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片类药物具有先发制痛及术后镇痛作用,其代表性药物吗啡经硬膜外注入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妇产科术后联合应用阿片类和局麻药硬膜外腔镇痛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也有一些并发症,限制了该药的应用。为减少吗啡的副作用,又不影响镇痛的效果,我站200-2007年将吗啡、胃复安、新斯的明、布比卡因(以下称MPN)复合液经硬膜外注入380例,应用于术后镇痛,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叶学英 《现代保健》2011,(25):82-83
目的探讨护士培训对自控镇痛泵(PCA泵)剖宫产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的患者,观察其在护士培训前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评价护士培训的作用。结.果经过培训后,患者镇痛效果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在应用自控镇痛前,应进行严格的护士培训,以达到合理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先平 《现代保健》2009,(23):66-6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CSEA)引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和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引产镇痛的孕妇200例,孕16~35周,无相关麻醉禁忌证,于引产临产有规律宫缩时,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于L2—3行CSEA镇痛,观察其临床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除少数出现腰麻后皮肤瘙痒和呕吐现象外,其他产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未见有相关特殊性。结论CSEA应用于引产的镇痛,临床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病人手术后常因切口疼痛,不能早期活动,影响肠蠕动恢复及母乳喂养成功率。近年来,术后镇痛泵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其镇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现把317例实施术后镇痛泵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云霞 《工企医刊》2008,21(6):32-33
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激动k受体,对u受体没有激动作用,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其镇痛效应强,镇静时间久,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为了探讨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效果及特点,以及与芬太尼相比较在镇痛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的区别,作者设计了一个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别观察布托啡诺及芬太尼在腰椎间盘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分娩镇痛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已有多种镇痛方法应用于产科分娩中。目前,非药物性镇痛、药物性镇痛、吸入性镇痛和椎管内镇痛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中椎管内镇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爱丽 《现代保健》2011,(28):128-129
目的探讨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周为6~10周的产妇,将其平均分为运用笑气镇痛的观察组和运用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注射阻滞麻醉的对照组,进行镇痛效果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好,起效迅速,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是人工流产中理想的镇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止痛效果最强的一种药物。其特点为脂溶性高,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也较芬太尼强,因而起效更快、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其用于蛛网膜下腔效果优于芬太尼。本研究将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硬膜外阻滞下行分娩镇痛,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3例手术后患者采用镇痛泵治疗的临床观察,了解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镇痛要求,镇痛泵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胃肠蠕动减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理,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0例病人术后使用微泵控制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并与50例病人术后使用吗啡硬膜外镇痛进行临床对比。发现微泵控制硬膜外镇痛具有单位时间用药量少,镇痛效果明显,临床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在下肢关节手术后,能协助病人提早进行关节锻炼,加大关节燃烧角度,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说明术后微泵控制下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肌肉注射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在全麻下开胸手术的ASA I-Ⅱ级病人,随机分成PCEA组,45例;和肌肉注射镇痛组(MI组,41例)。比较其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监测术前、术后病人的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MI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前者各种并发症显著下降。结论:PCEA是开胸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它可以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PCA泵)在普外科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临床观察,了解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PCA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胃肠蠕动慢、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道管理,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持续微量镇痛泵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很受患者的欢迎。镇痛泵的使用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镇痛药相比,具有用药效果好、起效快、药物浓度维持恒定的优点。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对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镇痛泵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镇痛期间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PCA泵)在普外科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临床观察,了解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PCA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胃肠蠕动慢、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道管理,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毛正新 《工企医刊》2008,21(5):45-45
雷米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其临床效价与芬太尼相似。它起效迅速,药效消失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类药。本例观察中,使用3种不同剂量的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体表肿物切除术的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等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吗啡(CIM)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4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术后即应用CIM镇痛,B组20例术后采用临床常用的按需肌注哌替啶的方法镇痛,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且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无明显差别。结论腹部手术后CIM镇痛法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做好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可充分保证镇痛泵发挥其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镇痛泵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解决了患者术后疼痛的问题,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01年至2007年使用镇痛泵患者达500例,均取得临床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氢吗啡酮(HM)是近几年来临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其不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文就HM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患有创伤性骨折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镇痛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患有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镇痛处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镇痛处理。结果 B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由于镇痛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对患有创伤性骨折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镇痛处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虫草花是否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的炎症、疼痛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小鼠给药前后热板试验测定其疼痛阈值,并通过扭体镇痛实验与耳足肿胀实验测定受试样品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在热板试验和扭体阵痛试验中,虫草花水提物对疼痛并无缓解作用。在足肿胀和耳肿胀试验中,虫苹花水提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结论:虫草花水提物具有与地塞米松相当的抗炎作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