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0月我院收诊的110例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配合中药药浴治疗,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退热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退热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等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和84.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半小时退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0.5 h、1 h、2 h后体温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清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解除外感发热症状,退热快,不过度降温,不反弹,有效提高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自拟退热合剂治疗,早晚各服1袋,对照组88例,采用利巴韦林0.3 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退热后体温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治愈率(23.9%)及总有效率(9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7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发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热合剂退热效果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比对照组效果明显,本方退热迅速并且使用方便,显效快捷等特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是理想的外感发热退热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外感发热的7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散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临床控制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1):1576-1577
目的:探讨退热洗浴方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20例小儿外感所致发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用退热洗浴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温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两组在发热持续时间、24h后温度差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采用中药洗浴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显著,能够较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减少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中药方剂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热速清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灌肠液与热速清颗粒应用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柴芩灌肠液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外感发热基于中医辨证中药药浴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退热时间(41.4±4.8)h明显低于对照组(50.6±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大幅缩短患儿退热所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小儿退热栓塞肛进行退热,观察组100例患儿应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进行退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主要症状,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且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血常规异常,经治疗明显改善(P0.01);而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其退热效果快,改善血常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银柴退热汤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银柴退热汤,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疗程3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银柴退热汤对风热型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减葛根汤治疗,选取同期80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3%,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23%,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具有降温解热迅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高效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方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药浴治疗,对照组加温水擦浴,观察两组退热效果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降温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儿口服疏解退热方,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退热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外周血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28-230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大于14岁患者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14~50岁的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柴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试验组在退热所需时间、恶寒症状改善、咽部体征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杜娟 《亚太传统医药》2014,(24):125-126
目的:观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退热方(柴胡、葛根、生石膏、连翘、蒲公英、广藿香、生薏苡仁、黄芩、桔梗、甘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病毒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退热方治疗外感发热,陆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接受外感发热治疗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观察组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并加用中药足浴退热,比较两组退热效果及控温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足浴法辅助退热能快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且控温时间长,患儿舒适感明显较对照组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4,(12):1585-1586
目的:观察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7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保留灌肠与静脉用药)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对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保留灌肠比静脉用药退热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加减和奥司他韦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使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头痛缓解时间、身痛缓解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改善情况及治疗前、治疗5 d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头痛缓解时间、身痛缓解时间、鼻塞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者NEU、LY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葛解肌汤能有效治疗外感发热,且退热时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升降退让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所调查医院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降退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退热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患儿痊愈5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3%;对照组患儿痊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0%。临床证明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于口服中成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升降退热汤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20.
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军  肖碧跃  艾碧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53-1053,1058
目的 观察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夏季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新加香薷饮加减中药汤剂;治疗72h后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