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盛家鹏 《当代医学》2010,16(20):41-42
随着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年轻的医生也在不断加入,但在面临急救工作心理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急救经验欠缺等不利因素时,怎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目的是所有年轻急救医生要思考的问题。我中心通过结合"120"的自身特点,在思想上,专业技能上,医德行风上做文章,在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帮助年轻的院前急救医生在工作中培养风险意识,以达到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伤员标识管理,从而减少了批量伤员抢救的盲目性和忙乱性,保证了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有序.  相似文献   

3.
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锦信 《当代医学》2010,16(19):92-93
交通伤早期急救处理的及时与正确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全与功能恢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登记记录来研究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期加强我院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其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4.
22起重特大车祸院前院内紧急救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曾出车接收22起重特大车祸伤员,均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病房或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三者的互相配合、相互依从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命链。各个链接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应急系统的启动、院前急救的伤员分检、病情评估、现场急救处理、伤员转运,院内急救中伤员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判断、抢救(尤其多发伤的抢救)、伤员分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关键。同时救援中医疗纠纷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2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3549人次病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7.6%。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批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33-3133
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挂靠在我院,是以“120”特服号码为标志、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体系。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车祸致伤常见,“120”急救中心成了急救大批伤员的最前哨,院前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员的救治成功率。车祸伤员人数多,伤情严重、复杂,缩短反应时间、实施快速的伤情评估和有效的现场处理、有条不紊地安全护送、及时报告医院主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是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的保障。我院“120”急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0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起重大车祸共172名伤员,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年龄1岁~72岁,颅脑损伤43例,胸部伤22例,腹部伤15例,脊柱伤5例,骨盆伤4例,四肢伤33例,多发伤20例,轻伤30例。经治疗,死亡3例,其余治愈出院。2院前急救护理2.1快速反应“120”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的呼救电话后,一线人员在1min内出发,二线人员在5min内出发。10起重大车祸中反应时间最快6min,最慢18min,平均12min。2.2环境与伤情评估2.2.1环境评估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现场,让伤...  相似文献   

7.
120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3月间沈阳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院前急救3 549人次的病例资料,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为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为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为87.6%.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经院前(院前急救组69例)和直接送来急诊科(非院前急救组60例)抢救的129例严重多发伤员的抢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严重多发伤病情多严重、多数未得到现场及时救治、急诊科未建立急诊手术室等是影响抢救效果的重要因素;非院前急救组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加强专业化创伤急救队伍建立,改变创伤急救模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1] 。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1998年 12月 2日广西柳州市开通“12 0”急救电话 ,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 ,院前急救由四家医院急诊科分片出诊。这种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分片就近缩短了急救的反应时间及提高了抢救效率[2 ] 。我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两年来 ,共出诊抢救病人 3941例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是院前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 ,合理安排出诊护士 ,强化其急救意识 ,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  相似文献   

10.
急性氰化物中毒的抢救需要专业技能和急救护理的经验.过去,急救护理是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无论是院前急救、阶段性急救、儿科急救、创伤急救、伤员分配,还是高级诊所的急救护士,都会在临床上面临处理氰化物中毒病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成功率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5月初我们院前急救166例急性脑卒中病例(不包括院前已死亡者),总结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8.2%。结论:提高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1)艮好状态的院前急救药品及设备;(2)高素质的急救医护人员;(3)正确执行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31-131
院前急救是指伤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救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类患者存活的要素包括①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②及早进行心肺脑复苏;③及早除颤;④及早加强治疗。而其中及早除颤在院前急救中对呼吸心博骤停的复苏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现场急救工作在抢救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前现场急救的处理是,建立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并尽快使病员脱离现场,转运到就近的医疗单位进行确定救治。院前现场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救治成功率。我市急救中心在2009年对3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急救的现状。方法 :收集陕西省西铜、西渭、西宝三条高速公路 1994~ 1999年间 1168起交通事故 ,1691伤亡人员院前急救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死亡率为 69.5 % ,事故发生后路政人员到达现场时间 <3 0分钟者占 48.7% ( 5 68 1168) ,临床反应时间 <1小时者占 5 5 .7% ( 798 14 3 3 ) ,救护车转运伤员仅占 15 .7% ( 2 2 5 14 3 3 ) ,伤员送达救治医院等级是合理的 ,市级医院占45 .8% ( 65 7 14 3 3 )。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较高的死亡率主要与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2009年我院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探讨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急诊科院前急救共2488例,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及出诊距离,计算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结果 2009年院前急救共2488例,出车准备时间平均1.26min,应急反应时间平均10.55min,急救半径平均6.15km,最远35km,最近0.5km。结论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取得了一定成绩,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危重病人在院际转诊,转运,途中监护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院前急救病人病情重,病种杂,为了提高急救质量,规范急救程序,掌握急救转运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影响因素,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我们对武汉市急救中心200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的全部急救转运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的分类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其伤情复杂,后果严重,现场救治困难。因此,现场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县地处山区,交通事故以翻车为多,此类交通事故现场地形条件乱,恶劣,伤情复杂,呼救晚,受伤人员多,伤员互救自救能力差,因此危害更大。1995年3月26日。2006年3月20日,在11年时间内,我县共发生翻车事故35起,伤亡206人,其中现场死亡13人。经抢救后死亡10人,其余183名危重伤员及其他伤员以现场急救后转入我院治疗后痊愈。现将我们对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院前急救空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空诊病例的特征,探讨相关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中心2009年院前急救空诊率为14.6%,以急腹症求助的空诊率为最高,占52.70%,其次为车祸。结论:院前急救的空诊率高,对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部分急救病人的生命产生很大影响,应采取加大宣传教育、电话医学指导、完善急救网络等综合措施减少空诊率。  相似文献   

19.
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成伟  彭博  蹇华胜 《重庆医学》2007,36(3):249-250
目的 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伤员的解剖和生理指标,对伤情的判断,提高救治质量和预测存活可能性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用CRAMS记分法和TS创伤记分法对634例创伤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提示TS法轻伤员的死亡率升高,说明其敏感性较低,易遗漏重伤员.结论 CRAMS法较多的应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科的急救,可早期监测复苏急救工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急救医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这与院前危重急救患的医疗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必然迫使对急、伤、危、重症病人在转诊、转院途中监护的迅速发展。针对院前急救病情重、病种杂的特点,如何找出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该项工作的相关模式,提高救治质量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2年11月30日共1295例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转运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