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贝母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探讨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在414 nm处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西贝素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644~9.864 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6%.结论:8月上旬川贝母果熟时总生物碱含量为最大值,且能采收到种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附子膨大充实期干物质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为附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样,测定附子的鲜重、干重、折干率;滴定法检测生物碱含量;HPLC法同时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在膨大充实期内,附子生长分为快速增长期、稳定期、衰减期三个阶段;生物碱的含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增长缓慢;生物碱总量、新乌头碱总量、乌头碱总量、次乌头碱总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随着块根增大呈现快速增长,于6月下旬趋于平稳,7月上旬后因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地下块根逐渐腐烂而下降。结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江油附子正处于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的最高和稳定期,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草乌叶中4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的色谱方法,用于指导草乌叶的质量控制。以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A)-4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B,氨水调pH至10.5)(33∶67)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12批草乌叶中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 5~0.088 5,0.039 1~0.071 5,0.026 6~0.081 0,0.008 12~0.031 2 mg·g-1。同时考察了不同采收期草乌叶药材中这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含量先减后增。该研究可用于草乌叶药材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初步阐明了草乌叶毒性和采收期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重庆巫山独活不同采收期产量性状及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于2015年9月5日-2016年3月3日,每20 d采收1次,共10个不同采收时期,以独活主根长、根直径、鲜重、干重、折干率为考察指标,以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对其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采收期的延迟,独活主根长、直径、鲜重、干重、折干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蛇床子素含量前期不断增加,12月中旬到达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呈曲线变化,分别于11月下旬和2月中旬出现高峰,但差异不明显。结论重庆巫山独活单株鲜重和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与采收期有一定关系;结合鲜重和指标成分含量,其最适合的采收期应为12月中旬。本研究可为独活采收期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种植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每半月采挖白花丹参15株,除去根部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计算根单株干重平均值.采用Wond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水(74:26)和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分别作为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分离的流动相,流速均为1.0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0nm和286nm处分别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白花丹参10月底采收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含量在10月底采收时最高,丹酚酸B含量在8月底采收时最高.结论: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底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采收期.方法 设3个采收期,测定各采收期半夏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3个采收期之间半夏产量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差异,8月22日采收半夏,其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适宜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李俊萍  付士朋  王谦博  王聪  赵天琪  王振月 《中草药》2019,50(13):3187-3192
目的考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集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片,用电子天平测定百叶干质量;采用HPLC对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进行测定,计算8种有效成分积累总量,并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时期刺五加的百叶干质量在S1~S5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1~S2增长最为迅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呈动态变化,原儿茶酸在S1(6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他7种成分均在S2(7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于S2期采收的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得分最高;8种有效成分在不同时期的积累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S1~S2期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S2时达到最大。结论综合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的干质量和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可知,S2期前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采收期。为确定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商洛半夏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人工裁培的1~3年生商洛半夏地下块茎从8月15日至11月5日定期采收,分别称取鲜块茎重量,晒干后称干重,计算折干率,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根据产量、折干率及有效成分等指标比较,选出最佳采收时间。结果:生长2年的半夏块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产量和折干率较高,有效成分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为0.0231%。结论:商洛人工栽培的半夏适宜采收年限为生长2年,适宜采收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9.
李洋  董诚明  徐鹏  姚锋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10):824-828
目的:通过研究冬凌草生长时期的发育规律及有效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冬凌草的适宜采收时期.方法:在冬凌草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株高、鲜干重的变化进行测量,并用HPLC法测定植株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冬凌草干物质累积的高峰期出现在9月下旬;冬凌草甲素含量在9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冬凌草乙素在6月下旬出现最大值,在9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迷迭香酸在6月下旬出现最大值,8月下旬出现相对较大值.结论:综合分析,栽植期为一年的冬凌草适宜采收期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广金钱草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广金钱草中总黄酮、异牡荆苷含量及产量变化趋势,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柱色谱-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异牡荆苷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TM C18色谱柱(迪马公司,250mm×4.6mm,5μm);柱温25℃;甲醇-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1nm;流速1mL/min。结果:总黄酮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产量在8~9月份最高。结论:从产量和有效成分黄酮的含量变化上综合考虑,建议广金钱草最佳采收期在8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期裂叶荆芥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确定裂叶荆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萃取技术从不同生长期裂叶荆芥叶中提取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不同生长期的裂叶荆芥叶中总黄酮含量不同,但有明显的消长规律。7~10月份生长期间,总黄酮含量范围在12.140~22.000 mg/g。其中7~8月份含量转低,8月底含量达到最低,为12.140 mg/g;之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含量有所提高。9月份达最高为22.000 mg/g,之后又有所下降10月9月采收时为19.951 mg/g,因此,适宜的采收期应该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6,(8)
目的:明确北青龙衣中萘醌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确定北青龙衣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不同采样方式获得多产区不同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萘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醌、胡桃酮含量,结合药材产量,研究萘醌类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确定适宜采收时期。结果:3个产区各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的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8月中旬后急剧下降。结合药材产量,7月中旬至8月初有效成分总量积累达到最大值。结论:综合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以及药材产量确定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采收期的人工种植的多叶棘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叶棘豆质量标准物质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yncroni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m;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25℃。结果:槲皮素在30.156μg~904.68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含量动态变化区间3.34 mg/g~5.80 mg/g,槲皮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有一定规律,在6月初到6月中旬采收的含量相对较高,6月中旬至9月初槲皮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6~9月采收的多叶棘豆槲皮素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1.00 mg/g,尤其是6月中旬采收的含量达到了5.80 mg/g,质量最佳,符合蒙医药古籍文献中记载的6月中旬夏季和8月中旬秋季为采收最佳时间,为生产加工优质多叶棘豆原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采收部位的青蒿各成分指标,分析青蒿品质差异,确定青蒿的最佳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方法:在青蒿营养生长后期、花芽分化期、盛蕾期和盛花期四个生长时期采收样品,每个采收期分全株采收、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主干上部、主干下部共五个部分采收,分别测定鲜重、干重、药材灰分、浸出物、挥发油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盛蕾期青蒿的生物量和浸出物含量较大,挥发油含量最高,各部位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浸出物项规定;盛花期青蒿生物量和浸出物含量达到最大,挥发油含量低于盛蕾期,主干下部占总生物量比重大,但浸出物含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结论:结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因素,青蒿在盛蕾期全株采收或盛花期去除老茎采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最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最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6.
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采集安徽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牡丹皮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牡丹皮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以6年生所含的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8月-10月所含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大。结论:亳州牡丹皮的适宜采收年限为移栽后的5-6年,以6年采收最佳,最佳采收月份为8-10月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祁沙参干物重及产量、多糖和香豆素含量及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确定祁沙参的适宜采收期。方法 10月21日~11月15日每5d采收一次,共设置6个不同采收时间,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490nm波长下测吸光度;香豆素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48nm。结果不同采收时间的祁沙参干物重及产量、多糖和香豆素含量及积累量均差异显著,且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各指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1月5日采收的祁沙参单根干物重14.92g及亩产量566.96kg,多糖含量61.6%及单根多糖积累量9.191g,香豆素含量5.030μg/g及单根香豆素积累量75.048μg均达到最大值;各指标与10月31日采收的均差异不显著,但11月5日、10月31日采收的祁沙参多糖含量及单根多糖积累量、香豆素含量及单根香豆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时间的。结论祁沙参适宜采收期为10月31日至11月5日。  相似文献   

18.
朝鲜淫羊藿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淫羊藿不同采收期地上部位中淫羊藿苷和黄酮的含量,探讨其最佳采收期.方法:淫羊藿苷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以ODS-C18(4.6 mm×250 mm,5μm)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UV检测波长:270砌;黄酮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在270砌下测定吸光度.结果: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在0.1~1.4 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的淫羊藿地上部位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为0.263 0%~3.813 3%;在0.06 mg~0.42 mg范围内,淫羊藿苷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0%,RSD=2.47%,r:0.999 1.不同采收期朝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459%(6月16日),12.17%(7月13日),6.360%(8月1日),8.503%(8月17日),11.490%(9月2日),13.200%(9月16日),14.840%(10月2日).结论:由于采收期不同淫羊藿苷和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草乌及炮制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测药材质量,观察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产地为吉林、新疆、四川的草乌,色谱柱Agilent5TC-C18(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mol/L三乙胺(65:35),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为35℃。结果:草乌生品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一定量的减少,产地为四川、吉林、新疆双酯型乌头碱前后的含量分别为0.4405→0.1553、1.2328→1.0073、6.0910→2.3257。结论:各产地草乌的双酯型乌头碱含量差异较大,用药前应测定其含量,以保障安全用的药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五味子中有机酸的含量,为明确五味子的适宜产地及适宜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Ecosil C_(18)-AQ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5%冰醋酸(15∶8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260nm,测定原儿茶酸的含量;以乙腈-15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盐溶液3∶97(磷酸调pH=3)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mL/min,检测波长210nm,测定柠檬酸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五味子中原儿茶酸和柠檬酸含量差异明显,原儿茶酸含量为0.008 5%~0.017 6%,柠檬酸含量为14.53%~18.54%;不同采收期五味子中原儿茶酸和柠檬酸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辽宁丹东、本溪等辽宁东部山区的五味子有机酸含量较高,9月份是五味子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