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但以往对此病认识不足 ,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治疗 ,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叙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7年 1月~ 1999年 1月诊断OSAS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 6 6岁~ 15岁 ,平均 5 2 .4岁。1.2 临床表现 打鼾 18例 ,睡眠呼吸暂停 18例 ,白天嗜睡18例 ,睡眠憋醒 16例 ,夜间紫绀 15例 ,记忆力下降 15例 ,头痛 10例。合并高血压 12例 ,心绞痛 10例 ,心律失常 9例 ,脑卒中 6例 ,糖尿病 8例 ,心肌梗塞 3例 ,未见猝死及癫痫发作等。检查发现多为肥胖体质 ,颈部短未见者…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例均为1996年2月~2 0 0 2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 6~6 2岁,平均5 2岁。1 2 临床表现 本组中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3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均否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血清酶增高5例。6例均有典型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表现,夜间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加重现象。1 3 诊断标准 (1)AMI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 0 0 2年修订的AMI诊断标准。(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标准按中…  相似文献   

3.
激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打鼾声;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成人在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5。自2000年10月至2004年5月我科共收治86例OSAHS患者,均为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后,行激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LAUP)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总结了相关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血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上呼吸道阻力增加,使呼吸浅、慢或暂停,而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血症,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为探讨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我们1995年4月~1998年10月,对42例青年OSAS患者进行系统监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为男性,年龄28~40岁,平均35岁,体重80~110kg,身高168~178cm,平均172cm,夜间睡眼打鼾史8~19年,平均13年。就诊原因:夜间睡眠中打鼾间断觉醒18冽,高血压16例,心律失常5例,白天嗜睡、乏力3例。1.2治疗方法OSAS的监…  相似文献   

5.
王敏  章毅  古艳  黄伟华  刘远枚 《中外医疗》2011,30(23):11-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l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连续监测24h与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40例行UPPP手术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有OSAS和无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有OSAS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行PUUU手术治疗后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及门诊105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多导睡眠图进行睡眠呼吸检查方法。结果:105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为78.10%。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AHI为26.31±18.51次/h,平均SaO2(9.056±4.31)%,最低SaO2(76.52±4.31)%,低氧时间27.11±23.55小时;不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AHI为4.56±4.32次/h,平均SaO2(95.62±4.38)%,最低SaO2(86.95±4.31)%,低氧时间7.04±13.11小时,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病机率高,此病对人的身体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高原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对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8名受试者在海拔3700m和5200m夜间睡眠,监测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呼吸、脉率、SaO2和呼吸暂停次数及暂停时间。结果在海拔3700m和5200m富氧较常氧下睡眠SaO2增高,脉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呼吸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700m和5200m常氧下睡眠各有6人出现呼吸暂停,暂停次数依次为3、6、2、10、3、17和2、5、3、7、44、6(次/30min);呼吸暂停时间,懿短分别为6和9s,最长为15和14.8s,而富氧条件下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结论高原富氧下睡眠可显著改善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使SaO2显著增高。氧烛在高原供氧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军事用途。  相似文献   

8.
何美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65-1765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如何利用连续监测夜间血氧饱和度(SpO2)简易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因存在打鼾、嗜睡等症状患者18例连续监测夜间SpO2.结果 18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结论在基层医院利用监测夜间SpO2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简易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好发于 3 0~ 60岁之间的肥胖型成年人 ,临床表现为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 ,目前以每 7小时呼吸暂停大于 3 0次或每次呼吸暂停超过 1 0s即可诊断。笔者在临床中使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 8例 ,均获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992~ 1 998年前后共接诊 8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5例 ,年龄在 2 5~ 3 6岁之间 ,体型肥胖 ,均在夜间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 ,被家属发现后送入我科就诊 ,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为 65s,最长达到 4 40s。2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遵“急则治其标” ,采用头皮针进行治疗。取头皮运动区、感觉区为穿刺点快速将针刺入头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赵蕾  王羡懿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64-1666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陈-施呼吸(CSR)﹞患者的心脏结构.方法应用睡眠初筛仪(瑞典博雅SC20)对住院的5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按呼吸紊乱指数(AHI)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AHI<15者为不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AHI≥15者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实验组);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白天动脉血气分析;每位患者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及其他相关数值.结果睡眠中两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夜间氧减饱和度指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白天清醒时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aO2、PaCO2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1)CHF患者合并CSR显示左房内径及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2)CHF患者合并CSR可引起和加重夜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近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已经成为发病率很高的疾病。由于患者夜间反复出现的低血氧,引起诸多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现将我科睡眠室行睡眠呼吸监测的OSAS 85例观察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统计在我科睡眠室行睡眠呼吸监测,诊断为OSAS 85例,其中男5 8例,女2 7例;年龄为2 5~6 9岁,平均为5 2岁,病程1~2 2年,加重时间在2月~4年。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记录:包括体重,晨起口干、白天嗜睡、记忆力情况、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睡眠呼吸暂停及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睡眠呼吸暂停及血压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和1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及18例正常人的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糖尿病患有48%合并睡眠呼吸暂停(SA),且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多。糖尿病易引起睡眠期血压升高,睡眠呼吸暂停则是血压改变的促进因素。糖尿病在夜间的血压增高与血压财节功能失调及夜间缺氧所致血压的改变有关。结论 糖尿病与睡眠暂停及血压相互影响,此点对糖尿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主要症状是夜间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从1996年8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此病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6~64岁,平均45岁.白天嗜睡者17例,晨起头痛者15例,记忆力减退者10例,全部病例均有睡后打鼾,呼吸暂停,其中暂停时间最长者达2 min,专科检查见咽腔狭窄,软腭松弛下垂,咽侧壁舌、咽腭弓肥厚、悬雍垂肥大粗长.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年龄在40~63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予以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连续观察手术前、后睡眠期血压及血气情况。结果:手术前20例患者皆合并有高血压及夜间低氧血症,术后得以纠正,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睡眠期打鼾及呼吸暂停也得以改善。提示:对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高血压患者,选择性的使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鼾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睡眠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近年来 ,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因其长期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继发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自 1997~ 2 0 0 0年以来 ,我科对 2 0例鼾症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治疗后 ,效果基本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9例 ,女 1例 ,年龄 2 9~ 45岁 ,平均 37岁 ,由于夜间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睡眠呼吸暂停 ,造成第 2天精神欠佳、乏力、易睡、感疲倦、记忆力减退。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悬雍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前后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甲状腺替代治疗前后进行了夜间多导睡眠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21例中,11例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2.4%),随诊的9例(9/11)中,治疗后血TT_4、FT_4I、TT_3及TSH与治前显著改善(P<0.001),最长及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呼吸紊乱指数及最低氧饱和度治疗前后相比也明显改善(P<0.001~0.02),治疗后血TT_4及FT_4I与最长及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和最高氧饱和度之间变化相关联(r=0.64~0.98,P<0.01~0.05)。资料说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采用非手术治疗可获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红  蔡保芳 《广西医学》1998,20(5):837-83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口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的呼吸暂停,在夜间7小时睡眠中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超过每小时5次以上(1)。SAS分三种类型: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在睡眠呼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个性化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临床特点采取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情况,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鼾声评分情况.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后LSaO2、M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HI、AI、ESS和鼾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明显的改善LSaO2、MSaO2、AHI、AI,提高睡眠质量,降低鼾声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