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吉林省两家医院2000——2008年川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近年来日本、美国学者报道[1],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金君  徐广益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54-1254,125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我院自2001-2003年共收治腮腺炎住院病例410例,其中8例2次住院。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1996~2003年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构成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慢性支气管炎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其构成比由27.37%(1996年)降至15.02%(2003年),肺癌、肺炎、肺结核构成比分别从9.22%,11.55%,3.71%上升至13.88%。18.02%.6.66%。气胸、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以〈40岁中青年为主,随年龄增长,该3种疾病的构成比逐步下降;慢性支气管炎在〉50岁中老年中明显上升;肺癌随年龄增长构成比缓慢增高。以60~69岁年龄段为最高。结论 1996~2003年间,住院病例的构成发生变化,逐步演变为以慢性支气管炎、肺癌、肺炎3种疾病共同为主;肺结核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疾病构成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儿童医院1995~2000年川崎病住院患儿发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 ,至今病因不明。我国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现将我院1995~ 2 0 0 0年川崎病住院患儿情况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选择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6年间符合川崎病诊断的住院患儿。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组 1998年东京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 ,并增加急性期心血管改变一项。诊断标准 :典型病例为符合川崎病 6条症状中至少 5条 ;非典型病例为符合 6条中 4条 ,同时二维超声提示冠状动脉损害。2 .结果 :(1)患者情况 :共收治川崎病 6 15例。自 1995~2 0 0 0年病例数分别为 :87…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患者住院基本情况及住院费用,为合理安排卫生资源,制定疾病防治计划及加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0 814例住院病人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住院病人中以1~岁年龄段最多;入院时病情普通的占大多数,出院时治愈、好转病人多于死亡、未愈病人;住院病人数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住院费用最高的年龄段是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人均花费在全部住院疾病中排名前三。结论 呼吸道疾病仍是儿童疾病的主要病种;新生儿期疾病花费高,应加强妇幼保健和特殊年龄段疾病筛查、预防,减少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并把费用较高的新生儿期疾病发病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甘肃省儿童医院连续11年川崎病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揭示我国西北亚高原地区川崎病患儿人群变化特征.方法 获取甘肃省儿童医院2001-2011年川崎病住院患儿完整病历,进行分布特征与年份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1-2011年川崎病住院患者男性是女性的1.96倍,年龄以小于2岁为主,占60.48%;60.00%的患者以急诊入院收住,72.86%患者出院以好转为主,未见死亡病例.结论 基于甘肃省儿童医院的我国西部亚高原地区,川崎病患儿男性比例偏高,3岁以下就医比例偏低,患儿入院情况以急为主,治愈率较低,积极推进川崎病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扬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3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川崎病分布情况;并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 结果 739例崎病患儿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2±1.08)岁,其中1~<3岁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25.85%,其次为<1岁,占23.00%,11~<13岁岁患病人数最低,占3.92%;男女性别分布显示,男性252例,占71.04%,女性214例,占28.96%;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739例崎病患儿中154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84%。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性别、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起始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显著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岁(OR=2.563)、性别男(OR=3.870)、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时间>10 d(OR=2.125)、C反应蛋白≥8 mg/L(OR=5.717)、发热持续时间>10 d(OR=1.592)、血沉>15 mm/h(OR=4.298)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川崎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做好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荣川  王木清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93-594,596
目的:了解颅脑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某医院2002年病案记录资料的1049例颅脑伤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颅脑伤害占住院伤害比例为30.6%;男女性别比为3.4:1;伤害高峰的年龄段为20~40岁(66.2%);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94.0%),工人占的比重最大(82.8%);颅脑伤害居前3位的依次是: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蛛网膜下、硬脑膜下、硬脑膜外出血。伤害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60.7%),且是重度伤害的首要原因。颅脑伤害住院死亡率为4.3%。结论:普及和加强外来青工的安全教育,对降低深圳市颅脑伤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1994—2004年期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和病死率,探讨防治重点和方法。方法应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法,对住院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且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占死亡总数的36!3%。其中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呈上升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结论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提高居民交通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加大对老年病的防治和研究力度,是社会和卫生工作者今后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187l0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2000-2001年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1871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率为4.08%。2000年感染率为4.46%;2001年感染率为3.71%,2001年较2000年医院感染呈下降趋势。各类基础疾病感染率以恶性肿瘤及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最高,其构成比分别为15.98%、11.67%;科室感染率以内科最高(5.7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0.08%);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47.16%),尤以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14.79%)。结论: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樱性消耗性疾病、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意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了解陕西省川崎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分布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组1998年东京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对100张床位以上的二级甲等医院的150家儿科发出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1993年1月-1997年12月儿科住院的川崎病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  相似文献   

12.
13.
江苏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了解江苏省川崎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方法制作统一调查表,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县、市级医院,对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5年间住现病人进行调查,收集调查表,对发病率年、年龄,性别、季节,地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993-1997年全省川现发病共509例,有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流行。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广东省部分医院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开展居民的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2个城市、3个县共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2010年1—12月在哨点医院住院,并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诊断明确的伤害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有伤害住院病例19 194例,其中男性13 696例,占71.4%,女性5498例,占28.6%,性别比为2.49∶1。前3位的伤害类型是运输事故(29.3%)、跌倒(24.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22.8%),上下肢损伤最多(43.6%),流动人口占总伤害住院病例的52.6%,流动人口伤害类型构成比的前3位是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30.5%)、运输事故(23.5%)、跌倒(19.3%)。住院医疗总费用及日平均花费的中位数分别为4940.26元和629.79元。结论伤害的医疗负担沉重,应根据伤害的流行特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仙居县589 例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浙江省仙居县2013 年度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589 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月份、地区分布和临床表现等。结果 仙居县该年度手足口病患病率为102.72/10 万,其中12 例为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男女患儿比例为1.29 ∶ 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性别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4,P<0.001);患儿主要以0~3 岁为主(94.74%);发病时间集中在4-8 月和11 月,其中4 月为高发期;发病地区以乡村和城郊地区为主,分别占45.50%和30.73%;患儿主要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51.10%和40.9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手、足、口及臀部不同程度的疱疹或丘疹。结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卫生知识相对缺乏地区,发病以年龄较小儿童为主,且具有一定季节性。  相似文献   

16.
2001~2004年院内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对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2001~2004年间梅毒患者的电脑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04年间共监测门诊病例3 308例,阳性495例,阳性率15.0%;住院病例14 452例,阳性136例,阳性率0.94%;梅毒年患病率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8.3%;女性比例逐年提高,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06,P〈0.01);男性31~40岁,女性21~30岁为患病高峰;显性梅毒以21~40岁为患病高峰;潜伏梅毒>20岁均多见,>60岁占有较高的比例(26.8%);显性梅毒主要分布于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门诊;潜伏梅毒分布于妇科、血液科、泌尿科等15个科室,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结论 近年来梅毒患者增长速度较快,女性更明显;显性梅毒好发年龄较宽;潜伏梅毒在老年人占有较高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梅毒检查,以便发现潜伏梅毒并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特征,分析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3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每日公布的疫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确诊、疑似、危重症病例数,治愈、死亡人数,区域分布,临床症状和接触史等内容。结果 1月22日-2月13日,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数与尚有疑似病例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环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在累计确诊病例中,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死亡病例。累计治愈人数逐日增加。本地与外省返回确诊人员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累计本省常住人口确诊病例数已超过累计外地来并人口确诊病例数。相关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中,非发热症状患者比例高于发热症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各个年龄段均有确诊患者。晋中市确诊病例数最多。结论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率趋缓,但也面临复工人口返城高峰的压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早期临床表现发热(100%),唇和口腔粘膜变化(95.65%),双眼结膜充血(82,6%),肛周皮肤潮红脱皮(69.56%),四肢末梢脱皮(65.2%),肛周皮损较四肢变化早;多形皮疹(65.2%),颈淋巴结肿大(73.9%),心脏彩超异常(39%)。结论增强对川崎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诊治的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病后5~8天出现血小板下降,且下降的数值不固定,平均血小板数值为47.5×109/L,发病后9~12天血小板恢复正常;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为50%,病情多较重,病变累及多个脏器,误诊率及延误诊治的几率高。结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发生多系统并发症的几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病程早期即出现血小板减少、全身多脏器损伤的病例,要考虑重型川崎病的可能,早期给予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