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重庆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重庆库区101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库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8%女生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除敌对、恐怖外,高中生总分及其他因子得分均冠著高于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2个因子以及受人歧视、与教师矛盾,评选落空,讨厌上学等事件结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有利于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某社区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地区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532个中学生中各种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12.3%~36.6%和12.2%~35.4%;经统计学分析,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3.4%~8.7%和2.0%~8.0%;SCL-9010项因子中,中学生和国内常模比较,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等其他各项因子的均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恐怖因子比较,初中生的均值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性别比较,男生在其他因子,也就是食欲和睡眠的均值显著高于女生,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发挥心理指导和咨询作用,促进本地区中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SCL-90和成人EPQ量表对锦州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8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及偏执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正常青年组。其中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达中等程度的(因子分≥3)占16.35%,女生多于男生。N和L量表分均值女生高于男生,P量表分男生高于女生,E量表分未见有性别上的差异。提示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市19个区的57所学校(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各19所)11~20岁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9239人,其中初中生3112人(男1565人,女1547人),高中生3097人(男1475人,女1622人),职业学校学生3030人(男1734人,女1296人)。上海中学生总吸烟率为19.5%,其中初中生吸烟率为6.9%,男生10.5%,女生3.2%;高中生吸烟率为16.7%,男生24.7%,女生9.4%;职校生吸烟率为35.2%,男生47.1%,女生23.4%,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吸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尝试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占49.1%;朋友提供香烟是中学生第一支香烟的主要获得途径,占53.3%。结论目前上海市中学生吸烟率仍在上升,特别是高中生和职校生。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提高抵御第一支香烟能力应是中学控烟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贵州贵阳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的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所中学共620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A型行为问卷、中学生焦虑量表及中学生抑郁量表调查;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标准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 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7.6% (171/620),其中男生104人,占53.9%,女生67人,占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抑有得分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焦虑检出率为36.3%(225/620),其中初中生100人,占44.4%,高中生125人,占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6,P=0.00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适应、学习压力、A型行为、焦虑、体重是影响中学生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是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结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A型行为及焦虑与中学生抑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焦虑情绪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姜  徐俊娥 《中国校医》2000,14(4):257-258
目的 探讨中学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对郑州市及城效1172名初中生进行焦虑情况调查。结果 焦虑情绪检出率为7.00%,有女生(9.53%)高于男生(4.36%),城市(4.91%)高于农村(10.74%)的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家族状况、学习因素及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区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一年来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型的暴力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1064名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40.7%,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9.7%,女生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5,P=0.000);高中生暴力发生率低于初中生(x^2=25.25,P=0.000)。男生遭受总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1.6%、17.0%、6.0%,女生为26.3%、14.1%、9.7%、3.2%;男生施暴他人的各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6.7%、13.3%、17.0%、3.6%,女生分别为8.6%、4.6%、5.7%、1.7%。吸烟、逃学、游荡、曾受家庭暴力、零用钱少是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OR=6.15、2.52、2.05、1.88、1.31)。结论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昌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南昌市3508名大、中学生,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集中问卷调查。结果南昌市大、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87.3%,网络成瘾率为11.7%,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3%,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网络成瘾率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学生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偏执7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P〈0.05)。结论南昌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定中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 ,探讨生活事件应激强度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表”评定 10 36名某国家大型企业子弟中学学生一年来生活事件发生率和生活事件应激强度 :运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2 0项生活事件发生率 1.2 %~ 19.2 % ,生活事件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 11.87%和 16 .6 0 % ,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性生理与性心理四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焦虑症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两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学生紧张性生活事件应激与焦虑、抑郁症状呈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抑郁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考察大学生焦虑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为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基于Hayes的方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攻击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03,P<0.01).控制性别因素时,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经由焦虑情绪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09,经由功能失调性态度产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1(P值均<0.01).焦虑情绪调节应激生活事件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R2=0.010,P<0.01).结论 焦虑情绪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预防攻击性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应激生活事件对个体攻击性影响中,应考虑加入情绪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中学生具体生活事件和焦虑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焦虑量表对中学生55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个别生活事件项目外,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多数项目均与中学生焦虑有显相关;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升学压力,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被罚款,不喜欢上学,家庭经济困难这9项生活事件进行了焦虑的回归方程,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其焦虑存在广泛的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状况,探讨焦虑与具体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95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筛查阳性率为26.67%,女性筛查阳性率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得分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常模比较,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及总分得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生活事件量表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2个因子,不喜欢上学、意外惊吓/事故、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被罚款、生活习惯明显变化等6个项目进入了对焦虑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深圳部分青少年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内地,考虑与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关;焦虑情绪与中学生生活事件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应激状态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重庆5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大学生在汶川地震后2周内,状态焦虑水平都显著高于以往大学生群体;应对方式与状态、特质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且应对方式对状态特质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论汶川地震应激状态下重庆大学生明显感受到更多焦虑.应引起重视.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小学、初中学生657名,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并让家长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学生一般情况问卷,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障碍筛查表的评定。结果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父亲的文化水平及家长难理解孩子等变量入选,其中除自责倾向、父亲的文化水平外,其他各因素都产生负面影响;排除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关变量,以其他变量再次进行分析,入选的变量有学习问题、父亲的健康状况、家长难以理解孩子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总分。结论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受内在心理特征、外在行为表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2所农村小学三~六年级小学生884名(男472名,女412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男、女生分别为12.9%,16.7%;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交焦虑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父亲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社交焦虑的因素有性别、零花钱、学习困难程度、是否为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方式、其他家人教育方式。结论农村地区儿童存在较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相应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探讨孤独感、焦虑、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羞怯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ia at Los Angels Londiness Scale,UCLA)、大学生羞怯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检验焦虑和孤独感在生活事件对羞怯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在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上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67,-3.073,-2.752,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的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145,-2.432,-1.970,P值均<0.05).羞怯、生活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5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均>0.313,P值均<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在生活事件与羞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发生得越多应激越强,越容易产生焦虑与孤独情绪,从而导致较高的羞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