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HCV抗体(抗 HCV),同时对患者既往HCV病史、透析时间、输血史、血液透析频率及接受过透析的医院数等进行调查。结果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阳性22例,阳性率40.74%。其中透析时间≤2年者抗 HCV阳性率为7.69%(2/26),>2年者则达71.43%(20/28),显著高于前者(χ2=22.68,P<0.01); 透析频率3次/周的患者抗 HCV阳性率为91.67%(11/12),明显高于透析频率为1~2次/周的患者(26.19%,11/42)(χ2=16.57,P<0.01)。结论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血液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18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及营养状况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86例次患者共感染11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6.9%)、泌尿系(21.6%)和静脉导管(11.8%);进行细菌培养50例次,阳性38例次,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常见;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自费比率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8.3%、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及SLE患者感染多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2010年3月-2011年5月,对该院门诊和(或)病房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1个月的75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为14个月。分为初始抗 HCV阴性组(组1):2010年3月进入观察的32例患者;新入抗 HCV阴性组(组2):之后陆续进入观察的43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情况。结果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阳性率为6.67%(5/75),组1新发阳性率为9.38%(3/32),组2新发阳性率为4.65%(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361)。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总抗 HCV年阳转率为8.25%。结论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年阳转率较高,需加强管理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景陵 《医疗装备》2023,(2):131-13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采用医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并比较,找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结果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14.12%),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5.88%);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可能受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CV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前进行Anti-HCV检测,共检测954例。结果:954例中,阳性79例,阳性率8.28%。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严格的消毒措施和对阳性病例进行隔离透析,降低HCV医源性传播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HCV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发生HCV感染31例,感染率为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每周血液透析次数、输血史、透析设备破膜、行透析治疗医院数5个因素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HCV感染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OR=2.010)、透析设备破膜(OR=2.131)以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OR=2.980)等均是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HCV感染率较高,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透析设备破膜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HCV、HIV、TP交叉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对近8年内133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不同层次分组透析,使用两种方法连续检测比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处理分析。结果 (1)1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BV 17例(12.78%)、HCV 22例(16.54%)、HBV和HCV混合感染2例(1.50%)、TP 2例,无HIV感染者。(2)HBV和HCV感染主要集中在移植性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中,二者感染率与在感染区透析关系密切,其中HCV感染率与移植性肾病相关、与输血史相关(P0.05);而HBV感染与输血史未见明显关联(P0.05),但透析后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3)连续对应检测近3年127例透析患者,仅有1例HBs Ag指标转为阳性,未发生HCV、HIV、TP新的交叉感染。结论 HCV感染与移植性肾病、输血史、移植次数高度有关,HBV感染存在透析后交叉感染的风险。血液净化中心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感染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收集3例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抗病毒治疗的HCV 1b型感染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例血液透析及1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抗病毒治疗,均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12),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例患者用药4周后出现明显血红蛋白下降,但在治疗12周时改善。1例患者新增疲乏表现,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治疗中3例患者均未因并发症而停药。结论 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合并HCV 1b型感染的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均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患率以及影响HC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7月在该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23例,HCV感染率31.08%。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输血史、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影响HCV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HC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透) 感染HCV 的因素。方法: 收集120 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透患者HCV感染与血透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血制品史和量、肾移植史、院内感染史、ALT增高史显著相关。结论: 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 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医院安全行医观念淡薄和管理上存在漏洞,使血液透析极易引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肝炎相关病毒(TTV)及弓形虫等。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降低其生存质量,而且大大降低其寿命,增加其经济负担。医护人员也面临着医院感染威胁。所引发的感染逐渐被人们认识,国内、国外管理者也开始把它作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001—2002年间,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1年阳转率1991—1992年为42.2%,1998—1999年为22.8%,2001年--2002年为9%;输血量越多,透析时间越长,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标志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维持性腹膜透析(腹透)患丙丙型肝炎病毒(HCV0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二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腹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按HCV标志阳性与阴性分组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抗-HVCIgM阳性7例(11.7%),抗-HCVIgG阳性10例(16.7%),HCVRNA阳性13例(21.7%),三项中任一项阳性15例(25.0%);阳笥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透患者中HCV感染较为严重,输血为腹透患者感染HCD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与透析环境有关的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除继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外,均使用更昔洛韦、重组人干扰素α -1b乳膏、维生素B1、甲钴胺、抗生素、中药制剂、止痛药等综合治疗,显效率为92.59%( 25/2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VZV感染多发,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需综合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初步状况.方法 收集21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IgM和IgG),采用RT-PCR方法检测HCVRNA,并进一步对抗HCV抗体IgM阳性的患者进行哑型测定.结果 21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91例(43.3%),抗HCV IgG阳性87例(41.4%),HCV-RNA阳性105例(50.0%),≥1项指标阳性117例(55.7%),所有HCV指标均阳性81例(38.6%);血透患者3项HCV感染标志≥1项阳性组的肝功能指ALT、AST、LDH、γ-GT显著高于3项HCV感染标志全部阴性组;91例抗HCV lgM阳性感染者中单1型55例(64.4%),2型的9例(9.8%),3型的13例(14.2%),6型的7例(7.6%),1+6型的3例(3.2%),1+3型的4例(4.3%).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其中单1型感染率最高,与国外报道大概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间、次数,发生感染病毒性肝炎(HBV、抗HCV、抗-HGV)及合并感染状况。方法223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137例.女86例,年龄在27-80岁之间进行HBV、抗-HCV、抗-HGV检测。结果乙、丙、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78.0%,35.0%和4.9%。血液透析忠者透析在6个月以内HBV感染率是448%;6个月以后都高于71.8%:抗-HCV感染率是10.3~69.2;抗FIGV感染率是0~10.3%。结论虹液透析足引发经血传播疾病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时间和次数是有密切的相关性。随时间和次数延长,其感染HBV、抗-HCV、抗-HGV阳性率也随之高。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表面CCR5在HCV与HIV感染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例),HIV感染组(n=14例),HCV/HIV感染组(n=28例)及正常对照组(n=30例)人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HIV感染组高表达(P〈0.01),HC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中低表达(P〈0.01)。结论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HIV感染时升高、HCV感染时降低,HCV/HIV合并感染时HCV感染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戴元元 《药物与人》2014,(9):328-328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分别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α-酮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炎症反应评分(MIS),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IS评分,血清Hs-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营养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