反应(ADR)报道日益增多。在多次发生一些致死病例情况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停用7个含鱼腥草的单、复方针剂。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1993年~1994年为19.6%;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统计.2001年。2003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7.2%.2005年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病例占全部药品(西药、中药、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14%,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则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