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患者男性,19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5 d"入院。患者入院前自觉"感冒"1月,5 d前胸闷、气短,胸痛及背部不适,咳嗽、咳灰痰,头晕,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恶心、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心悸。查体:血压:125/65 mm Hg(1 mm Hg=0.133k Pa),胸骨压痛(+),心率69次/min,律不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剑突下压痛,余未见异常。吸烟史5年,5~6支/d。  相似文献   

2.
刘燕  刘莉 《心电学杂志》2009,28(4):264-264,269
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闷6年,咳嗽、咳痰、心悸、气短3d,加重3h入院.活动时出现发作性胸闷,停止活动后含服"消心痛"可改善.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时达160/110mm Hg.体检:T36.4℃、P 101次/min、BP 140/90 mm Hg、R 24次,min.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5年,加重1月余于2010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测血压150/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未监测血压。近10年来先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自测血压维持在155~165/80~90 mm Hg,无不适。1个月前因"双下肢丹毒"入当地医院,调整降压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血压波动,在145~210/80~105 mm Hg之间,伴头晕、站立不稳,无头痛、视物旋转、黑矇。入我院前口服降压药物为吲达帕胺2.5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d,复方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42岁。因心悸、胸闷 1d,晕厥 2次于 1998年8月 14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1d来感心悸、胸闷 ,无胸痛及明显气短 ,入院当天下午无诱因在办公室突然跌倒在地、意识丧失 2次 ,每次 5~ 10 min,伴四肢抽搐 ,小便失禁 ,无口吐白沫。清醒后胸闷及全身不适。患者近日来未服任何药物。体检 :体温 36 .4℃ ,心率 80次 / min,心律齐 ,血压 12 0 /82 mm Hg(1m m Hg=0 .133 k Pa) ,呼吸 18次 / min,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无音 ,心界无扩大 ,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 ,无肝脏肿大及下肢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QT间期 0 .6 4s(…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58岁,因"发现血压高5年,血压控制不佳半年"入院。患者诉于5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血压为166/85mm Hg(1mm Hg=0.133kPa)。一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定期监测血压结果显示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120~130/70~80mm Hg)。但近半年来,患者发现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增大(110~170/60~100mm Hg),同时伴有心悸,但无其他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因突发心悸伴胸痛2h于2006-01-05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饮酒过程中突发心悸、胸痛、胸闷,向肩背部放散,伴大汗、恶心,但未呕吐。胸痛10min后即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症状持续20min不缓解,被送至我院急诊。当时测量血压240/12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89-495
正患者,女性,36岁,职员,于2019年2月28日以"发现血压升高8个月余,胸闷气促1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8个月前,患者怀孕第16周时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7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易怒、大汗淋漓,无纳差、乏力等不适,予"拉贝洛尔片50 mg, 3次/d"降压,血压波动于140~160/100~110 mm Hg。  相似文献   

8.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活动后胸痛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患者多于步行20~30 m后发作胸痛,休息1~3 min后可缓解。2个月前胸痛程度加重,步行10 m左右后即可出现,需要休息8~10 min缓解。入院10 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提示: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重度狭窄。既往高血压30年,血压最高25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0岁,主诉阵发性头晕、头痛伴心悸7年入院.该患者7年前因头晕、头痛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予降压药物治疗.7年间血压波动较大,最高可达280/140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后血压最低可降至140/100 mm Hg.入院时心率98次/min,血压160/100 mm Hg.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为180/88mm Hg(1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以"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病变3d"入院。3d前起夜时碰撞腰部,伴头晕不适,自测血压达210/110mm Hg(1mm Hg=0.133kPa),口服降压药"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血压未见明显改善。随后头晕不适加重,并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紧急于附近医院就诊,入院时测血压240/120mm Hg,心率140次/min左右,给予静点硝普钠,约1h后血压降至  相似文献   

12.
<正>病例:患者男性,38岁,因"血便1 d"于2015-03-03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解暗红色稀糊状便2次,总量约400 mL,伴头晕、乏力、胸闷、心悸,无呕血,无腹痛、腹胀,无晕厥、四肢湿冷等。患者否认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病史,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8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3/86 mm Hg(1 mm Hg=0.133 kP a);神情,中度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 Hg(1mm Hg=0.133kPa),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60/96~106mm Hg。无糖尿病病史,不吸烟。本次以"活动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半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快步走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一直未在意。入院前1周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1~2次/d,持续10~20min/次,但均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天上午胸痛再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突发胸闷、憋气2d,加重2h”于2016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2天前胸闷憋气,伴心悸、微汗,自测有“早搏”,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减轻。入院前2h患者胸闷、憋气加重,伴心悸、大汗,伴胸骨后紧缩感、濒死感,急诊入院。既往平素多汗、消瘦,无高血压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200/69mm 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00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主因"胸闷3 d"入院。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无明显胸痛,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小时,无头昏、黑曚、晕厥、腹痛等,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服用缬沙坦、非洛地平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神志清,双肺呼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 Hg(1mm Hg=0.133kPa),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60/96~106mm Hg。无糖尿病病史,不吸烟。本次以"活动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半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快步走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一直未在意。入院前1周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1~2次/d,持续10~20min/次,但均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天上午胸痛再  相似文献   

17.
周力  陈晖  孙颖  李敏 《心脏杂志》2014,26(6):745-746
<正>1临床资料患者,48岁,男性,主因"突发胸闷2 d"急诊入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吸烟30余年,10~20支/d;饮酒30余年,平均150~500 g/d;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传染病史。患者半月前左臀部外伤后出现左臀部肿胀,5 d前于我院急诊诊为"左髋关节感染、睾丸炎";2 d前因"盆腔感染"于急诊治疗时突发胸闷,无胸痛、大汗、心悸、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持续不缓解。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 Hg(1mm Hg=0.133kPa),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60/96~106mm Hg。无糖尿病病史,不吸烟。本次以"活动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半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快步走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一直未在意。入院前1周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1~2次/d,持续10~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半年,加重1个月"之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头晕、头痛发作时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测右上肢血压180/10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80次/min,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吲达帕胺片2.5mg/d"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症状消失。治疗1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血压升高至170/100mm Hg;加量硝苯地平30mg/次,2次/d,血压下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3岁,因"持续性胸痛、胸闷、气短2h"入院.患者入院2h前无诱因在休息时突然出现前胸疼痛,为闷痛,深吸气时加重,向双上肢、颈部及后背部放射,与体位及活动无关,伴胸闷、气短、头痛、头晕,无发烧、咳嗽、咳痰及黑蒙、晕厥.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既往有高血压史4年,最高血压为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