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护理人员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实施6个月后,比较两组工作压力、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分别为(96.48±3.24)分和(19.18±3.8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87±6.57)分和(8.7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压力(3.58±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7±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工作的6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工作积极性评价和他人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及理论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部护理人员80人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实施2个月后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理论层次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护理管理的实施,研究组护士在工作评分、理论评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护理管理,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及理论层次,更好的实施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在职护理人员9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分层次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前,其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后,量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均有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管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不仅能增强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层护理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选取我院10个科室的15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75例以及对照组75例,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护理人员相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操作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护理管理相比较,分层次管理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各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14-515
目的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护理人员6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使用分层次管理法方式。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方面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护理管理后操作评分以及理论知识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分层次管理的观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保障护理工作强有力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成就感满意度和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自评及他评非常积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成就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分层次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理关系,推动医院工作有序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某院在职护理工作人员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来源于某科室不同病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临床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用分层次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效果及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考核后护理人员自觉工作强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自觉工作强度及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分层次管理法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并可显著改善员工工作强度,对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管理,而观察组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法进行临床护理管理,然后统计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的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和自身成就感。结果实施分层次的临床护理管理之后,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的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和自身成就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的管理工作中实施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综合水平,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大大改善护理的质量,推动我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期间的80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管理,B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与医患满意度。结果:两组管理前的工作积极性自评、他评效果,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管理后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程度与医患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采用分层次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授权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2年3月开始,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了授权管理,比较授权管理实施前(对照组)及实施后(观察组)的急诊投诉次数、药品物品过期数量、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成绩等。结果 实施授权管理后的观察组,过期物品、过期药品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95.6±3.6)分,对照组为(83.4±4.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授权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提升护理管理效率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应用柔性管理理念优化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员20名,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11年应用常规管理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员20名,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工作的自信心、满意程度还有急诊护理能力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柔性管理理念来对急诊护理进行优化,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6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管理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评价两组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工作效果和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效果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循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48 h止血、护理满意率以及1年内在出血率。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48 h内止血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在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循征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止血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另将呼吸内科的16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各8名。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差错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和病房管理质量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解决方案在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6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解决方案;并筛选两组护理人员对应服务患者各300例。比较实施前后安全文化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报告相关评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后安全文化各维度评分、护理报告意向评分及护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后护理报告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解决方案可帮助提升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程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新生儿科实施的效果。方法以实施绩效考核后半年(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为观察组,实施前(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为对照组,对比绩效考核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五项指标(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病历书写、消毒隔离、病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家长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管理引入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提高了患者和医师满意度,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的护理方案处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中对护理人员出现差错、差错纠分、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方案后,护理人员出现差错、风险事件、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高于对照组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43-146
目的探究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治的1652例住院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质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控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患者的CD-RICS(70.39±5.78)分、ADL评分(55.93±4.9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1.29±4.19)分、(47.39±3.8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37.90±3.31)分、(36.48±3.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5.39±3.98)分、(44.39±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开展护理质控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心理弹性,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性化管理理念在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中的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2月,将本院手术室内的5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8名,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内的常规管理和分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管理。半年后,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工作积极性评价表来评价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懈怠的情况。结果工作倦怠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管理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均提高,工作倦怠指标均下降,但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自我工作积极性评估的结果显示,两组护理人员经过干预后,工作积极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懈怠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