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窘迫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妊娠足月胎膜早破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无胎盘胎膜病变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胎儿窘迫发生率提高,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方法 对胎膜早破孕妇 5 8例 (胎膜早破组 )及正常孕妇 40例 (对照组 )各于分娩后取胎膜行病理检查。 结果 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胎膜早破组中 ,其破膜时间长短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成正比。 结论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 ,且随破膜时间延长 ,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高。故对胎膜早破的足月孕妇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及尽快终止妊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是指只有实验室检查异常而无临床表现的绒毛膜羊膜炎,其在孕期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危及母儿健康的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宫内感染的同义词,越来越引起产科医师们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对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预测方法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其可导致胎膜早破和早产,新生儿脑瘫与其也有一定关联,因此对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几年关于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胎膜早破检测方法,研究胎儿纤连蛋白(FFN)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诊断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提供较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法对胎膜早破患者55例,健康孕妇32例进行PH试纸、早孕试纸、阴道液FFN定性检测。分娩后胎盘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PH试纸阳性率为87.29%,对照组为3.12%;早孕试纸阳性率为63.63%,对照组为3.12%;FFN阳性率为90.91%,对照组为6.24%,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中FFN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结论】FFN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可用于检测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绒毛膜羊膜炎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观察组)与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6.5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6.95%;对照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为4.9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8.03%;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2.00%;对照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54.10%,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宫颈分泌物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外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 方法 以107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程度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A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B组)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C组),并以3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采取外周静脉血和宫颈分泌物,于产后取胎盘组织,测定G-CSF和fFN水平。 结果 A、B、C三组宫颈分泌物与胎盘组织fFN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宫颈分泌物fFN水平与胎盘组织fFN水平呈正相关性(R2=0.521,P<0.001)。A、B、C三组血清和胎盘组织的G-CSF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外周血清G-CSF水平与胎盘组织G-CSF水平呈正相关性(R2=0.865,P<0.001)。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对亚临床阶段的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普查对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激活素A是重要的炎性介质。近年研究表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时,羊膜、绒毛膜及母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细菌等代谢产物刺激下,可导致激活素A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启动内源性炎性反应,激活素A作为前炎性因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参与母体炎性反应和免疫防御过程调节,在急性期反应阶段同时具有抗炎和促炎活性。激活素A在血清、羊水中的异常表达对早期预测羊膜腔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50例和正常孕妇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水平,分娩时取胎盘胎膜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孕妇血清IL-6水平有增加趋势;有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升高对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2月份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按不同孕周进行分组。结果:孕28~32周20例中有3例新生儿窒息,32~34周27例有2例新生儿窒息,34~36周33例有1例新生儿窒息。80例患者中无1例孕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结论:对孕龄小于32孕周,且无明显胎儿宫内窘迫及宫腔感染者应尽量延长孕龄至32周以上,大于32孕周的尽量促胎肺成熟治疗2天以增加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分析100例不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原因、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新生儿结局。结果100例胎膜早破原因中,原因不明的占首位(占45.00%),第二位是过去有流产和引产史(占23.00%),第三位为臀位(占19.00%);阴道分娩68例,剖宫产32例。32例剖宫产中胎儿窘迫15例(46.88%),臀位11例(34.38%)。孕28~33+6周23例,存活新生儿2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4例;孕34~36+6周77例,存活新生儿79例,发生各种并发症20例,两者比较,P<0.01。结论重视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流和引产,根据产科情况综合考虑分娩方式,一旦发现胎儿窘迫,必须果断行剖宫产。孕34周以前促胎肺成熟,尽量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临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65例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的诱因中以感染因素占首位;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胎膜早破组引起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等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防胎膜因素引起的胎膜早破;重视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危害;正确制订不同孕周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案,加强妊娠中晚期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09例胎膜早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了测定。结果为:C-RP<5mg/L组,绒毛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10mg/L组,(P<0.05);C-RP>10mg/L的29例有28例(96.55%)发生绒毛膜炎,C-RP<5mg/L组的胎心率异常,羊水混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5~10mg/L组和>10mg/L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卒<5mg/L组和5~10mg/L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g/L时则差异显著(P<0.01)。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24h的C-RP无明显变化,而≥24h组C-RP值5~10mg/L者明显高于<24b组(P<0.01),C-RP>10mg/L者从24h后逐渐增高(P<0.01),其绒毛膜炎的发生率则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2~0.005),当≥48h,其发生率为92.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 12 2 8例 ,按不同分娩年份、不同民族、不同孕周分组 ,对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 ,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但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胎膜早破发生率与民族、分娩年份无关。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与孕周密切相关 ,超过 34周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3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碧秀  李莉  刘菊莲 《重庆医学》2009,38(24):3070-307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6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围产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是2%;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感染、子宫张力高、胎位异常等;其围产儿并发症以早产、胎儿窘迫、RDS为主;其围产儿结局与孕周直接相关.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增加孕期保健,综合治疗,可减少母儿病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取课题组各协作单位产科登记信息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共7684例。各协作单位派专人培训后填写统一的表格,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PROM、胎盘早剥、产前激素使用、Apgar评分、羊水污染、并发症等。按有无PROM分为PROM组与对照组,统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ROM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95%CI分析:病死率<1;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症>1。(2)调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和5 min Apgar评分<7分等因素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 95%CI>1,但病死率和I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M是早产儿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规范处理PROM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NEC、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生物蛋白胶宫颈封堵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妊娠28~35周胎膜早破患者33例,分成2组,治疗组1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期待疗法,比较两者的保胎时间长短.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孕周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宫颈可适当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19.
钱春枝 《安徽医学》2013,34(5):591-59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37例,28周≤孕周≤33+6周;B组36例,34周≤孕周〈37周,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8~33+6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PPROM孕妇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硫酸镁组和安宝组。观察宫缩抑制时间、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硫酸镁组(P〈0.05),安宝组与联合组、硫酸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宫缩抑制时间、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时间均显著差于安宝组和联合组(P〈0.05),安宝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宝组不良反应显著多于硫酸镁组和联合组(P〈0.05),硫酸镁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PPROM能显著提高疗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