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诱导缓释纳米磁性复合螺钉促进肌腱-骨止点重建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骨诱导缓释纳米磁性复合螺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指标,结果发现,观察组大腿肌肉萎缩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康复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着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肌腱-骨止点的重建,并促进患者膝关节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犬骨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观察骨优导(rhBMP-2加载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于30只杂种狗左侧桡骨中段造成2 cm缺损,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6只)、载体组(Y组,6只)、骨优导低、中、高三个剂量治疗组(分别为S1组、S2组和S3组),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等手段检查.结果:骨优导作用为一种含rhBMP的载体植入物,对于犬桡骨缺损模型,X片以及X片评分显示植入1M后,即可见骨痂长入缺损,钙盐沉积,X片示透光区减少;植入3M,缺损桥接,骨折愈合;通过骨矿无机盐测定,骨优导三个剂量组有促进骨矿盐沉积的作用;犬骨痂组织学评分显示骨优导有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的作用.结论:骨优导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外伤导致粉碎性骨折后常常引起节段性骨缺损,当骨缺损达到一定距离后即不能产生骨性愈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为骨质疏松多见,外伤粉碎性骨折后的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和愈合更是骨科修复领域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与自体骨颗粒修复糖尿病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的成骨能力;方法:在成年兔双侧桡骨干中段骨缺损处分别植入无菌生理盐水和自体红骨髓;通过X线片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自体红骨髓的成骨过程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4及8周X线片结果提示:实验组新骨形成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红骨髓有一定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可加速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骨髓移植,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修复Rand C型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3例(20膝)合并有胫骨侧骨缺损Rand C型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TKA中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的方法进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3例(4膝... 相似文献
7.
《中医正骨》2016,(1)
目的:探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60~76岁,中位数6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膝骨关节炎19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单膝置换15例,双膝置换5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4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假体及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骨水泥界面无透亮区。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术前为(43.2±3.5)分,末次随访时为(91.2±4.3)分。结论: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具有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将海螵蛸(CB)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合制成一种CB/BMP复合材料,并分别进行肌肉内和骨组织内诱导成骨试验,将CB/BMP复合材料植入NIH小鼠肌肉后,8天的在材料孔内和表现诱导出软骨,14天形成交织骨21天出现板层和骨髓,将CB/BMP材料植入兔股骨髁间凹腔洞性缺损,经组织学和新骨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植入后2、4、8、12周时CB/BMP材料内新骨量明显多于单纯CB对照侧,表明CB/BMP复合材料能加速新骨的形成和促进骨缺损修复在CB/BMP复合材料中,BMP赋于CB骨诱导活性,而CB则充当BMP的载体和释放系统,使CB/BMP复合物成为一种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双重作用的理想骨移植替代材料,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缓释骨诱导因子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左旋聚乳酸(PLLA)同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作用。方法:制备载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地塞米松(DEX)的壳-核型同轴静电纺丝支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验证纳米纤维的壳-核结构。分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ARS)检测钙矿化沉积物并定量分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的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以玉米醇溶蛋白和左旋聚乳酸为原料,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完整的壳-核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地塞米松的纳米纤维支架显示出良好的细胞黏附、伸展能力。加载双重诱导因子的Zein-DEX/PLLA-BMP-2纳米纤维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ECM)矿物沉积,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天然生物材料玉米醇溶蛋白和生物高分子材料左旋聚乳酸为原料制备了加载生物活... 相似文献
10.
方法:本实验采用24只新西兰成熟白兔,每组各12只.治疗组,用金属重物由高处垂直坠落致兔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然后再截除1cm的碎骨,制成骨缺损的模型;对照组, 胫骨中下段用锯截除1cm胫骨,另行胫骨中上段截骨.二组均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天,骨折端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结果:二组骨缺损延长1cm,骨折均愈合,二组在X线照片、大体标本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缺损能通过原位骨延长治疗取得成功,这对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多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用蜂蜡包裹的氧氟沙星人工骨(OFLX-PHA-wax)植入山羊体内前后不同时间的理化特性及释药量。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PHA-wax的超微结构;用IR和XRD测定PHA-wax植入前后的结构变化及相组成;用UV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体外及植入体内OFLX-PHA-wax中氧氟沙星的浓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OFLX-PHA-wax植入体内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蜡类高分子材料能形成疏水性微脂粒,阻塞和占据PHA的深部孔道;OFLX-PHA-wax植入体内后结构与物相和PHA相符;OFLX-PHA体外释药17 d,包裹200 mg·ml-1和熔融蜂蜡OFLX-PHA-wax体外释药分别为81和90 d。OFLX-PHA植入体内,持续释药4个月,而用200 mg·ml-1蜂蜡包裹的OFLX-PHA-wax可持续释药8个月;OFLX-PHA-wax植入体内与骨直接结合紧密。结论:OFLX-PHA-wax即有利于骨修补,又有利于控制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1994年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前臂岛状皮瓣和皮骨瓣修复各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和骨缺损26例,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正骨》2015,(12)
目的:观察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3月,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4~78岁,中位数69岁。膝骨关节炎14例,创伤性膝关节炎4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出现内翻畸形和胫骨平台内侧非包容型骨缺损。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中位数7年。1例骨水泥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6±7.4)分升至(92.5±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7.5°±8.1°升至105.2°±7.6°。结论: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1)
<正>骨缺损指骨质的缺损,而大段骨缺损是指骨缺损达20%或者超过7cm以上的骨质缺损[1]。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逐年增多,高能量、复杂的创伤也越来越多见,常导致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并合并软组织损伤或较大缺损。经过早期固定及清创等治疗后,由于创口污染严重、骨折端周围感染、局部软组织挫伤严重等原因,软组织、骨的缺损及难以控制的软组织感染及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传统治疗方法是予以彻底清创后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一直是临床骨科面临的难题,其发生率为5%~10%[1]。骨缺损导致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降低其生活质量,对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仍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骨缺损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治疗骨不连上,无论是采用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16.
小儿创伤性大段骨缺损的自我修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刘威李凌军高昆峰1主题词骨缺损,创伤性/手术骨缺损修复骨膜再生临床研究自1978年Finley等〔1〕报告吻合血管的骨膜移位有成骨作用以来,不少报道均证实有血循环的骨膜移植或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及接骨合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成左右桡骨为1.5 cm的骨缺损模型,左右侧桡骨骨缺损处用同种异体髂骨骨松质制成颗粒状植骨分成两组:一组用接骨合剂饲养,另一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手术后1,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P-2表达呈弱阳性,实验组4周时表达呈强阳性,6,8周时表达呈阳性,对照组4周时表达呈阳性,2,6,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结论接骨合剂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天然或人工材料,可单独或和药物一起制成,是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和置换损坏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新型材料。此类材料研究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随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生物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去认识材料和机体间相互作用,力求使无生命材料通过参与生物体生命组织活动,成为有生命组织一部分。具有生物活性,能引导和诱导相应细胞分化、增值以重建缺损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发育异常等原因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而形成的骨缺损,难以愈合,植骨促进愈合是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但选择何种骨材料移植有不同观点。现将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自体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10)
目的:探究Ilizarov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7例资料中2例失访,1例失效,共14例获得35~46个月随访,中位数42个月。1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骨延长长度2~18 cm,中位数4.75 cm,软组织缺损得到不同程度修复。末次随访根据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78.57%和85.71%.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