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紊乱[1] 。呼吸暂停是指口或鼻气流停止至少10s以上。临床上以每晚 7h睡眠中发生 30次以上呼吸暂停或睡眠暂停指数 (即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 )超过 5次以上 ,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程度可诊断 ,临床分 3型 :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笔者对 5 8例患有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采用 7h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仪监测及结合临床诊断 )的患者进行护理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中男 5 4例占 93% ,女 4例占 7% ;阻塞型 5 0例占 86 % ;年龄在 4 5岁…  相似文献   

2.
<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多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低通气和(或)呼吸中断,引起间歇性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临床上以OSAHS最常见,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AS的患病率2%~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呼吸睡眠监测的结果,比较可用于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较为有效的参数。方法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非手术治疗组45例,手术治疗组45例,比较治疗前后各监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及与疗效之间的联系。结果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组,BMI、Sa(O2)min、Sa(O2)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明显评价价值,觉醒指数、T90、AHI、AHT、AHT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有较大的评价价值。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呼吸睡眠监测时,更应注意觉醒指数、T90、AHI、AHT、AHTI数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是指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阵发性呼吸暂停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自1 974年 Simmons和 Hill描述以来 ,其危害性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但国内外尚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方法 ,我们用自拟的鼾静通口服液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于后。1 一般资料本组 2 2 3例患者均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 ,每次呼吸暂停时限 >1 0 s,7h呼吸暂停总数 >3 0次或呼吸暂停指数 (AI,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 ) >5 ,老年人 >1 0 (指呼的暂停指数 ) [1] 。其中男 1 2 5例 ,女 98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4岁 ,平均 46 .6岁 ;病程最长 …  相似文献   

5.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临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 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中枢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胸腹呼吸运动消失.经多导睡眠监测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次/h即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其可分为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3类[1].现将该病的中医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醒神汤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系指每晚 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 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 (AHL,即平均每小时睡眠的呼吸暂停 +低通气次数 )超过 5次以上 [1 ]。呼吸暂停 (RA)系指口、鼻气流均停止至少 10秒以上 ;低通气 (HV )指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 5 0 %以上 ,并伴有 4%氧饱和度下降者。临床通常可分为阻塞型、中央型、混合型 3种类型。其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为常见 ,约占 SAS中的 90 % ,本病成人发病率为1%~ 3% ,男性多于女性 ,45~ 6 5岁为其好发年龄 [2 ]。研究证明 :OSAS已成为高血压、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保多导睡眠监测准确性,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吸科125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护理。结果125例监测患者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101例,不符合18例,失败6例。结论护士在监测前的准备,监测中正确操作和观察监测过程中的情况以及监测后的护理,对整个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确保操作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  江学勤  陈利华 《四川中医》2005,23(10):104-105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睡眠时相的临床作用及机理。方法: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效率、1期睡眠时间(TSl)、2期睡眠时问(TS2)、深睡眠时间(Delta)、快动眼睡眠时间(REM)等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结果改善明显。低通气及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1),睡眠效率增加(P<0.01),1期睡眠时间(TSl)、2期睡眠时间(TS2)、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深睡眠时间(Delta)明显增加(P<0.05)。结论:OSAS病人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SG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治疗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睡眠监测及ESS嗜睡量表、NIHSS卒中量表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完成观察21例,脱落9例。此21例患者治疗后呼吸暂停指数明显下降(P0.05),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值明显上升(P0.05),ESS嗜睡量表评价分数明显下降(P0.05)。NIHSS卒中量表评价分数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廉泉治疗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降低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提高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吴银根教授治疗肺系疑难病案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师吴银根教授 ,业医近 40年 ,对肺系疾病尤其是疑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 ,今总结数案以飨同道。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男 ,2 8岁 ,因夜间睡眠时打鼾伴频繁的呼吸停止 6个月于 1 999年 3月 30日初诊。患者 1 0年前因患“下丘脑功能紊乱”后 ,体重逐渐加重 ,至今达 1 0 1kg(身高 1 75cm)。 6个月前睡眠时出现频繁的呼吸停止 ,家人发现有打鼾现象 ,于某医院经多导生理记录仪作睡眠呼吸监测 ,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合型 ) ,给予 CPAP呼吸机治疗一次 ,效果尚佳 ,因住院费用较高而出院 ,病情又如前 ,因而求诊于吴老。刻诊 :夜间睡眠时打鼾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喉三针)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2~3 d,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在血氧和睡眠指标、睡眠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无器质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6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桂玲  相永梅 《中国针灸》2000,20(7):392-39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器质病变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发于中壮年体形偏胖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甚少,症状严重患者需要手术(咽绷紧术)治疗。笔者在临床观察中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6例,获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门诊经喉科确诊为无器质性病变中枢性呼吸阻塞。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35~5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临床表现:睡眠时严重打鼾,阵发性吸气后呼吸暂停达20秒或长达1分钟,因憋气惊醒,白天嗜睡。体型偏胖、颈短。因长期缺氧,还有血压不稳定,收缩压增高,也有出现肺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导生理仪、连续血气测定等相对无创性监测应用于临床,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许多打鼾的病人会主动找医生进行诊治,这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近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我院自2005年8月开展睡眠呼吸监测以来至2007年12月共监测门诊及住院病人225例,结果表明,184例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经鼻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15例OSAHS患者1~3a,根据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各参数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来判断疗效。结果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SG监测各参数显示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慢波睡眠(Ⅲ+Ⅳ期)、总呼吸事件次数、呼吸事件中阻塞性睡眠暂停次数占的比例和低通气比例明显改善(P均<0.05),其余参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气道内正压通气长期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共收治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120例,采用睡眠呼吸监测仪器对患儿夜间睡眠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记录,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睡眠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睡眠I期明显更高,睡眠II期、慢波睡眠(SWS)、快动眼睡眠(REM)明显更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儿童的睡眠结构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儿童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睡眠时频繁唤醒、睡眠变浅、片段化,是导致儿童学习困难和智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多导睡眠监测(PSG)已被公认为成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1],但针对儿童的标准尚未确定,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96例鼾症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并对其多导睡眠图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行鼻内窥镜检查,探讨儿童OSAHS的主要病因和分析PSG图对儿童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鼾",是指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阵发性呼吸暂停以及白天嗜睡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被医学界称为"睡眠杀手"。近年来我们运用针刺治疗本病4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9.6年。1.2纳入标准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限10 s,7 h呼吸暂停总数30次,或呼吸暂停指数(AI,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5,老年人10。  相似文献   

18.
耳穴贴压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贴压耳穴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作用及机理。方法:对45例SAS患者,分为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1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测定的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合度(最低SaO2)的变化。结果: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HI、AI和HI均显著降低(P<0.01),最低SaO2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SAS疗效显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经济、无副作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以反复发作的睡眠期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并伴有日间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为常见,国外资料显示,OSH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2%~4%[1],累及人群包括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除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外,还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能够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损害,甚至引发猝死,因此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公认的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金标准。原先多为有纸记录,现已发展为无纸记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保多导睡眠监测准确性,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吸科125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护理。结果125例监测患者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101例,不符合18例,失败6例。结论护士在监测前的准备,监测中正确操作和观察监测过程中的情况以及监测后的护理,对整个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确保操作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