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书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44-145
目的:从乳房肿胀的原因、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宣教指导、湿热敷及按摩等科学的方法减轻产妇乳房肿胀带来的痛苦。结果:产妇乳房肿胀的情况基本消失。结论:护士及早干预可以减轻产妇乳房肿胀带来的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指导临床护士如何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保持乳房排乳通畅,达到预防和减轻乳房肿胀.方法:通过产前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产后适时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挤奶方法以及奶胀如何处理,保持排乳通畅.结果:预防和减轻了乳房胀痛,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产前产后宣教及产后积极的护理措施,解决乳房胀痛的护理问题。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10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产妇无一例发生乳腺炎,母乳喂养率达到100%。结论:通过产前产后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的宣教及产后积极的护理措施,减轻产后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产后3d内乳房按摩预防乳房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预防乳房肿胀的疗效。方法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将20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指导观察组家属对产后3 d内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不予处理。结果产后4~6 d,观察组乳房肿胀现象明显减少,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3 d内进行乳房按摩可减少乳房肿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指导临床护士如何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保持乳房排乳通畅,达到预防和减轻乳房肿胀。方法:通过产前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产后适时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挤奶方法以及奶胀如何处理,保持排乳通畅。结果:预防和减轻了乳房胀痛,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护理在改善产妇乳汁分泌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产妇20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01例产妇产后按照常规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101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泌乳开始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纯母乳喂养72例,混合喂养22例,人工喂养7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产妇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护理的护理方式不仅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有助于改善产妇乳房肿胀情况,还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产后乳房肿胀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乳房肿胀是产褥期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产后3~5d,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有硬块、胀痛、怕触摸,甚至出现全身不适、体温升高,引起产妇及家属高度紧张、忧虑,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正常母乳喂养,会给产妇及家属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为此,笔者对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做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能够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量,有效缓解乳房肿胀疼痛,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策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每组各7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以及第一次泌乳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98.67%)要高于对照组产妇(90.67%)(x~2=4.754,P=0.029);实验组产妇第一次泌乳时间要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因疾病原因造成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延长,易并发乳腺炎。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因各种原因将新生儿转至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为剖宫产,无内外科合并症,语言交流正常。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即年龄、产次、术…  相似文献   

11.
李君敏 《新中医》2021,53(1):155-15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乳胀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产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遵照常规流程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的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胀程度以及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后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优于常规组,泌乳始动时间快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产妇乳房胀痛严重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30 d后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后的乳房护理中实行穴位按摩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升母乳喂养率,临床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探讨散结通乳方与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于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有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由60例患有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组成,对照组的产妇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的产妇则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散结通乳方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在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即其乳房肿胀、乳胀消退以及24小时的乳汁排出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其在乳房疼痛的改善、乳房的硬度效果以及24小时的乳汁排出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散结通乳方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方式来治疗产妇的产后乳房肿胀,不仅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在院就诊的产后缺乳产妇72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表法把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效果、产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效果(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80.56%);两组产妇在产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产妇更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69.44%)(P0.05)。结论: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能有效提高泌乳效果,减轻产妇的产后乳房胀痛,且产妇对该护理方案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剖宫产产妇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的泌乳开始时间,产后48h的泌乳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8 h的泌乳分泌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肿胀疼痛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减轻产妇的乳房肿胀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对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6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推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情况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早期的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可以明显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比较两组子宫复旧及乳房泌乳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宫缩痛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及恶露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舒适度、乳房肿胀度,产后48小时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能显著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及子宫复旧,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产后乳房肿胀多是由于产后乳汁排泄不畅 ,造成乳汁瘀积形成乳块 ,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形成急性乳腺炎 ,故对其护理极其重要。预防坚持母乳喂养 ,做到与婴儿早接触 ,并让婴儿早吸吮。顺产婴儿出生后 3 0 min或剖宫产术后产妇回病房神志清醒后即予母婴接触并吸吮。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 ,无论卧位或坐位 ,应将婴儿包被解开 ,婴儿皮肤与母亲皮肤相接触 ,达到胸贴胸、腹贴腹、婴儿下颏贴乳房 ,婴儿张口呈“鱼嘴状”含住母亲的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 ,有利于婴儿吮吸。护理若发生乳汁瘀滞 ,乳房胀满 ,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按需哺乳 ,及时排…  相似文献   

18.
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乳房肿胀是产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发生于产后2~5d.乳房肿胀是由于乳房内血液、体液、乳汁堆积而成,主要表现为皮肤绷紧、局部有硬结、胀痛、怕触摸、乳头变短,甚至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得不到及时排出或乳腺管淤塞不通,乳汁淤积成块,出现胀痛及沉重感,母亲也因疼痛而不愿喂奶,限制了母乳喂养的开展.笔者对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产科2009年1-12月共住院产妇2238人,其中112人因大三阳、子痫、早产、新生儿窒息、病理引产等未实行纯母乳喂养,余2126例均实行母婴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按摩护理干预在产后尿潴留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6月经阴道分娩的680例健康产妇中发生产后尿潴留的35例产妇,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对2012年7月~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20例,针对性的采取相应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012年7月~12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20例,发生产后尿潴留8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妇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进行产后的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与产前数周的乳房穴位按摩。结果:两组实施护理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实验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及产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林格尔进行产前治疗联合人工产妇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疼痛感以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