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基因工程重组的丙肝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建立了检测丙肝IgG抗体的斑点免疫渗滤法。与ELISA试剂盒进行双盲式同步测定,二法检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渗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各级医院,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患者HBsAg携带率及对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0例尿毒症患者中HBsAg携带者18例,携带率10.59%,对照组169例中HBsAg携带者6例,携带率3.5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尿毒症组血清白蛋白定量36.2±6.5g/L,对照组42.9±8.5g/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尿毒症组1.42±0.47,对照组1.84±0.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易携带HBsAg,且尿毒症对肝脏的蛋白质代谢有明显影响,易产生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项HBsAg阳性的长期意义。方法:选择两年内未经药物治疗及HBV疫苗接种的原单项HBsAg阳性者血清,分别用ELISA法或PCR法检测HBVM或HBV-DNA。结果:检出五项HBVM,12组HBVM组合类型,68例HBV-DNA。HBV-DNA总阳性率为49.27%。结论:部分单项HBsAg阳性可能转化为慢性乙肝。单项HBsAg不能简单解释为无症状携带者。PCR法较ELISA法更敏感、准确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对 5 0 5 9例乙肝进行三对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HBcAg、抗 -HBc)固相放免测定 ,结果有 86例HBsAg阴性患者的HBcAg阳性 ,其中有 12例呈发病状态。HBcAg在短期内难于阴转 ,多数持续阳性 3~ 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认为HBcAg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依据 ,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肝病毒携带 ,有少部分HBsAg阴性患者的HBcAg阳性 ,说明仍有病毒复制。临床进行HBcAg测定可避免乙肝漏诊和误诊 ,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对献血员的筛选均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规律及特点,为管理和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总阳性率1.68%,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本市与外省市阳性率分别是0.98%和2.75%,两者有显著差异,外省市流动人口高于本市,(χ2=723.721,Р<0.001);男女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2.31%和1.44%,差异显著(χ2=145.315,Р<0.001);从年龄段比较随年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且集中在18~35岁。结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流动人口和18~35岁年龄段是管理及保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构建人抗HBsAg单链抗体(ScFv)/鱼精蛋白截短体(truncated protamine, tP)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并分析ScFv/tP融合蛋白的活性. 方法:设计引物扩增人抗HBsAg ScFv HBs15基因,在其3'端引物引入tP的编码基因,PCR扩增获得ScFv/tP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在大肠杆菌BL2l(DE3)LysS内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后,用Ni-NTA螯合层析介质纯化. 间接ELISA分析ScFv/tP融合蛋白的亲和活性,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结合的情况. 结果:成功获得人抗HBsAg ScFv/tP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ScFv/tP融合蛋白不仅保持了与HBsAg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DNA结合活性. 结论:ScFv与tP融合后,同时具有与抗原和DNA结合的活性,为该ScFv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林新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06-106
目的了解2008级新生HBsAg阳性,为进一步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级1586名新生的HBsAg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学生1586人,阳性人数182人,阳性率为11.5%,其中男生61人,阳性率为14.2%,女生121人,阳性率为10.5%。结论2008级新生HBsAg阳性率略高于全国10%的平均阳性水平。乙肝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们对本院所有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HBsAg低值血清样本确诊试验的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评价和解释HBsAg低值结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sAg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HBsAg结果为0.05~1.00IU/mL的低值血清样本596份,采用雅培Architect H BsAg确诊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HBsAg低值样本占HBsAg阳性样本的12.59%.雅培HBsAg确诊试验的总阳性率为72.15%,其中0.05~0.10、>0.10~0.20、>0.20~1.00 IU/mL的确诊阳性率分别为11.25%、88.35%、100.00%,各水平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98,P<0.01).CLIA方法检测HBsAg血清样本的“可疑区间”为0.08~0.14 IU/mL.在不同年龄阶段的HBsAg阳性样本中,<1岁年龄阶段人群在0.05~0.14 IU/mL的检出率最高,达90.60%(135/149).结论 CLIA方法检测HBsAg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尤其应注意小于1岁年龄阶段人群的HBsAg的低值结果的评价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值来确定质量浓度在 5 μg·L-1或 1μg·L-1以下HBsAg阳性数 ,以及浓度在 2nCu·ml-1以下HBeAg阳性数 ,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的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6162例 ,其中质量浓度在 5 μg·L-1以下者占13 .5 3 % ,1μg·L-1以下者 8.4% ;HBeAg阳性者 44 0 1例 ,其中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为 2 1.9%。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不少特殊模式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者主要出现在HBsAg质量浓度低于 1μg·L-1的标本中 ;血清HBeAg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 ,HBeAg和抗 HBe同时阳性的占 5 2 .4%。结论 :提高HBsAg、HBeAg检测的灵敏度有助于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MEIA法可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患者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斑点免疫酶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四种不同洗涤液、不同作用时间——做了比较。采用本法与常规ELISA法同时检测了250份临床标本。两者符合率为98.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法以硝酸纤维素薄膜为载体,仅需血清2~3μl,耗时仅90 min,简便适用,可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应用于末梢血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探针与免疫金银法相结合,对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组织进行了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染色。结果显示,在同一组织切片上,HBV DNA阳性物(鲜红色)与HBsAg阳性物(黑色)对比鲜明,背景清晰,组织结构完整,方法稳定。文中讨论了影响双染色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调节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产生的宿主细胞的miRNA。方法用328种miRNA的反义链转染HepG2 2.2.15细胞,72 h收获上清,MTS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HBV DNA的拷贝数。构建筛选到的miRNA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epG22.2.15细胞,也分别用MTS、ELISA和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 miR-199a-3pASO、miR-210ASO和miR-185ASO促进了HBsAg产生和HBV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miR-185的过表达,分别抑制了HBsAg的产生和HBV的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ASO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过表达载体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没有对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影响的情况下,miR-199a-3p、miR-210和miR-185抑制了HBV表面抗原的产生和HBV的增殖,miRNA作为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调节因子,在HBV的生命活动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抗红细胞(RBC)双特异Diabody,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用全血检测血中HBsAg的方法。方法 用病人指血,耳血,抗凝全血,或残留未凝血细胞的非抗凝全血20ul与50ul双特异Diabody上清混合,分别在玻片和96孔U型板观察血细胞凝集。结果 实验的简便性和敏感性以玻片法为优。有凝集法与ELISA法平行检测病人512例,以ELISA法结果为标准,凝集法假阳性率0%9n=347  相似文献   

16.
BAS免疫酶染色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本文采用LAB间接法检测肝癌患者肝组织内HBsAg,结果表明此法特异性高,HBsAg的检出率与PAP和DPAP法相同,阳性细胞形态特点基本一致。另外,此法背景较淡,第一抗体用量较省,实验周期较短,表明此法是一种较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本研究还发现,检测石蜡切片肝组织内抗原时,阻断内源性生物素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经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感染后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感染rAAV-HBsAg后的DCs (rAAV-HBsAg-DC)分泌IL-12水平以及rAAV-HBsAg-DCs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后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混合白细胞反应(MLR)检测rAAV- HBsAg感染前后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FACSort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HBsAg-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变化。结果rAAV-HBsAg感染可促进DCs分泌IL-12(P<0.05),感染后的DCs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显著提高(P<0.01),感染前后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其特征性表面分子无明显改变。结论rAAV介导HBsAg基因感染的DCs能诱发淋巴细胞朝Th1型细胞分化,且不明显改变DCs的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值的功能,rAAV载体介导HBsAg基因体外遗传修饰的DCs可以进一步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1998年 4月以来 ,819例住院患儿要求输亲属血者的调查 ,发现其亲属供血者 HBs Ag、HBe Ag、抗- HCV阳性率分别为 3.2 %、1.3%、1.7% ,均低于自然人群的阳性率提示输亲属血通过对供血者检测 HBs Ag、Hbe Ag、抗 - HCV的检测对预防输血后肝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又可以节约血源 ,达到了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983年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912名职工HBsAg普查阳性率为5.2%,男大于女,随年龄增高有递减的趋势,医务人员与普通职工、传染科室及手术科室与其它科室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