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4-20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的增大,患者血尿酸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水平升高,且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GDF-15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经、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血清GDF-15的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64,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57,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42,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因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外周血GDF-15的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其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GDF-15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184例,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血清尿酸水平,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射血分数(EF)。依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增高,将患者分为房颤伴血尿酸增高组(A组)与房颤不伴血尿酸增高组(B组),其中A组68例,B组116例。结果房颤伴血尿酸增高组与房颤不伴血尿酸增高组相比较,心功能较差(P 0.05),心脏彩超指标LAD显著增大(P 0.05),LVEDD、LVSDD、IVS、LVPW、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示血清尿酸水平与LAD、LVEDD、LVSDD呈正相关(P 0.05),与IVS、LVPW、E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房颤伴血尿酸增高使心功能明显变差,且会导致患者左房内径增大,并随血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 《中国医药》2012,7(5):529-53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95例CAP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N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LVM),进一步求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CAPD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629,P<0.01),与LVMI、LVM、LVESD、LVEDD、LAD、心胸比呈正相关(P<0.05),与IVST、LVPW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BNP测定是辅助诊断CA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访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左心收缩功能改变状况,了解PCI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3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无左心功能不全患者(UA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前和术后9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有效心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对比PCI术前后左心功能的改变;分别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了解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68例成功实施PCI术的患者,术后9个月左心收缩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VDd较术前变小(P<0.05),EF值增大(P<0.05);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组,EF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 PCI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内的左室收缩功能,且在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69例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 mg/d,共14 d.对照组23例予心衰常规治疗.观察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显效率分别为63.0%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0.05);③两组治疗后6 MWT距离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治疗前后6 MWT距离的升高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呈正相关(r=0.72,P<0.05),而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重症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6 MWT可作为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接收的采用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法、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间期加宽。心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12,P<0.05),检测患有窦性心律的病例的PR间期与室间隔的厚度呈负相关(r=-0.59,P<0.05)。而QT与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均无相关性。QRS间期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O.52和0.45,P<0.05)。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不断发展,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会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当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异常症状时是应及时心电图和X线检查,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70例在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35,给予一般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干预组(n=35,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心律失常诊疗全程的时间、住院的天数、心律失常消除的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方位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发生并发症例数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接近,P> 0.05;护理后,全方位护理干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诊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周月涛  卢志先 《天津医药》2012,40(8):845-846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超过2周的CHF患者193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值的变化及关系。结果:CHF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且与LVEDD、LVESD、LVEF及6-MWT呈负相关性(P <0.05)。结论:CysC与CHF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CHF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RB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剂量:2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壁运动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YHA心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壁运动评分和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改善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化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根据病历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CI。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分别为(679.54±4.34)、(679.60±4.35)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分别为(455.92±3.88)、(244.70±3.59)ng/L,两组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70±4.44)mm、(37.79±3.18)mm、(41.60±5.5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88±4.45)mm、(37.80±3.20)mm、(41.60±5.56)%,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1.30±4.22)mm、(30.60±3.19)mm、(45.09±5.22)%,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9.99±4.09)mm、(24.60±3.08)mm、(57.22±5.01)%;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并降低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的水平,临床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来我院时间(单日、双日)分为两组,每组共有40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并检测患者的血浆BNP、NYHA分级等指标。结果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568.678±157.43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86.832±114.675)pg/mL(P<0.05)。两组患者随着NYHA分级的提高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指标均得到提高,且患者体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存在正相关关系(r1=0.75,r2=0.80),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可以将BNP水平作为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指标之一。但是,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BNP水平升高的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速度阶差评价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方法收集确诊为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结构,运用心肌速度分布图测定心肌运动速度,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心肌速度阶差(MVGs)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MVG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室壁相对厚度(R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速度阶差评价发现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已存在心室结构改变、心肌肥厚、心功能减退等心脏病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均抽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2,r=0.56,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亚敏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9):127-130
目的 探讨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脏彩超参数及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HFpEF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28例、32例、20例,另外选取同时期体检心功能正常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心脏彩超参数,以及对比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动脉CT参数与HFpEF患者心脏彩超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中,研究组主肺动脉直径(MPAD)、左肺动脉直径(L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参数中,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A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MPAD、LPAD、RP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动脉CT参数中,MPAD、LPAD、RPAD 与 HFpEF 患者 LVEDD、LAD 呈正相关(P<0.05),与 E/A 呈负相关(P<0.05);MPAD 与 NYHA 心功能Ⅲ级、Ⅳ级呈正相关(r=0.325,P<0.05),LPAD、RPAD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 = 0.462,P<0.05).结论 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参数与HFpEF患者心脏彩超参数、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HFpEF患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美托洛尔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卡维地洛组则给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转归率;心衰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卡维地洛组慢性心力衰竭转归率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卡维地洛组心衰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相近,P0.05;干预后卡维地洛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治疗的有效性高,可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hsCRP及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1例慢性心衰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尿酸、hsCRP及NT-proBNP的浓度,分析其与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LVEF(左室射血分数)及 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hsCRP 及 NT-proBNP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尿酸及NT-proBNP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酸及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及LVEDD呈正相关(r=0.67,P<0.05;r=0.52,P<0.05;r=0.54,P<0.05;r=0.5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1,P<0.05;r=-0.57,P<0.05)。尿酸与NT-proBNP两者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46,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及NT-proBNP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心功能评价的较好指标,而hsCRP在心衰诊断的临床价值不如尿酸及NT-proBN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14、29、16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测定Hcy、hs CRP水平, 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Spc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cy、hs CRP水平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与对照组Hcy分别为(14.6±1.4)、(19.3±4.5)、(29.6±6.6)(9.4±1.2)μmol/L;hs CRP分别为(4.2±2.2)、(12.6±3.7)、(14.7±2.6)、(3.7±1.4)mg/L;均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06,P〈0.05)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56,P〈0.05);hs 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0.377,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LVDD(r=0.347,P=0.072)和LVEF(r=0.204,P=0.058)无明显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CY、hs 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Hcy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