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量子点(半导体纳米微晶体)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文章主要概括了量子点优于传统荧光染料的特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生物标记方式及其在活细胞荧光标记及组织光学成像、肿瘤细胞示踪及检测、荧光免疫分析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兽药多残留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是一种由Ⅱ-Ⅷ、Ⅲ-Ⅴ或Ⅳ-Ⅵ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直径约为1~10 nm,它能在特定激发光的诱导下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研究CdSe/ZnS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最佳时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CdSe/ZnS量子点标记兔抗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IgG作为检测抗体,对不同感染时期的鼠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及105份临床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测定,观察CdSe/ZnS量子点标记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与病程的关系,以及该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的符合率。结果:感染3 d~7 d的鼠支气管灌洗液检测Mp阳性率最高。临床标本PCR检测阳性率为35.2%(37/105),量子点标记方法阳性率为31.4%(33/105),两者符合率达86.7%(91/105)。结论:量子点标记方法适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在实验室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制备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细胞标记。方法优化前驱体溶液中的CdCl2、巯基乙酸、KHTe的比例,改变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微波加热温度及时间,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在水溶液中快速合成CdTe量子点;为提高该CdTe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羧甲基壳聚糖通过自组装,制备了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狗肾细胞的标记。结果合成的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稳定时间超过10个月以上,荧光强度高,量子产率达到75%,半峰宽为42 nm,平均粒径约为3.5 nm,成功地用于了狗肾细胞标记。结论该荧光探针制备简便,荧光性质优异,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在生物标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量子点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谱性质及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量子点应用在科学研究中的日渐推广,其可能产生的毒性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简要阐述量子点的基本特性、结构,与表面修饰,重点介绍近年来在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量子点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快速、准确、便捷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量子点在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量子点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检测脐血中有核红细胞γ血红蛋白表达的新方法。方法:在EDC偶联剂的作用下,将水溶性CdTe量子点与抗γ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连接;荧光光谱分析检测量子点偶连抗体前后的发射光谱;用免疫细胞化学法、FITC间接免疫荧光法和QDs-抗γ血红蛋白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脐血中有核红细胞的γ血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QDs-抗γ血红蛋白单抗荧光探针仍然具有优良的特性,如发射光谱窄和荧光信号强;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量子点标记法具有特异性高、荧光度强、背景清晰等优点,且量子点持续激发30min后无荧光淬灭发生。结论:偶连抗γ血红蛋白单抗的量子点荧光探针能特异性识别脐血中有核红细胞,为无痛性产前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量子点传感器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荧光分析法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检测灵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记物的发光强度和光化学稳定性.荧光标记的灵敏度很高,选择性好,是目前最常用"标记"手段.然而,目前使用的有机荧光染料由于其不可克服的荧光性能缺陷:激发光谱窄,发射光谱宽且拖尾,易光致漂白及化学稳定性不强、寿命短等,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新型的半导体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quantum dors,QDs)开始引起了物理化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标记物近年来已在生物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量子点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概括了量子点引起细胞损伤的可能因素,重点阐述了量子点引起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量子点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全氟化合物量子点荧光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代表性物质有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相似文献   

11.
晚期血吸虫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严重后果之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研究的开展,为阐明血吸虫病肝损害的机制,延缓血吸虫病病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文将近几年来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因其量子效应,宽激发光谱及高摩尔消光系数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水溶性量子点制备技术的发展,其生物学应用也愈发广泛。本文简述量子点的结构和特性,及水溶性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体外诊断及其他方面的生物学应用,对磁珠量子点在体外诊断的应用、量子点在快速诊断中的应用、量子点的双标记、量子点在光激化学发光法的初步应用作重点论述。另外本文还对其应用的高通量、自动化、多元化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origins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Japan. Japanese molecular biology does not have a long history since it started only after World War II. Especially, molecular genetics which uses "bacteriophage" had hardly been studied before the war and only a few scientists were interested in it immediately after the war. This is one of the origins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Japan. But there are other origins, one of which is the group formed by biologists, biochemists and physicists interested in nucleic acids. This group also started just after the war. Still another origin is the group of enzymologists. Enzymology wa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of biochemistry from before the war. In Japan, biochemistry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edical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the pre-war era. Thes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roducing molecular biology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ar.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Japan, comparing it with the his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elucid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the his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Japan.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为特征的病变,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此亟待寻找早期诊治AD的方法。目前,神经影像新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如对海马、灰质等的测量与基因检测等,都对AD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关于影像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AD的预防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