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宋代医家陈自明治疗妇人邪风久留筋络之法。因风邪入侵、流窜经络、阻碍气血、血络闭阻.以致出现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一系列动风之状。治疗时从养血行血着手,使血脉通利、血液畅行,则邪风自无可容之地。借用陈氏的这一理论观点,可以阐释“内风”的病机,且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以治血为主、疏风为辅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证属血虚风燥证之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结果:养血和血为主,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获得了理想效果。结论:以当归饮子为主方,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疗效满意,可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舒琦瑾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医案收集和研究分析,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舒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加以佐证。[结果] 舒教授提出,为手足皮肤反应的核心病机,热毒、湿邪、风燥等因素相互兼夹转化。临床上根据“热毒血瘀”贯穿疾病始终,血瘀、血虚、手足皮肤反应前、中、后期变化将其分成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三种证型,并随证创立“手足宁方”系列方剂。文中所附两则医案呈现了手足皮肤反应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养血润燥、祛风通络,疗效确切。 [结论] 舒教授以“热毒血瘀”角度为切入点治疗手足皮肤反应,根据临床证候变化,灵活辨证,随证立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4.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宋代医家陈自明治疗妇人邪风久留筋络之法。因风邪入侵、流窜经络、阻碍气血、血络闭阻,以致出现肌肤麻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文是“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为治疗妇人邪风久留筋络之法。后来,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卷十·痹》阐述行痹的治法时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两家之说,一字之别,但意义相同,均指明了治风与治血的关系。后世医家却多有拓展,广泛用于治疗以风邪为主要病理因素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吴复苍教授运用胃阴学说与核心病机辨治当代情志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在胃阴学说与核心病机理论指导下,对当代情志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吴教授的辩证用药特点,并附2侧案例。[结果]当代情志疾病的发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以脾胃失和为突出,其核心病机是胃热津亏、土燥水竭、心肾不交,据此形成了以滋胃阴为主,兼以清心、柔肝、益肾的治则。[结论]吴教授诊治情志病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王永钧教授(以下尊称王老)辨治肾风病思路。[方法]通过随师侍诊,整理总结典型医案,基于医案解构王老辨治肾风病的因、机、证、治思路。[结果]遴选的两则医案分别以尿检异常和血肌酐升高为主要表现,均为王老诊治肾风病的典型代表,以虚、瘀或风湿为基本证候。治疗上王老以黄芪系列组方调整肾之阴阳气血,并主张从脉络不和、死血凝着和肾内微癥积三个层次论治肾络瘀痹证;对于风湿活动者,则积极祛风胜湿以阻抑肾风病进展,并重视病后防复。[结论]王老常从虚、瘀、风湿论治肾风病,经验独到,疗效卓著,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9.
谭新华教授认为血精病机复杂,多责之于肾虚、湿热、瘀滞等,导致精室络脉受损,血溢脉外,血随精出。其证型分为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湿热下注型,治以化湿祛浊、清热凉血;脾肾亏虚型,治以补肾健脾、益气摄血;瘀血内结型,治以行气化瘀、活血止血。临床中各型多有兼夹,临证时应采取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策略,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预防调护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崔云教授辨治血精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崔云教授临证侍诊,收集相关病案,分析崔云教授对血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血精症的学术观点、治疗分型、常用方药,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崔云教授认为血精症的病机主要为肾虚肝郁、热迫血行,湿热蕴结、灼伤血络,脾肾两虚、气不摄血。治疗上,肾虚肝郁型治以滋肾疏肝止血,常用“自拟滋肾疏肝止血方”加减;湿热蕴结型治以清泻湿热、凉血止血,常用“四妙散”加减;脾肾两虚型治以补肾健脾、益气摄血,常用“还少丹”加减。本案患者辨为肾虚肝郁证,治以滋肾疏肝、清浊和络,方用“自拟滋肾疏肝止血方”,同时配合心理和饮食起居指导,最终取得良好的疗效,充分验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崔云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滋肾疏肝、清浊和络治疗血精症,临证详查病因,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切中病机,注重心理疏导,其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重度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回顾性时间横断面观察法,收集140例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资料,得出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型,并进一步分析各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中重度HFSR中医证型分为3类: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进一步从中分析出HFSR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血虚、风燥5个因素。中医证型频率分析显示,热毒蕴肤证占15.00%,湿热瘀阻证占56.43%,血虚风燥证占28.57%。所有患者平均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为(4.45±2.15)分,其中热毒蕴肤证平均NRS评分(4.14±1.35)分,湿热瘀阻证平均NRS评分(5.86±1.34)分,血虚风燥证平均NRS评分(1.83±0.87)分。轻度疼痛以血虚风燥证为主(71.15%);中、重度疼痛均以湿热瘀阻证(75.44%、93.5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HFSR临床最常见证型为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次之,热毒蕴肤证最少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重,而血虚风燥证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程志清教授治疗经期头痛的辨证思想、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跟随程志清教授抄方侍诊,总结程师运用辨证思维治疗经期头痛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程师认为女子经期头痛不离血虚、肝火、血瘀三因,根本病机为肝血亏损、肝气郁结、血瘀气滞,且程师认为这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往往互为因果,又共为肝经病变。程师整体认识证型之间的病机传变规律,以补血和血、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并自拟和血平肝通络饮治之。和血平肝通络饮全方包括四物汤、全蝎、珍珠母、牛膝、茺蔚子等药物,临床辨证加减使用,治疗效果明显。所选医案中患者为典型经期头痛,辨证为肝气不舒、血瘀血虚之证,故用补血和血、平肝通络法治之,方用自拟和血平肝通络饮加减,获满意疗效。[结论]程师治疗经期头痛遵循补血和血、平肝通络的治则治法,精准合理选择药物,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宋艳丽教授从“治风先治血”角度辨治特应性皮炎经验。宋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包括血虚、血燥、血瘀、血热生风等,临床采用益气生血、养阴润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治法,并应用经验方芪归润燥方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本文简要阐述“治风先治血”的理论内涵,并基于此探讨特应性皮炎相关病因病机,归纳本病“血”的虚实变化,进而引出宋教授应用芪归润燥方治疗本病的临床见解,侧重探讨组方思路和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以资临床。  相似文献   

14.
<正>血风疮是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全身出现栗米样丘疹,突出皮肤之上,摸之碍手,奇痒奇痛,喜手抓痒,抓破疹皮出血珠,血珠结痂如疥,痂脱白屑疹则消,下次经期疮疹再现,以规律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疾病。病名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杂病门》,临床见证不多。据文献记载,血风疮有"气血俱虚"﹑"血虚肝郁"2种证型。《医宗金鉴》用"加味逍遥散"治血虚肝郁之血风疮证,因笔者在临床少见此型,缺乏资料总结,故未作探讨。笔者在临床所见16例妇人血风疮均属气血俱虚证,均用"加味圣愈汤"治愈,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供同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王亚丽教授从“三因三态”辨治头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浅析王亚丽教授辨治头痛的思路,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师认为,头痛病因病机的核心多为风、痰、瘀之邪单独或兼夹为患,上犯清窍致头部经、筋不利,络脉缠绊失常,血气滞而不通。病程日久则痰瘀互结,或形成“筋结”,常致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王师临证谨守风、痰、瘀三因,紧扣经脉、经筋、络脉缠绊三态,治以祛风通滞为法,所选方药以祛风化痰、平肝疏肝者居多。若遇病程日久或反复难愈者,擅加搜风祛痰、逐瘀通络类药物;若“筋结”形成,则在辨证的基础上辅以针刺、按摩以解结舒筋、通经止痛。所举医案为风寒侵袭、枢机不利、日久成瘀所致头痛,以疏肝利胆、祛风止痛,兼活血通络为法,遣合方、用对药,临证收效显著。[结论]王师临证治疗头痛,谨守风、痰、瘀致经、筋、脉络缠绊三态失常之病因病机,辨证精准,见证施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小便不利”证治的条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辨治特点三方面总结了仲景辨治“小便不利”的特色,以指导临床实践。认为小便不利的病机主要与湿热、津亏、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气血郁滞、情志不遂等因素相关,治疗原则包括健脾利水、温肾化水、调气化饮、和解少阳、宣肺利水、疏肝解郁、祛风除湿、育阴利水、活血利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详述从脾辨治湿疹的系统思维,为湿疹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结合中西医对湿疹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基本治则及应用思路、调和五脏、体质辨证及顾护脾胃等方面详细阐述从脾辨治湿疹的思路。[结果]湿疹根本病机为脾虚失运,在临床治疗中,补脾以健运为要。在健脾法的基础上,不同时期治则各不相同,应当理清治疗中健脾利湿的主次,热盛型、湿热并重型,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症状缓解后加入健脾药物。湿盛型、血虚风燥型,以健脾利湿为主。重视调节脏腑功能,并非专治脾,而是以脾为中心,使五脏调和。脾虚是湿疹类患者的体质倾向,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治疗,纠正体质偏颇。用药及日常生活中始终注意顾护脾胃。如此从脾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从脾辨治湿疹的思路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从“痒风”的含义,病因、病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作用机制,“痒风”的辨证论治几个方面论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在治疗“痒风”中的运用,为“瘁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辨治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探讨王自敏教授治疗LN的特色经验,对其临证心得进行总结分析,并附医案一则。[结果]王自敏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病机可概括为“虚、热、瘀、毒”,病程可划分为急性期(风热瘀毒证)、发展期(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慢性期(脾肾阳虚证、湿热瘀毒证)三个阶段,对其各期不同证型,分别予荆防败毒散合银翘散、黄芪地黄汤、杞菊地黄丸合四物汤、实脾饮或真武汤、四妙丸等进行加减治疗。王自敏教授认为本病治疗宜早、疗程宜长,主张中西医结合,并善用药对精准治疗。所附一则医案,首诊时辨为肝肾阴虚兼湿热证,治以滋补肝肾、清利湿热,针对热淋,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而后辨为气阴两虚兼火旺证,治以益气滋阴清热,投以经验方黄芪地黄汤,收效甚佳。[结论]王自敏教授对LN“虚、热、瘀、毒”病机的深刻认识、注重分期分型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等经验,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温成平教授对银屑病的辨治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验案等方面阐释温成平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结果]温师认为"毒、郁、瘀"为银屑病的病机关键,并将银屑病分为血热证、血燥证、阳郁证3型进行论治;进行期以血热证多见,病久热毒燔灼营阴、血虚津枯难以濡养肌肤以血燥证多见,并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季节因素尤其是寒冷是银屑病发病或加重的重要因素,提出"阳郁证"的辨治。临证还需重视活血,注意顾护脾胃。所举医案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温成平教授对银屑病辨证独到,用药精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