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文献曾报道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炎的特点,白塞病伴发上呼吸道出血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例白塞病伴发上呼吸道出血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霉酚酸酯治疗白塞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是一种以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等为特点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炎 ,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有关。目前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霉酚酸酯 (m ycophenolate mofetil)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不良反应少而轻 [1 ] 。我们从 1998年 4月开始试用霉酚酸酯治疗白塞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资料  2 3例治疗对象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1990年国际白塞病研究组制定的分类标准 [2 ] 。男 10例、女13例 ,…  相似文献   

3.
总结1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生殖器护理、眼部护理、用药护理、内脏功能监测,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贝赫切特综台征(BS)过去习惯称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临床上以慢性复发性口腔、阴部溃疡和眼部病变为特征,还可以累及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肺、肾及附睾等。本病多见于中国、朝鲜、日本,中东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现为阑尾炎症状的肠型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以白塞病、贝赫切特病、阑尾炎为检索词,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万方数据库内检索建库至2013年5月收录的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和预后情况。结果共检索到病人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6~44岁,平均(29.8±8.8)岁。右下腹痛占84.6%(11/13),发热占91.7%(11/12),腹部压痛占100.0%(9/9),反跳痛占88.9%(8/9)。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5.60±5.64)×109/L((8.69~28.60)×109/L),红细胞沉降率平均(46.80±40.20)mm/1h(10~115mm/1h)。阑尾炎症状出现在白塞病起病后11例(84.6%),平均(39.0±36.7)个月(0~120个月),出现在白塞病确诊后6例(46.2%),出现在确诊前7例(53.8%)。11例有记录的病人出现阑尾炎症状时1例(9.1%)正应用糖皮质激素,7例未用(63.6%),3例(27.3%)曾经应用但已停用。术前抗生素治疗效果差5例;12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1例(但术后6个月再发右下腹痛,行右半结肠切除),4例术后有好转,5例无缓解,2例未记录术后情况。4例术后因症状反复行结肠或回肠切除,发生吻合口溃疡2例,肠瘘4例,肠道梗阻2例,肠穿孔2例;4例在治疗过程中行肠镜检查,手术或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8例次。1例术后因中毒性休克死亡,余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男性白塞病病人更易出现阑尾炎样表现,回盲部溃疡常见,及早确诊和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正>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4/10万[2]。BD累及消化道者称为肠白塞病(肠道BD)[3]。因其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故极易漏诊、误诊。为提高临床对肠道BD的重视,现报道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肠白塞病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李楠楠  李冬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23-2023,2037
>临床提示< 白塞病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其多系统的损害并不同时出现,易延误诊断.本例患者发热3周,经抗菌治疗后仍持续高热,伴寒颤;患者曾有心肌梗死、生殖器溃疡病史,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红斑,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白塞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贝赫切特综合征(BS)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食管BS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6例因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就诊,内镜检查示孤立性溃疡2例;多发性溃疡4例;病理示粘膜慢性炎、粘膜肉芽肿样改变各3例。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及泼尼松等治疗,预后较佳。结论:食管BS少见,诊断必须符合BS诊断标准,须与早期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克罗恩病、食管结核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肠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肠白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肠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或黑便等为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内镜表现以回盲部溃疡多见。结论肠白塞病的消化道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反复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患者如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尽早行内镜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白塞氏病与五种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一例张桂珍崔英延边皮肤病防治院关键词Behcet综合征;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尖锐湿疣中图法分类号R593.2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组织损害性疾病,在临床上可见与其它皮肤病同时发生,但与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称为胃肠型白塞病,文献多称肠白塞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的病变有很高的检出率与诊断率。对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白塞病患者应行胶囊内镜检查,可全面评估小肠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弥补了胃肠镜的不足。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5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白塞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44例儿童糖尿病临床与实验资料。其中伴酮症酸中毒者18例占40.9%;6例有明确家族史占13.64%,有感染史者19例占43.18%。随访9例中,死亡1例,有眼、心、肾脏并发症者5例占55.6%。本文讨论了儿童糖尿病的病因,重点讨论了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的用量。文章还对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尤其糖尿病性肾病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坚持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塞病( BD)合并肺高压( P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BD合并PH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BD合并PH 25例,约占同期BD住院患者(912例)的3%。25例中男性15例(60%),女性10例(40%),年龄19~66岁,平均(33±12)岁。发现PH与确诊BD时间间隔为0~40年,中位时间1年。 PH的病因为:心脏瓣膜病变10例(40%),肺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24%),肺动脉瘤合并肺血栓形成1例(4%),单纯肺血栓1例(4%),心肌病变1例(4%),病因不明6例(24%)。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0~117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60±22) mmHg。诊断BD合并PH时,ESR升高者占48%(11/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者占82%(14/17)。经激素(96%,24/25)、免疫抑制剂(92%,23/25)、抗凝或溶栓(36%,9/25)以及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32%,8/25)治疗后,ESR下降10例(10/11),hs-CRP下降10例(10/14),复测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者8例(8/16)。9例随访2~96个月,死亡4例,恶化1例,稳定2例,好转1例。结论 PH是BD少见的并发症,其病因主要为瓣膜病变和肺动脉受累,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预防(附3例报告)戎小平,孟凡,张惠芬附属四院儿科(050011)关键词先天性弓形虫病;神经系统损害;诊断与预防先天性弓形虫病可致新生儿多器官组织受”损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重者死亡,已成为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我...  相似文献   

15.
临床病例患者,男性,42岁,因发热、咳嗽、咯痰半年,多发粘膜溃疡1个月于1996年11月12日入院。缘于1996年5月中旬起出现低热、轻度咳嗽、咯少量黄痰,6月上旬出现高热,频繁剧烈咳嗽,咯大量黄色脓痰,经多种抗菌素治疗后咯痰减轻。9月双下睑结膜、鼻...  相似文献   

16.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础病变的慢性多系统免疫性疾病。除感染和免疫因素外,BS的病因与HLA-B5及其亚型HLA-B51有很大的相关性,其相对危险度在不同种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为1.5~16。本文旨在比较HLA-B51阳性和阴性的B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HLA-B51与疾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贝赫切特病(B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BD模型鼠,将其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鼻饲注入大蒜素、秋水仙碱和生理盐水。肉眼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化学比色法检测总抗氧化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小鼠背、腹、阴部出现溃疡,IFN‐γ、TNF‐α、IL‐4和MDA升高,T‐AOC、SOD和GSH‐PX下降。治疗20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溃疡基本愈合;30d后实验组仅2只复发,阳性对照组有6只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FN‐γ、TNF‐α和IL‐4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OC、SOD和GSH‐PX较治疗前升高,MDA下降(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是治疗实验性BD的有效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阻止氧化应激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脏白塞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季强  季华 《疑难病杂志》2003,2(1):46-46
患者 ,男性 ,4 2岁。因眼痛双眼视力明显下降 1月余 ,经外院多次治疗无效 ,来我院眼科门诊治疗。患者反复口腔溃疡剧痛 5~ 6年 ,1年来经常胸闷、气短 ,近 2 0天加重 ,并出现心悸 ,双下肢水肿 ,曾多次按心脏病治疗效果不明显 ,收住院治疗。查体 :T 36 .8℃ ,P 118次 min ,R 2 4次 min ,BP 12 5 80mmHg(1mmHg =0 .133kPa)。视力 :左眼 0 .2 ,右眼 0 .3,眼结膜充血 ,双侧前色素膜炎 ,前房积浓 ,玻璃体炎 ,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炎 ,眼底出血。口腔轻度紫绀 ,口腔有 4个溃疡面散在 ,分布于舌右侧边缘、两侧颊粘膜和上…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医务人员诊治肠白塞病提供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依据。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并与202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白塞综合征诊疗规范》相对照,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中国肠白塞病共识的理解,提高肠白塞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20例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进行紧急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术中切除感染瓣膜及感染组织,用0.2%呋喃西林,先锋霉素溶液反复冲洗清创。20例均置入机械瓣,其中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接受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1例行单纯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结果:术中所有病人均证实存在瓣膜穿孔及关闭不全,17例发现瓣缘有赘生物。其中18例恢复良好出院。存活的18例中,有2例病人术前出现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在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进行急诊瓣膜置换术手术,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有2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0%。所有病例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①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不能控制性感染和心力衰竭时是瓣膜置换术的指征,目的是清除感染组织,改善心功能,避免不可逆性的器官损害和感染的扩散。②紧急瓣膜置换术不引起心脏感染灶扩散。③人工机械瓣膜适用于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