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恒磁场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易甫  贾国良  张荣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6):533-535,i01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辐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 Hs,MSC)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MSC,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成人MSC进行恒磁场辐射(强度分别为0.05、0.10、0.50和1.00mT),连续刺激5天(每天8h)后,用单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0.05mT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0.10mT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余剂量组细胞增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均未发现DNA倍体异常细胞。结论:恒磁场对成人MSC增殖的影响与磁感应强度有关,0.05mT的磁场促进MSC的增殖,0.10mT的磁场对MSC无明显影响,0.50mT和1.00mT的磁场抑制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康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植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MSCs移植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结肠康泰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BMSCs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以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作为标志,以确定供体BMSCs的植入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道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的表达。结果经PCR扩增后,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结肠组织雄性性别特异性基因区段sry,BMSCs移植组和SASP组阳性率均为20%,结肠康泰组阳性率为30%;免疫组化检测到BMSCs移植组及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Musashi-1均有阳性表达;结肠康泰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康泰较明显地促进同种异体BMSCs在结肠炎大鼠肠道的定植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肺气肿大鼠模型肺组织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3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Cs干预组(A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MSC 1×106个/mL),肺气肿模型组(B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及MSC对照组(C组,10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MSCs 1×106个/mL),正常对照组(D组,4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采用烟熏法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SD大鼠来源的MSCs,经GFP标记细胞后将其经尾静脉注入肺气肿模型SD大鼠体内,24 h内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迅速冰冻切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转染GPF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内定植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具有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至第4代时有99.5%表达CD44、99.6%表达CD29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仅有0.4%表达CD34、1.0%表达CD45单核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表型;成功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香烟烟雾暴露组(A、B组)平均肺泡间隔为(119.0±26.2)μm,高于对照组(C、D组)的(89.8±1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肺泡数为(173.9±68.3)个/mm2低于对照组的(280.3±104.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共聚焦发现MSCs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24 h后可见A组大鼠肺组织内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MSCs,而B组、C组及D组均未见转染荧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后可在肺气肿模型大鼠肺内定植,为MSCs治疗慢阻肺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迁徙定植特性的改变,从而为应用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8周龄SD大鼠接受22GyX线照射制作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模型;从GFP鼠抽取骨髓,分离和扩增MSCs。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4个月后予静脉输注GFP-MSCs。于移植后几个时间点取脑、骨髓、肝、脾等做冰冻切片,用双光子共聚焦红外脉冲激光显微镜检测GFP-MSCs。【结果】在最早24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中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至第7天后实验组骨髓中GFP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脑内第1天未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第4天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脑组织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脑内一直未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MSCs。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脏在输注MSCs后第1天即检测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持续存在,第21天实验组GF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在放射损伤条件下外源性MSCs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可诱导外源性MSCs向脑组织迁徙定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迁徙定植特性的改变,从而为应用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用8周龄SD大鼠接受22GyX线照射制作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模型;从GFP鼠抽取骨髓,分离和扩增MSCs?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4个月后予静脉输注GFP-MSCs?于移植后几个时间点取脑?骨髓?肝?脾等做冰冻切片,用双光子共聚焦红外脉冲激光显微镜检测GFP-MSCs? 【结果】 在最早24 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中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至第7天后实验组骨髓中GFP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脑内第1天未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第4天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脑组织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脑内一直未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MSCs?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脏在输注MSCs后第1天即检测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持续存在,第21天实验组GF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在放射损伤条件下外源性MSCs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可诱导外源性MSCs向脑组织迁徙定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加磁场能否诱导用超顺磁氧化铁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定向迁移 【方法】 使用超顺磁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鉴定其标记率台盼蓝染色检测标记细胞生存能力,MTT法检测标记干细胞的增殖活力外加磁场进行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验证磁场对标记细胞的定向诱导迁移作用 【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顺磁氧化铁标记率接近100%,台盼蓝染色标记细胞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 > 0.05),MTT检测标记干细胞的增殖活力与未标记干细胞无差异(P > 0.05)外加磁场可加速标记细胞填补划痕试验空白区的速度,同时可增加transwell试验跨膜的细胞数(P < 0.05),而未加磁场情况下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迁移速率无差异(P > 0.05)。 【结论】 外加磁场可在体外条件下诱导超顺磁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疗效及其在脑内存活、迁徙、分化规律.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MSCs及PBS分别移植入两组PD模型纹状体.术后每周进行旋转试验,第1周和第9周行脑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胶质细胞源性蛋白(GFAP)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化鉴定,第9周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模型纹状体内TH的表达.结果 移植前MSC组及PBS组旋转次数分别为(8.2±0.6)、(8.3±0.6)圈/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分别为(7.5±0.5)、(8.1±0.6)圈/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持续至术后第9周.移植后第1周MSCs主要分布于针道附近.第9周则迁徙至两侧大脑半球,以移植侧半球为主.最远迁徙至胼胝体的末端.小脑及脑于未见移植细胞.全脑未见畸胎瘤的形成.术后第1周免疫组化染色仅见GFAP和Neun表达.第9周GFAP、Neun仍有表达,以GFAP居多,同时在纹状体内还可见少量TH表达,提示MSCs在脑内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部分为神经元.少数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PBS组免疫组化染色未见上述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仅MSCs组大鼠纹状体有TH的表达.结论 MSCs移植入纹状体后可分化为DN,从而改善PD症状,其移植治疗PD大鼠模型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染料CM-DiI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及其对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获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浓度为6 μmol/L的CM-DiI对实验组MSCs进行标记.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标记后用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不同子代MSCs的阳性标记率、荧光衰减情况及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结果 CM-DiI标记后的MSCs发橙红色荧光,高倍镜下显示细胞上有密集排列明亮荧光颗粒.CM-DiI标记后1 d、4 d、8 d、16 d、24 d细胞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00%、(85.2±4.9)%、(42.3±5.1)%、(17.6±3.6)%、(4.4±1.3)%,细胞标记阳性率和荧光强度随传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呈显著进行性下降.标记细胞的大小、形态、活力、增殖能力、细胞凋亡与未标记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CM-DiI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简便、有效,对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可用于MSCs的短期示踪.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及体育事业等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由此引发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的持续高发就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显著表现之一。目前 ,发达国家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在2 8.3~ 45人 /百万人·年 ,我国每年约有五万人发病 ,以青少年为主 ,呈每年递增 10 %的上升趋势。由于脊髓损伤治疗困难 ,终身致残率较高 ,这无疑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个多世纪以来 ,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大网膜移植、以及应用酶试剂来抑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早期关节腔注射通过免疫调节对创伤性膝关节炎症的抑制及远期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BMSCs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Hulth法造模,治疗组于造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注射BMSC,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分别于第3周和第12周进行膝关节X线检查,取膝关节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番红-固绿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取滑膜组织进行炎症因子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C治疗组,大体观上软骨磨损明显减少,色泽较光亮,骨赘形成较少;X线显示关节间隙存在变窄,但较对照组轻,软骨下骨硬化不明显;番红-固绿染色中,细胞排列较好,染色深,软骨表面破坏少;在对滑膜组织进行炎症因子检测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BMSC早期关节腔注射对创伤性膝关节在大体观察上有良好的改善;在膝关节X线检查中,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含药血清对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予麦门冬汤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麦门冬汤血清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BMSC)进行干预14 d,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各组GFP-BMSC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C)、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DMEM对照组、麦门冬汤组(P<0.01),其中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麦门冬汤在肺纤维化环境中可促进GFP-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是其改善肺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应力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 CSF)动员到外周血,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在受体骨髓内能否形成供体基质细胞嵌合.方法:取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和骨髓以及11例成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32个月)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MSCs培养,将培养到第3代的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将体外扩增的MSCs与同期的外周血、骨髓标本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法(STR PCR)分别进行嵌合类型的判定.结果:供体动员后外周血和分离的干细胞虽有少量贴壁细胞,但不能生长;而11例患者骨髓均成功培养出MSCs,可以连续扩增传代,第3代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为MSCs特异性标记(如Flk-1、CD29、CD105、CD166)高表达(>98%),造血细胞标记(如CD34、CD45、HLA-DR)低表达(<1%).通过STR-PCR法检测,11例培养的MSCs基因型均为受体型,而同期的骨髓和外周血均为完全供体嵌合(FDC).结论:成功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尽管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为FDC,但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仍为受者型,原因可能是供者移植物中MSCs含量过少甚至缺如.  相似文献   

13.
恒磁场对临床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0.2 T恒磁场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 手术后患者120例(其中妇科剖腹产40例、骨科28例、外伤缝合术20例、阑尾炎手术32例)按手术类型等分为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正常换药,实验组用0.2 T恒磁片制作的敷带包扎治疗,对照组用空白敷带包扎,不曝磁. 10 d后对创伤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不同手术种类之间的疗效无差异(P》0.05). 结论: 稳恒磁场能提高术后的伤口愈合速度和质量,临床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扩增方法及其生长特性和特异性表面标记,为肝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时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无菌抽取4例肝硬化志愿者骨髓3~4mL,年龄30~40岁,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筛选法逐步筛选MSCs,获取MSCs,倒置显微镜下逐日观察细胞生长特性,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甜、CD45。结果 原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0~9d,对数增殖期为10~19d,生长平台期为20~24d;传代细胞生长周期较原代细胞快,细胞生长潜伏期为4~24h,对数增殖期为3~12d,13~15d进入生长平台期。肝硬化患者骨髓MSCs高表达CD44,低表达CD45。结论 肝硬化患者骨髓MSCs体外生长良好,性质稳定,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恒定磁场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复流面积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50mT恒定磁场+缺血/再灌注组及100mT恒定磁场+缺血/再灌注组,每组6只.大鼠麻醉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4h.采用硫黄素染色评估缺血心肌再灌注后的无复流面积,Evan’s蓝和氯化三苯基氮四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50mT及100mT恒定磁场干预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CK和cTnI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强度的恒定磁场干预+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和cTnI的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恒定磁场干预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肌的损伤和无复流面积.  相似文献   

16.
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104/ml分别将人脐血CD34 细胞接种于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以不含MSCs的培养系统为阴性对照,按3U/ml分别加入重组人EPO(rhEPO).于接种10 d后,取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71,以CD71阳性细胞率作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分化率.结果 人MSCs支持下的人CD34 细胞在扩增的同时,(86.15±0.69)%细胞向红系分化;猪MSCs支持下的(82.46±1.46)%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阴性对照(44.62±1.20)%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P<0.01).结论 与阴性对照相比,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均能显著促进人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进行表面抗原表达及分化鉴定。使用Dunn chamber装置研究BMSCs的定向迁移。并且研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HGF诱导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BMSCs呈CD29、CD90、CD106阳性表达,CD34、CD45阴性表达,BMSCs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Dunn chamber迁移实验显示,外槽加入不同浓度的HGF,BMSCs迁移速率没有变化,迁移效率随着H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ng/ml与100ng/mlHGF均显著提高了细胞迁移效率;内外槽同时加入50ng/mlHGF,迁移速率与迁移效率均没有变化;经30μmol/LLY294002预处理1h后,HGF诱导的BMSCs的定向迁移受到抑制。结论 HGF能够趋化BMSCs的定向迁移,PI3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健康Sprauge-Dawley大鼠36只,切断左侧后肢坐骨神经制备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大鼠左侧后肢腓肠肌内注射1.5×108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 m L,对照组大鼠左侧后肢腓肠肌内注入同等剂量低糖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液,分别于2、4、6周后对2组大鼠进行大体观察,检测左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腓肠肌组织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2、4、6周,观察组大鼠左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S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周,观察组大鼠左侧后肢腓肠肌组织中Bcl-2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x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提高失神经后骨骼肌湿质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肌细胞凋亡,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利用肝细胞、BMSC、BMSC-肝细胞培养上清治疗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诱导的大鼠ALF模型,观察各治疗组动物的l周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肝细胞、BMSC及两者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最高达80%;各治疗组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共培养上清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各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对照组损害加重。培论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能更有效的救治大鼠ALF模型,有望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