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临床研究》2017,(4)
目的:分析讨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收高危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67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58.2±4.30)min、(13.2±1.73)min、(153.0±12.85)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2.8±6.11)min、(6.7±1.49)min、(186.8±17.84)ml;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7%、1.49%,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方式进行诊断与治疗,可节省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1453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ALLen试验阳性),男性912例,女性541例,平均年龄(634-3)岁,术前诊断稳定性心绞痛88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81例,急性心肌梗死156例,其他29例。结果1453例患者中有6例因穿刺困难或锁骨下动脉迂曲而选择股动脉,有2例导丝送入困难,放弃右桡动脉改行股动脉,术后穿刺处局部血肿5例,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PCI术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充气式止血带用于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8 h后放气减压4 mL,至次日晨解除压迫;实验组术后每2 h放气1次,术后2 h时放气1 mL,4 h时放气2 mL,6 h时放气4 mL,8 h时解除压迫。结果解除压迫后2组患者穿刺部位均无出血。常规组有80例患者解除压迫后有手部肿胀,实验组有6例患者出现手部肿胀。结论使用充气式止血带术后早期及时放气减压,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术肢手部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4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5月4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428例,其中有1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3.04%。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宏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3):64-6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手术时间、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PCI成功率方面,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I)59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I)32例。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及穿刺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TFI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手术结果相似而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治疗成为必然.该术式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经穿刺桡动脉具有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已被患者广泛接受.我院2008年1-6月对265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67例冠心病患者做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2例因桡动脉扭曲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其余91例患者均行穿刺成功。对照组中有1例穿刺失败改行对侧股动脉穿刺,其余66例患者均行穿刺成功。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在平均卧床时间、皮肤破溃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上比较P〈0.01,皮下血肿比较P〈0.05。结论: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且较股动脉穿刺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搀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范鹏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巩义市阳光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行股动脉冠状造影支架植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恢复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途径(TFA-PPCI)是PCI的常规途径,随着穿刺技术及器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TRA-PPCI)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两种不同途径的(PCI)术均需穿刺动脉来完成,属于有创手术,且随着各种大管径导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等严重的血管并发症,重者还需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增加病人卧床时间及痛苦.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注意识别危险因素,正确掌握预防处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现就两种路径PCI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穿刺口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670-671
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住院时间短及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诸多优点,使患者容易接受,但该项技术需穿刺桡动脉来完成,若治疗护理不当,轻者可引起少量渗血,重者可致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护士应识别引起血肿的危险因素、血肿的临床表现,并正确掌握处理血肿的护理措施。笔者对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无体位限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易被患者接受。针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我们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肠常见病经穴压痛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中医内脏与体表相关理论,近人用检查体表某些有关部位反应压痛点来了解内脏功能情况,以探索内脏与体表之关系,并借以提出经穴压痛诊断法,国内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然而作为诊断依据——压痛点出现的部位大家观察结果却不尽一致。因此作者在作胃肠钡餐患者身上有关经穴作了压痛诊断检查,利用钡餐诊断结果验证压痛诊断,统计其符合率.设正常人的经穴压痛检查和自身下肢胆经经穴压痛检查作对照.对经穴压痛诊断与症状轻重之关系作了初步观察。并采用以压痛诊断穴位为主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