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日、院内救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引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救护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1∶1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急救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急救组给予患者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瞳孔观察。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程序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从呼救至接受治疗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预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急救组患者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反应时间、整体救治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适宜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急救护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抢救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成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负责进行院前急救工作的处理,以2016年7~12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1~6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后急诊科出车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危重症患者抢救响应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急诊科基础护理、护理分诊、护理安全和急救技术等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不同时期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住院时间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于2011年1-3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2011年4-6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此外硬件与急救程序在治疗组中有所调整.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预后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要求护士实行急救护理手段须快速准确,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由120急救中心送至医院的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拨打急救电话到院前急救所需时间、自呼救到接受急诊治疗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病死、投诉、医疗纠纷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护士长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由院前至入院救治的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病死率,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救治,观察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结果、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结果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院前急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急诊和医院的反应时间,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法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将47例由我院急诊科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5例自行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果:研究组出诊反应、院前急救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急救模式,在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院前急救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入院前未行任何急救处理(n=34),而观察组则接受院前急救处理(n=5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院内接诊反应时间、首次救治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短,并且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突发群体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急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突发群体伤患者291例,按照是否实施一体化急救管理分为两组,未实施一体化急救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15例),实施一体化急救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76例),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院前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7%、救治满意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90.4%(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管理应用在突发群体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呼吸困难患者急救中的实施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2例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6.97%(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运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方便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更符合急危重症急诊急救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开展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45例,行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反应、预检分诊及按区分流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1),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7.73%和96.5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77%和87.50%(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用于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护理,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共28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结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28例患者,抢救成功19例(78.57%),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比例为50.00%,总满意率为89.29%。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急诊科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急救管理。观察组入院后在常规急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质量、急救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规范、急救设备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病情评估、急救药品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急救措施实施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专业管理、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管理中,更加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患者接受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病例急救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患者8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重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观察组,n=40)预后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医护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医护后均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地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得到有效救治,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急诊急救病例,重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各项救治措施合理有效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最大程度改善预后,进而增强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