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根据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对调查者胃黏膜进行组织学病理分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结果:200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胃炎以阳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以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阴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程度在中、重度以上的体质类型主要是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129例行病理分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化上皮成分组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质,其次为阳虚质。结论:慢性胃炎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均与阳虚质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本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学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作用机制进行论述,简略概述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中医发展的瓶颈及El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曹元媛  徐春凤 《中药材》2022,(4):1015-1018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痞证”“胃痛”“嘈杂”等范畴,该文主要是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机制、辨证分型的基础分析上收集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典名方,对其用法和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862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福如 《新中医》1996,28(6):43-44
862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陈福如主题词胃炎/中医药疗法,慢性病慢性胃炎是西医的病名,按组织病理学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大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中医胃脘痛等范畴。笔者20多年来潜心研究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这一发展过程。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报道很多,普遍认为中医治疗对阻断慢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癌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因、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预防慢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治疗该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分析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医体质特点。方法:依据中医体质量表与判定标准,对6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非Hp胃炎主要体质类型为平和质,排第二位是气郁质,亦有其他偏颇体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Hp胃炎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非Hp胃炎患者体质以平和质为主,亦有偏颇体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质以虚性体质为主,Hp胃炎患者体质以涉及气分体质为主,二者亦有虚性、实性体质。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消化系统多发病,可以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细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为上腹不适、饱胀甚至恶心呕吐等,可影响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的研究有很大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治疗CG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就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从痰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如 《新中医》1995,27(6):62-63
慢性胃炎从痰论治体会陈福如慢性胃炎是西医的病名,按组织病理学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大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中医的胃脘痛等范畴。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治疗不少病例从痰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病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为加深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本文从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胃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却有一系列与CAG有关的病证记载。中医在CAG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疗效。对CAG从古至今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古今的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文所述包括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范畴,称为"心口痛"、"胃心痛"等病证均涉及本病.笔者通过十余年临床实践,将慢性胃炎分为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气阴两虚、瘀血停滞六个证型施治,收效颇佳,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132例行胃镜与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证型给予适当的中医药治疗,观察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及中医治疗效果。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65.15%),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26.52%),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8.33%);中医治疗的显效率为87.88%。胃镜表现越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的特异性越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的效果局限,因此应该以病理诊断作为此病的确诊手段,再根据中医证型进行恰当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因不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属中医“胃脘痛”“痞证”,通过临床验证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属于中医“胃脘痛”、“泛酸”、”痞满”、“呃逆”等证范畴。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论治的观点,并按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可分为肝胃不和、脾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胀、胃痛不适、纳差,恶心、呕吐等症,但亦可无症状,且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确定,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又称肥厚性胃黏膜病变),其中慢性肥厚性胃炎具有相对独立性。 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胃痛、痞满、嘈杂等证,近又分别规范慢性浅表性胃炎为胃络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痞。通常,慢性浅表性胃炎多见于年轻患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2006年达成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的悉尼分类方法,将其分为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1]。目前,Correa提出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过程的模式已得到学界公认,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中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用药在治疗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若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非典型增生,易发展成胃癌。导师姜树民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做了详尽、系统的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多为血瘀证。结合其病因病机的发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节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内镜下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分布,可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以胃体为主。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病理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和其他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相关性三方面进行概括,以客观呈现慢性胃炎胃镜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1.5-50.5%。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多,且有发生胃癌倾向[1]。笔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采用健脾活血法,用薏仁丹参饮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