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 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 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 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 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 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少阳病主方的小柴胡汤,在《伤寒论》少阳病篇中却只有两条条文,而在太阳病中条文最多,阳明病篇中次之。从条文解析可以看出,小柴胡汤证常表现为里证或外证,易与其他方证相混淆;仲景使用小柴胡汤并非为和解少阳而设;小柴胡汤在太阳病篇可用于解外发汗,主要解除伤寒证或中风证;外证(伤寒证或中风证)与太阳表证不是同等概念,不可混淆;小柴胡汤脉象不典型,并非传统认识的脉弦细,可见浮、沉、细、紧、实、涩等脉象;小柴胡汤证的发作有时是因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血结"表现为半在里半在外,故而导致小柴胡汤证常可表现为外证,让世人误以为小柴胡汤可解表,小柴胡汤证亦可表现为里证,让世人不识柴胡证而下之。  相似文献   

4.
六味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其方证实为小柴胡汤证去人参生姜大枣证,再合干姜五味子证。根据方证对应原则,临证运用本方治疗外感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胃肠炎等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古今多数医家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把二者等同起来。个人认为,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在发病,病机,主证、主脉、治疗原则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并非是少阳病的主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小柴胡汤出自太阳篇,是治疗太阳病主方之一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中。小柴胡汤证是太阳篇中的主要汤证之一。在太阳篇一百七十八条原文中,小柴胡汤证就有十二条,占全书小柴胡汤证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少阳篇中却只有一条。在太阳篇第87、  相似文献   

6.
方证是张仲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比分析疾病的特异性症状及其对应的最佳治疗方剂,逐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文章通过比较《伤寒论》中头痛方证,分析太阳头痛桂枝汤证与太阳头痛麻黄汤证、太阳变证头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阳明头痛承气汤证、少阳头痛小柴胡汤证、少阴头痛四逆汤证、厥阴头痛吴茱萸汤证和霍乱头痛五苓散、理中汤证之不同,旨在说明方证的形成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应用方证不能按图索骥,要深入研究方证中蕴含的辨证思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宋哲娥 《光明中医》1998,13(4):16-17
小柴胡汤加减运用浅识宋哲娥陕西省延安大学医院(716000)关键词:小柴胡汤/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属和解之剂,是治少阳病的主方。临床选用经方,贵在审机识证,苟方证相符,多能默收捷效;而病机...  相似文献   

8.
正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均为古往今来的临床常用经典方,而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范式近年来笔者常以两方合用,屡愈疑难病证,深感如此合方极具研究价值。笔者通过梳理仲景有关上述两方的原文提要,探寻合方的机制、方证运用,具体阐述如下。1根据原文提要探寻小柴胡汤证、当归芍药散证经方大师胡希恕认为:"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  相似文献   

9.
方证关系是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方证相应学说是方证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在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对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小柴胡汤方证的理解,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是《伤寒论》中两个重要的方证,而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理解其内在机理,无论对于《伤寒论》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唐志鹏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加减辨治胆囊结石验案一则。唐师根据患者病情,方证相对,辨为"小柴胡汤证",以和解少阳为主,辅以健脾和胃,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出自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少阳之为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仲景又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后世诸家对于小柴胡汤的运用范围由此而产生争论,是否真的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呢?当前中医临床运用小柴胡汤的病症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从中分析和总结小柴胡汤的方证,对于争论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临床中的误诊误治案例,更是直接说明了何种情况下运用有效,何种情况下运用无效,无疑是分析小柴胡汤方证的可靠材料。以下就临床报道的几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运用体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其方证实为小柴胡去甘草汤证,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和铅丹药证。根据方证对应原则,临证运用本方治疗精神分裂症、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具有功效的多重性、方证的复杂性、应用的灵活性三大特点。病位特征是半在里半在表,而非表里之间;功效特征是和里解表,而不能称为和解少阳;临床应用要谨守表不解、里未和的病机特征,却不能局限于少阳病提纲证或小柴胡汤"四大证"所列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问题的提出1995年,我们开始对《伤寒论》方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此研究是以治疗方剂为目标,收集《伤寒论》各方证个案,进行统计分析,每个方证5个项目,其中1个项目为“本证在中医和现代医学疾病中的分布”。在统计小柴胡汤证759例病案中,有中医诊断者360例,涉及病名119个,属外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7.
认为小柴胡汤具有调和阴阳、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畅达气机的作用,集寒热补泻于一方,为和解法主方.临床上应根据少阳病基本病理、小柴胡汤方理药理、小柴胡汤现代药理研究多方面拓展小柴胡汤应用,举凡具有小柴胡汤主症及枢机不利、阴阳失调病机的疾病均可投以小柴胡汤.尤其"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可理解为种种病证或主要脉证之时发时止或发作有定时,据此体会到荨麻疹、癫痫及小儿多动症等所有发作性疾病都是小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18.
赵阳  陈明 《环球中医药》2022,(10):1907-1910
《伤寒论》中“柴胡证”指代小柴胡汤证,当下柴胡证多被视作少阳病方证,是明清医家在金元药物归经理论的指导下,接受“错简重订论”,对柴胡证重新解读的结果。本文认为,柴胡证是太阳病的重要证型,《伤寒论》将小柴胡汤列于太阳病篇集中论述,体现了张仲景的伤寒传变思想,即太阳病失治后,病邪由表入里,病性由寒转热,太阳病将渐趋阳明病的传变规律。柴胡证病位集中在胁下,以胸胁苦满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表寒里热、邪结胁下,治以清热解表护中,是太阳病向阳明病过渡的典型方证。如今,小柴胡汤被列于少阳病篇研读,是后世不断发展仲景学说,丰富其应用的具体体现。小柴胡汤寒热并施、表里同治、补虚祛邪、协调阴阳,一方之中概八纲,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19.
荣培红教授经过临床经验积累,提出采用通窍辨病结合八纲辨证治疗原发性头痛,总结出补中益气汤方证、吴茱萸汤方证、小柴胡汤方证、五苓散方证、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血府逐瘀汤方证,在此基础上加用荆藁芷痛汤,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卫向龙  孙世发  瞿融 《光明中医》2009,24(4):598-599
目的:就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183例小柴胡汤和13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代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方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方药运用方面,两方君药柴胡的平均用量之比仍接近于原方比例,即2∶1。小柴胡汤中柴胡平均用量在10~20g左右,波动较大,其余药物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柴胡用量为10g左右,且波动不大,龙骨和牡蛎常用15g和30g两种剂量,其他药物用量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平肝息风药、安神药为主。结论: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差异,与药味和药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