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行政的历史沿革日本卫生行政制度始于1872年,以在文部省内设置医务课为标志。翌年,该课升格为医务局。1874年,颁布卫生行政组织、医疗管理、药品管理、公共卫生以及医学教育等归于综合法典的医学管理制度。由于当时卫生行政管理的最大任务是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人才》2009,(11):56-57
针对我国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的现状,一些地方进行了建立医务社工制度的探索。医务社可以促进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为医患关系注入“润滑剂”。但是,当前我国的医务社工来自于社会各个群体,真正具备专业背景和知识的人很少,而医务社工制度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因此,如何推进医务社工制度建设还需要逐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16,(3):42-44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医务社工逐渐成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负责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非临床诊断与治疗,能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现有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模式下,探讨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新模式,为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思想,包涵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卫生医疗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基本小康建设时期,虽然卫生医疗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发展相对迟缓,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卫生医疗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和人们健康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内外有关论述,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卫生医疗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宏观卫生政策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新时期卫生工作的角度,对未来宏观卫生政策的政策取向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新时期应首先确立“人民健康福利优先”的思路.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应投资于人民健康,宏观经济政策应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立与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与提高公共卫生的社会职能;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开放医疗市场,吸收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卫生管理经验,发展卫生事业、对宏观卫生政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针对不同时期人民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断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使群众从“不得病、少得病”到“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改革发展道路,为全球健康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卫生改革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与时俱进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立足国情,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随着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社会转型、人口疾病状况转变、医改进入深水区等一系列形势和挑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理论、路径和方法,为人民健康更好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同时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有效落实卫生补偿政策对规范卫生服务行为的效果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卫生经济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对卫生的投入,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收益的补偿作用,逐步优化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优质、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2008年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职业卫生、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食品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9.
2007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公共卫生监督能力,切实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的指示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开展医疗服务监督和公共卫生领域卫生监督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医务社工在医院系统面临接受度不高、难以被理解和信任的困境。慈善文化是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慈善医疗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助医、人文服务,医务社工理应承担这部分“非临床治疗”的责任。南京市儿童医院将慈善助医变为医务社工的职业方式,社工通过临床实务工作获得职业认知,整合社会资源成为医院生产力,搭建多学科合作平台,打破在医疗系统内的融合僵局,为职业融入探索本土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中国卫生人才》2014,(8):13-13
医务社工医疗机构与患者双赢的专业 医务社工专业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信任感欠缺的大背景下,虽撬不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但应该多少能缓解一些由于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彼此的认同、期待差异而导致的服务效能降低与情绪化表达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备现状,为医务社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托2018年、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4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20年设置医务社工岗位的医院数量从2018年的109家增加至119家,提高了7%。有18家样本医院2020年取消了医务社工岗位,西部地区医院取消比例最高(18.6%)。2020年西部地区医院医务社工岗位设置率较2018年下降。与2018年相比,2020年设置专职医务社工岗位的医院数量从70家增加至79家。综合、中医和妇幼医院专职医务社工岗位设置率均较2018年提升,仅其他专科医院出现了下降。结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务社工岗位设置率较高,但专职医务社工较少,且部分医院存在取消医务社工岗位情况。建议加强医务社工人才培养,建立医务社工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医务社工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从合理配置资源的角度探索卫生改革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伟 《中国卫生资源》2002,5(6):270-272
本文试图通过对卫生改革与发展历史的回顾性分析 ,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角度就卫生改革的模式选择做一探索与研究。1 历史回顾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运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原有的医疗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逐步深入 ,原医疗制度所特有的计划模式显露出极大的弊病 ,已经很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改革事在必然。 1 985年 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医院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世纪,卫生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连续出台,构建功能合理、结构完全的卫生服务新体制,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人才资源管理面临新的课题,医疗市场监督管理需要更加完善。因此,深入研究医疗行业面临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真思考,有助于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以充分的准备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改革是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高的收益。卫生改革也是如此。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社会成本已经对卫生改革向纵深发展构成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卫生改革的宏观调控。一要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坚决打击对社会有害的"供给行为";二要加快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步伐,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三要尽快出台"医师法"、"卫生投资法"、"医疗保险法",保证医务技术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和医疗卫生单位能够保本经营;四要加快制订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通过供给制度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来减少改革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健康中国的背景论述医务社工的角色,归纳医务社工是健康理念的倡导者、人文关怀的践行者、社会公平的推动者,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医务社会工作“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的“三全”服务模式。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即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利于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完善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医务社会工作及其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医学模式转变、改善医惠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疗风险、实现卫生公平与降低健康不平等、开展医疗救助和深化卫生改革等“不约而同”地指向医务社会工作。文章采取文献回顾方式,详细介绍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及其在医疗服务中专业功能角色,探讨在医疗服务中引入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提出医院中的医务社工应该介入医疗纠纷,本文就医院医务社工在医疗纠纷中的职责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了解我国医务社工的职责以及在医疗纠纷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在医疗行为进行过程中,医务社工的职责主要体现在,针对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调查、谈话等活动,弥补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预防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缓解医患关系。结论医务社工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从专业的角度,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在中间起到的是调和、缓冲的作用。医务社工坚持价值中立原则,理清自身的角色,明确自己的立场,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不介入医学专业问题,使纠纷能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性及社会效应,指出,医疗服务进入市场有其利,但弊端更大,必须予以重视,政府对医疗服务的管理不能仅限于医疗机构的支持和监督,还必须以适当的卫生政策,从社会各方面予以调整,才能保证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使人民享受到比较公平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已经确定,最鲜明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投资于人民健康应该是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在《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里就写过,政府要转换和丰富职能,要投资于人民:投资于人民卫生、投资于人民健康、投资于人民健身,建设国家卫生保障系统。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健康社会,创造最大的卫生服务产业和卫生消费市场,真正意义上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全民健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