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方法按手术方式将31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A)组和传统手术(B)组。术后1周,胃肠功能动态pH值监测仪测定24 h的pH值。记录全天的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时间及其占全天的比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反流次数少[(10.85±16.85)次vs.(0.22±0.44)次],长反流次数少[(2.00±0.00)次vs.(0.42±0.78)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短[(4.28±6.04)min vs.(0.22±0.66)min],时间pH<4(pH<4的时间)短[(15.00±18.60)min vs.(0.55±0.88)min],时间pH<4分数(pH<4的时间占全天的比率)小[(1.18±1.44)%vs.(0.05±0.13)%],DeMeester评分低(4.90±6.07)分vs.(0.42±0.29)分。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改变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定期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46例(A组)进行食管测压、显示子胃排空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11例(B组)作比较。结果 A组手术后和术后12个月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均低于B组(P<0.01和P<0.05)。A组胸胃排空率与DeMeester评分之间以及长于5min反流评分与残余食管原发蠕动幅度、蠕动次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和残余食管运动功能的恢复不足以减轻胃食管反流以及改善食管酸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奥美拉唑(Omeprazole)对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在胃酸分泌、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经胃镜确诊的90例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种质子泵抑制剂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4.9%和78.4%,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分别为87.2%和72.5%(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在症状缓解率和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对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年并且术后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体重变化和焦虑程度呈正相关,与咳嗽程度、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吞咽困难无相关性。结论早期积极抗反流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可改善食管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慧  韩建京  刘俊峰 《河北医药》2007,29(2):155-156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重建术,绝大多数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1~4].如何避免或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成了临床学家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综合我院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两周进行24h食管腔pH监测,用DeMeester对术后1个月、3个月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进行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反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将95例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NERD组,对其均进行2 4 h食管p H和胆汁联合监测。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DGER的各项指标:吸光度值>0 .14时间百分比(% )、总反流次数和反流>5 min的次数分别为(19.0 5±2 3.4 4 )、(30 .5 6±34.0 4 )和(5 .90±6 .37) ,均显著高于NERD组相应的(7.2 6±11.0 8)、(15 .6 8±2 0 .92 )和(2 .5 9±3.5 7) (P<0 .0 5 ) ,而酸反流差异无显著性,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陈瑞萍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0):123-124
胃食管反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抗反流的解剖生理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膈食管韧带、膈肌和胃底与食管间的锐角(His角)的调节作用[1].由于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与胃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化,使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只要没有吻合口狭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胃食管反流[2].胃食管反流在围手术期可以引起患者误吸、窒息,抢救不及时可以引起死亡.远期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占14.2%)[3]、溃疡、出血,吻合口狭窄、复发(占10%)[3]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01年1月以来,我们对52例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并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对80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出院宣教,达到根据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的临床综合分期,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提高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临床护理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定期进行24小时p H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60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试管p H各项指标要远远高于正常情况下的p H值(P<0.05)。经过3个月治疗复查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都与正常值接近(P>0.05)。当停药3个月后,各项指标要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经治疗后有明显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实施更是必不可少,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内科学“胃食管反流病”知识介绍起步偏晚,自第5版教材才开始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前些年毕业的许多医学生未能接受胃食管反流病科学教育,某些医学院校的老师也未对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疾病在不断发生、发展,医学的诊治水平也需要同步跟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多学科联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GER)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该病易与心绞痛等相混淆.可引发酷似心绞痛样胸痛,极易误诊。现将我院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例1 男,75岁。因晕厥、大汗淋漓1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午休时出现心前区剧痛。服速效救心丸肝胸痛有所缓解,10分钟前排便用力后晕厥,由家属抬送入院,既往有冠心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4岁以后。脑瘫、21-三体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的发育迟缓儿,有较高的GER发生率。近年来GER和慢性咳嗽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伴有GER的慢性咳嗽患儿没有成人所具有的典型的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因而易造成临床医师误诊、漏诊从而延误诊治。伴有GER的慢性咳嗽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现结合我院3年来对慢性咳嗽患儿食管PH监测,对GER有关的慢性咳嗽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分别从中医、西医2个方面就早产儿GER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西沙必利治疗婴幼儿胃食管反流(GER)的疗效.方法:将80例GER病儿随机分为2组,B组为西沙必利治疗组,C组为体位治疗组,取20例无症状儿为对照组(A组),观察指标取症状恢复时间,食管pH值,LESP检测变化.结果:西沙必利治疗GER疗效确实,B组总有效率(90.0%)与C组(6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沙必利治疗GER确实有效,并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抗反流屏障削弱和反流物对粘膜的损害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 (GERD)发病的主要机制 ,目前食管 2 4小时 p H监测已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 (GER)及胃食道反流病(GRRD)的“金标准”,广泛用于国内外 [1 ]。本文拟就以食管2 4小时 p H监测指标作为“标准”来评价灌注法食管压力测定(亦称静态食管测压 )的相应食管动力指标 ,以探讨食管动力异常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本院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5月同时进行食管 2 4小时 p H监测和灌注法食管动力测定的患者 71例 ,男 34例 ,女 37例 ;平均 5 1.0 1± 16 .31岁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4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14例非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 GERD组患者的LESP、LESL及LES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FRD患者食管体部PA减低、PV减慢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UESP在GERD组低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整个食管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陈艳敏  杨昆豫 《云南医药》1998,19(6):415-41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患者有食管以外的表现,发生在有呼吸道症状者是无呼吸道症状者的2倍〔1〕,因此认识GER与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