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骨吸收抑制剂对猕猴皮质骨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猕猴(18~22岁)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NT)、低剂量依降钙素组[0.5 U/(kg·d),ELL]、高剂量依降钙素组[5 U/(kg·d),ELH]、低剂量阿仑膦酸钠盐组[10μg/(kg·d),ALL]和高剂量阿仑膦酸钠盐组[100μg/(kg·d),ALH]。皮下注射给药29周,每周2次。处死前静脉注射钙黄绿素,处死后取左侧股骨中段横截面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5组左侧股骨截面总面积(Tt.Ar)、皮质骨面积(Ct.Ar)、髓腔面积(Ma.Ar)、类骨质周长(O.Pm)和类骨质宽度(O.W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各组皮质骨骨吸收腔周长(E.P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ALH组骨矿沉积率(MAR.)低于对照组(P=0.049)。ELL、ALL、ALH组修正后的沉积速率(AJ.AR)低于对照组(P=0.040、0.018、0.09)。各组骨矿化延迟时间(Mlt)、修正后的骨矿化延迟时间(O.Wi/AJ.AR.)和骨形成率(BF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0.110、0.122)。结论降钙素及阿仑膦酸钠通过抑制皮质骨破骨细胞功能抑制皮质骨的骨重建,二膦酸盐作用强于降钙素。降钙素及阿仑膦酸钠能不同程度地影响MAR,但对Mlt及总BFR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骨微损伤是指继发于骨疲劳的骨显微结构的改变,骨微损伤可能引起骨的机械特性和材料特性的改变。很多实验证明骨的周期性和疲劳性负重可以引起骨微损伤以及微损伤的聚积。另外,某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微损伤的聚积和修复也有一定的作用。作者从骨微损伤的分类、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修复机理、骨微损伤的聚积与骨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骨微损伤的影响等方面探究骨微损伤。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骨吸收的强效抑制剂,并可增加钙平衡,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价值。我科自1994年起,临床验证了3种双膦酸盐制剂,有完整骨密度资料55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入选标准60岁以上经Hologic2000型DEXA仪测量腰椎骨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盐针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骨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1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片和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唑来膦酸盐针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细胞因子、骨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2.88%,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羟基末端肽(C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盐针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且可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Notch信号通路对调节胚胎细胞和成体细胞增生、分化、凋亡以及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它可通过协调胚胎期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分化和生长,控制骨组织正常发生。骨重建是对病损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主要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Notch信号除可对上述2种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等进行调控外,也可介导依赖于成骨细胞的破骨细胞生成。本文试以Notch信号对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学行为改变为主线,探讨Notch信号对上述2种骨生物学行为调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7.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作用的机理于明香王洪复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多核的骨吸收细胞,在骨再建过程中起着启动和先锋作用,与成骨细胞通过相互调控机制,共同完成骨的吸收与形成,使骨组织不断更新。破骨细胞功能过度活跃时,骨吸收亢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后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OPG)、相关骨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等的变化,探讨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OPG问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72例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PG浓度.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OPG、性激素、血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尿Ⅰ型胶原氨基端交联肽(NTX)、尿钙、尿肌酐等的变化. 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OPG(10.56±2.56)pmol/L、骨钙素(9.54±4.40)tLg/L、甲状旁腺素(70.39±35.58)ng/L、尿NTX(72.06士9.78)nmol/L,高于对照组的OPG(8.91±2.20)pmol/L、骨钙素(6.77±2.87)μg/L,甲状旁腺素(47.11±21.80)ng/L,尿NTX(63.36±14.61)nmol/L(均为P<0.05或P<0.01).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骨密度明显上升,血清OPG降至(8.23±2.96)pmol/L,骨钙素降至(6.18±2.27)btg/L,甲状旁腺素降至(40.46±14.43)ng/L,尿NTX降至(64.83±11.40)nmol/L(均为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变与OPG的变化有关. 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PG水平明品高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随骨密度改善OPG浓度下降.阿仑膦酸钠能提高老年男性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治疗中抗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发病原因大多由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再生和凋亡发生紊乱.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的增加,OP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相应的治疗药物也随之上升,主要分为3大类: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吸收药物,对骨细胞起双向作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围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及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年龄>60岁老年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男性21例,女性69例。其中行髋关节手术37例,膝关节手术38例,腰椎手术15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应用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测定静脉血骨钙素(OC)及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n=37)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41)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髋部BMD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前后骨代谢发生改变,手术后1周骨吸收过程活跃,骨形成过程受抑制;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3个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但对促进骨形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两种二膦酸盐药物在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骨密度、骨强度及骨折中的作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简单随机分成3组,阿仑膦酸钠(福善美)组65例、依替二膦酸盐(依膦)组67例和钙尔奇D(钙剂)组70例,治疗1年。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及椎骨形态,桡骨、胫骨超声骨密度测定,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BAP)、尿I型胶元交联N端肽(NTX)。观察骨痛改善程度、骨量变化、骨强度改变、新骨折发生和不良反应。结果 福善美组和依膦组治疗后骨痛均明显改善,福善美组改善时间7~10天,依膦组约2周左右,钙剂组疼痛变化不明显。福善美组治疗12个月后骨量增加6.9%,依膦组增加3.9%,钙剂组减少0.3%。福善美组桡骨及胫骨超声声速(SOS)值分别增加0.8%和1.2%,依膦组变化不明显,钙剂组则分别下降0.5%和2.9%。福善美组无新骨折发生,依膦组有3例、钙剂组有5例发生新骨折。福善美组和依膦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上消化道症状,依膦组较明显;钙剂组主要为便秘。结论 福善美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骨痛,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双膦酸盐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增高骨密度来降低骨折风险。由于此类药物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会抑制骨形成,因此其是否对骨折愈合过程存在不利影响值得思考。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双膦酸盐对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柄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1周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D。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别于术后3周及6月测定股骨近端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46例,术后6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6月阿仑膦酸钠组假体柄周围骨量(3、6、7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4、5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膦酸盐能有效防止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鲑鱼降钙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短期血液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其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组,对照组(n=60):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3、7 d血清钙、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可见术后3、7 d,实验组患者血清总钙、磷浓度及ALP活性均发生变化,其中实验组患者血清钙下降明显(P<0.05,P<0.01),且超出正常范围.血清磷术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ALP两组比较及术前、术后比较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短期应用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可对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血清钙受影响最大,血清总钙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并给予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的临床反应,分析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特点。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151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初次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病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酐清除率、Ⅰ型胶原C端肽交联(β-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epeptide,P1NP)、术后用药时间、常见不良反应等数据;按患者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分别分组,分析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比较术后<2周内与术后≥2周用药时间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分组中,80~89岁年龄段组术后用药时间(18.4±21.7) d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5%)的相关系数为-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都提示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在BMI、骨密度分组中,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后<2周内应用组"与"术后≥2周应用组"之间,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的时间间隔应适当延长;在骨科手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时,早期应用(<2周)或晚期应用(≥2周)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 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因素。方法选取262例老年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262例患者中改善206例(显著127例,一般79例),未改善56例,改善率达78.63%;术后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低于术前,Tegner评分和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术前(P<0.01,P<0.05);影响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年龄、病因、软骨缺损面积、半月板损伤、病程、软骨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和初治。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可提高老年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软骨缺损情况并改善关节活动受限,但影响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因素较多,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新型双膦酸盐BM2 10 95 5 (Ibandronate)防治卵巢切除大鼠骨量丢失的效果。方法 取 10~ 12月龄SD大鼠 40只 ,分为 4组 ,实验组大鼠作双侧卵巢切除 3个月后 ,再给予BM 2 10 95 5 0 .5mg·kg-1·d-1,用药 3个月。设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OP模型 )对照组 ,假手术对照组及OP模型 BM 2 10 95 5及尼尔雌醇组作比较。结果 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及股骨骨密度OP模型对照组低于假手术对照组 ,BM2 10 95 5及尼尔雌醇两用药组高于OP模型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2或P <0 .0 0 1) ;全身骨密度水平BM 2 10 95 5及尼尔雌醇两用药组较OP模型对照组分别增加8.7%及 0 .9% ;椎骨、胫骨骨小梁面积BM2 10 95 5及尼尔雌醇用药组均高于OP模型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尿钙与肌酐 (Ca/Cr)比值BM 2 10 95 5及尼尔雌醇用药组低于OP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尿羟脯氨酸与肌酐 (HOP/Cr)比值及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的水平 ,BM 2 10 95 5及尼尔雌醇用药组较OP模型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结论 SD大鼠卵巢切除 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 ,BM2 10 95 5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大鼠骨量的丢失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MTT法检测10、20、40、80μmol/L唑来膦酸对细胞株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加入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药物,孵育1、3、6、12、24 h后计算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入40μmol/L的唑来膦酸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0、20、4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唑来膦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0μmol/L,用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BGC-823、SGC-7901、MKN-28胃癌细胞株1、3、6、12、24 h后,可见唑来膦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唑来膦酸对胃癌正常黏膜细胞GES-1无抑制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4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唑来膦酸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唑来膦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姚琦  姜华  张立海  黄鹏  崔庚  唐佩福 《山东医药》2011,51(24):28-29,32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M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制备微球,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载药微球对犬MSC增殖、分化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MSC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及Ⅰ型胶原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且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