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使没有糖尿病病史,危重病患者也常出现血糖升高.应激在危重病患者高血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糖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NPH)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是否更安全有效.方法 57例病情较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8)和NPH组(n=19),分别采用诺和锐加甘精胰岛素、诺和锐加NPH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 w,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前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比较两组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甘精组FPG、GSP和血糖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皆明显低于NPH组(P<0.05),低血糖出现次数甘精组显著少于NPH组(P<0.01).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选择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优于NPH,低血糖发生少,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病程往往较长,胰岛细胞功能差,并发症较多,单纯口服药物甚至胰岛素1~2次注射很难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满意的血糖控制,有效地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强化治疗可使其受益.但是,ACCORD、ADVANCE、VADT 3组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常规降血糖组,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治疗中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发生率高.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既要使血糖达标,又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 (CSII )和多次皮下注射法 (MSI)治疗结果的比较,旨在评估这两种治疗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引起低血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 1996~ 2 0 0 0年共收治 2型糖尿病患者 30 6例 ,其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 12 7例 ,发生低血糖 4 6人次 ,现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强化治疗发生低血糖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75岁 ,其中 4 0~ 5 0岁 6例 ,~ 6 0岁 6例 ,>6 0岁14例。病程 2~ 2 0年 ,其中 <5年 10例 ,6~ 9年 5例 ,≥ 10年 11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 8例 ,并发冠心病 9例 ,并发眼病 5例 ,并发肾病 16例 ,肾功能不全 10例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9例 ,并发感染 9例 ,并发酮症酸中毒 6例 ,并发脑梗死3例 ,并发肝炎肝硬化 3例 ,同时并发肾病、神经病…  相似文献   

6.
曾锦霞 《内科》2014,(3):349-351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及时间分布、影响因素,阐述了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糖尿病患者354例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组220例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134例。收集病史,检测临床指标,统计低血糖发生率,分析低血糖相关因素。结果低血糖发生率51.13%。低血糖组与无低血糖组年龄[(54.4±14.3)vs(51.2±14.4)岁,P0.05]、BMI[(23.3±3.6)vs(25.4±3.6)kg/m2,P0.01]、住院时间[(14.1±9.1)vs(10.8±6.4)d,P0.01]、血肌酐(Scr)[(104.9±118.6)vs(72.8±48.9)μmol/L,P0.01]、血糖达标时间[(11.8±7.3)vs(9.2±5.9)d,P0.01]、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代谢异常因素(脂肪肝、脂代谢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Scr、脂肪肝和脂代谢异常进入方程。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低BMI、高Scr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脂肪肝、脂代谢异常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胰岛素被发现后,虽然又发明了许多新的降糖药,但到目前为止,胰岛素仍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它具有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保护胰岛功能等优点,是其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不能替代的。由于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使胰岛素注射时基本上无痛且注射方便,经医生、护士指导后,病人完全可以在家里给自己注射。遗憾的是,社会上流传着一种愚昧的说法就是"用胰岛素会成瘾",致使许多糖尿病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实际上胰岛素是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是补充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不存在"上瘾"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N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方法将本人在2010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甘精胰岛素组31例,NPH组18例,分别采用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和NPH加门冬胰岛素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餐前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达标所用时间、基础胰岛素的用量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两周后,甘精胰岛素组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明显低于NPH组,GSP和达标时间均明显小于NPH组,甘精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小于NPH组NPH用量,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组出现低血糖症状1例(1/31),NPH组为4例(4/18)。结论选用甘精胰岛素作为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基础胰岛素,具有注射次数少,所需剂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波动小等优点,比中效胰岛素更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一组给予中效和短效人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标时间:甘精组短于NPH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甘精组低于NPH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韩焕贞 《内科》2007,2(4):699-700
低血糖反应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心脑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如出汗、心悸、神经质、颤抖、无力、饥饿等,但有少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往往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如瞌睡、神志恍惚、昏迷等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钱后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治疗后FBG、2 h PG以及Hb Alc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7.27%(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ICU危重病人45例,按随机分为三组:A组按为4.4—6.1mmoL/L,B组为4.4—8.0mmol/L,C组为6.7—11.1mmol/L,各15例,按统一方法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和监测。结果:A,B,C三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血糖达标的时间数依次增加,每天胰岛素的用量,血糖的波动幅度,低血糖和低血钾的发生频率依次减少(P〈0.05),但是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指标和APACHE Ⅲ评分,两周内死亡例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病人中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到4.4-8.0mmol/L,部分病人可以考虑6.7—11.1mmol/L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服用降糖药物后无明显效果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后所有患者均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3次/d,14 d后将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4 d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针对2-DM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血糖控制不理想,为解除高血糖对胰岛口细胞的毒性,促使胰岛功能的恢复。可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本试验对该种治疗方法带来的益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而强化降糖会导致低血糖.国内外研究表明~([1,2]),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但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应用报道较少.本实验比较四种胰岛素强化降糖的方法,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技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24 h血糖谱变化和低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采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治疗4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9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为45例。对照组的病人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观察组的病人则采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2周的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症状和接受治疗前对比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中,39例病人的血糖已经降低到了较为理想的范围,而其余6例病人的血糖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对照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血糖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两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用时短、见效迅速、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01例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发生至少1次以上夜间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三酰甘油和高空腹血糖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应加强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控,规范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2-DM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血糖控制不理想,为解除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促使胰岛功能的恢复,可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本试验对该种治疗方法带来的益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将88例收治于综合ICU的高血糖开腹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强化组各44例。传统组血糖控制在8.1~11.1mmol/L;强化组4.4~8.0mmol/L。观察每天血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μmol/L)及高心肌酶发生例数、伤口感染例数及住院20天后死亡例数。结果①传统组发生肾功能有损害(11例)多于强化组(3例)。发生心肌损伤(8例)多于强化组(2例)。②伤口感染率(13.65%)高于强化组(4.55%)。病死率(22.73%)高于强化组(6.8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化治疗能减少高血糖患者手术后的心肌损作和肾损伤,并能减少他们的伤口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