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症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提高医生的识别能力。方法总结和分析456例误诊为冠心病的以胸闷为表现的抑郁/焦虑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特点。结果456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或类似的心绞痛症状,并都接受冠心病治疗,但是客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经过抗抑郁/焦虑治疗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对于以胸闷为l临床表现的患者,在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是抑郁或焦虑所致。提高医生识别意识是诊断抑郁或焦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情绪障碍在彝族冠心病患者胸痛中的作用。方法观察彝族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抗抑郁治疗前后胸痛的特点。结果彝族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抗抑郁治疗后胸痛、每周发作次数、发作时 ST 段下移程度和胸痛持续时间均较抗抑郁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彝族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抑郁是其中很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抑郁障碍很常见,这些患者通常选择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处就诊.我们从1例心脏支架无法缓解的胸痛患者的临床病例出发,介绍老年人抑郁发作的常见表现、诊断标准、临床评估、抗抑郁治疗时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期临床医生了解如何识别、诊断和处理老年人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研中药方治疗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研中药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症候(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胸闷、胸痛、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气促、疲乏、心悸、自汗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治疗组患者出现肠胃不适3例。结论自研中药方治疗痰浊血瘀型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及胸闷、胸痛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评价ZUNG抑郁自评量表在抑郁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制定的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调查抑郁症的发病比例;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抑郁症状的比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ZUNG对抑郁的诊断价值。结果 21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患者54例,占25.23%;有抑郁症状者为123例,占57.4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示曲线下面积为0.950〔(0.912,0.989),P=0.019〕,抑郁得分以45.5为分界值时,诊断抑郁症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83.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严重;ZUNG对抑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Zheng AL  Qi WH  Hu DY  Cai NS  Ge JB  Fan WH  Ni YF  Lu GP  Zhang FR  Wei M  He B  Wu SY  Sun BG  Wu ZG  Jin HG  Huang 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97-1100
目的 对疑为"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同时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后,观察抑郁障碍与胸痛症状改善的相关性及不同抗抑郁的治疗方案疗效、起效快慢和安全性.方法 对123例疑为"心绞痛"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均排除冠心病,但同时符合轻、中度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设盲分为三组氟西汀组41例;安慰剂组40例;氟西汀+奥氮平组42例.三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治疗1、2、4周分别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胸痛自评表观察不同治疗组起效时间、疗效的差异及抑郁焦虑障碍与胸痛症状改善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氟西汀+奥氮平组抗抑郁焦虑及改善胸痛症状最好,氟西汀组次之,安慰剂组最差.其中氟西汀+奥氮平组起效最快1周见效,HAMD、HAMA减分率均为54.1%±17.0%,胸痛自评量表减分率为63.1%±22.4%;治疗4周后氟西汀+奥氮平组HAMD、HAMA减分率分别为78.1%±13.2%、78.3%±13.5%,与安慰剂组(HAMD 20.9%±8.8%,HAMA 22.9%±11.4%)和氟西汀组(HAMD 66.3%±13.7%,HAMA 66.5%±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2~4周见效.治疗4周后胸痛自评减分率与HAMD、HAMA减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7、0.854,均P<0.001).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胸痛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抗抑郁焦虑治疗后在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也明显缓解胸痛症状,并且安全性好,其中短程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较单用氟西汀作用能更快速有效.这些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改善和胸痛症状的改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RS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按HRSD-17评分≥10分为有抑郁症状(定为抑郁组),10分为对照组。比较2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时间,分析抑郁症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29例冠心病患者中43例(33.3%)有抑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较高(51.2%vs13.9%),焦虑程度高(17.1±6.2)vs(7.4±3.9);住院天数较长(9.0±4.6)dvs(7.1±3.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HRSD-17评分)是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抑郁是冠心病常见的合并症状,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氟西汀对合并抑郁症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冠心病患者中的抑郁症也有较高的发生率,有报道,抑郁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患病率达到20%左右[1-2]。冠心病患者中一些表现为躯体化的抑郁症状常常被忽略,本文采用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抗抑郁治疗,以期明确抗抑郁治疗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异常状况,探讨它们与其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协和医院心内科因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经冠脉造影/心脏动脉扫描检查排除心源性胸痛的203例NCCP患者,进行内容包括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问卷(HA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NCCP患者平均焦虑、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6.92±4.50vs,4.05±2.78,6.16±4.57vs4.06±2.83,P值均0.01)。NCCP患者的焦虑、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8%vs8.0%,35.0%vs10.0%,P值均0.01)。NCCP患者的生活质量在8个健康维度上均明显比健康人差(P值均0.01)。NCCP患者除生理功能与焦虑得分无相关性外(P=0.164),其它健康维度与焦虑、抑郁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焦虑和抑郁在NCCP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常规心理疏导的45例为对照组,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45例为观察组,通过老年抑郁量表(G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治疗4 w、8 w,观察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利于减轻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7月山东菏泽市立医院胸痛患者22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HD组(n=140)和对照组(n=80)。冠心病组依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由轻到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58)、不稳定心绞痛(UAP)组(n=4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7)。所有入选者记录身高、体重、血压及是否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采用酶法检测GGT、血脂、血糖等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GT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血浆G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14±7.36)U/L,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GGT也随之增加[SAP组:(38.43±6.10)U/L,UAP组:(54.68±4.12)U/L,AMI组:(61.32±9.61)U/L],各组间GGT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是冠心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4.333,95%CI:2.596~7.234)。结论 GGT是与冠心病轻重程度有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 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 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 vs (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炎误诊肺结核的因素。方法对内科57例肺炎误诊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22.3%(57/256);临床表现为午后发热56%,盗汗28%,痰中带血17.5%,X线胸片病变位于肺尖后段、下叶背段占59.6%;白细胞总数在4.0×109~10.0×109/L占64.9%;痰普培阳性14%。结论(1)误诊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胸片及血常规检查难与肺结核区别;(2)预防措施:对胸片显示斑片阴影、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用广谱抗生素行至少2周抗菌治疗观察,反复痰查结核菌及普通细菌培养,不宜选用链霉素或利福平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伴焦虑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NERD患者进行心理测评,随机抽取80例伴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40例不伴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为C组。A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B组、C组只给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HAMA、HAMD的评分。结果 RDQ问卷症状程度、频度总分、HAMA、HAMD、PSQ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3、42.64、37.36、39.73、21.35,P均0.05);A组治疗前后RDQ症状程度、频度总分的差值(分别为12.31±3.54、14.11±2.46)大于B组(5.62±3.45、5.30±2.13)(Post-hoc检验,P=0.032、0.025);A组治疗前后HAMA、HAMD、PSQI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23±4.31、10.22±3.32、7.10±4.02)均大于B组(分别为4.90±4.38、3.56±5.26、2.76±4.21)和C组(3.10±1.27、1.91±1.32、3.09±1.38)(Post-hoc分析,A组与B组比较,P=0.003、0.002、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0.001、0.004)。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PPI在治疗NERD躯体症状的同时,能显著改善伴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的精神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用PPI。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亚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我院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合并亚甲状腺功能减低组(冠心病亚甲减组,28例),冠心病无甲状腺功能减低组(冠心病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冠心病亚甲减组合并高血压(57.1%),心肌梗死(35.7%),心力衰竭者(35.7%)比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的(36.7%,10.0%,13.3%,P均<0.05);与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亚甲减组甘油三酯[TG,(1.95±1.23)mmol/L比(3.32±1.20)mmol/L]、总胆固醇[TC,(3.50±1.15)mmol/L比(5.87±1.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7±0.74)mmol/L比(3.40±0.65)mmol/L]、脂蛋白(a)[LP(a),(200±33)mg/L比(275±35)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0±0.52)mmol/L比(0.88±0.25)mmol/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冠脉三支病变(13.3%比64.3%)、弥漫性(33.3%比78.6%)、重度(26.7%比53.6%)及闭塞(10.0%比32.1%)病变患者比例也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合并亚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和冠脉病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38例误诊为其它心脏疾病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23例(60.5%),扩张型心肌病6例(15.8%).风湿性心脏病6例(15.8%),甲亢性心脏病3例(7.9%);38例病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活动后气促;常规胸片检查:17例发现主动脉钙化,未发现心内钙化影,所有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均有瓣膜钙化.其中23例存在瓣膜功能不全。结论:本病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并不高.故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应注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判断,早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不明原因肝炎的诊断路径。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经过逐次筛查、甄别、随访三个阶段,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高敏度方法检测病毒核酸以及基因位点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关疾病评分系统等诊断方法,总结不明原因肝炎的临床特征,制定规范的针对不明原因肝炎的诊断路径。结果在筛查阶段,1000例血清ALT升高患者中仍有143例(14.3%)不能明确病因;在甄别阶段和随访阶段,又确诊21例(HBV感染3例,病毒性肝炎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最终仍有122例(12.2%)病因不明;122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ALT和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640.01±596.67) IU/L和(118.41±142.64)μmol/L;在这些患者中,53.3%(65/122)有乏力、71.3%(87/122)有消化道症状和50.0%(61/122)有黄疸;87.5%(70/80)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轻、中度损害,91.3%(73/80)以慢性改变为主;72.1%(88/122)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尽管有详尽的筛查流程和采用高敏度的检测手段,仍有一些血清ALT升高患者在现阶段得不到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