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P伴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的MSAP和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RBSI患者和非CRBSI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糖尿病、输血、肠外营养、穿刺部位和导管留置天数以1∶1进行配对。将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早期肠内营养和抗菌药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AP、SAP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352例患者,其中39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08%,8.83例/1 000留置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腹腔感染(OR=1.69,95%CI 1.20~2.23)和APACHEⅡ评分≥20分(OR=2.87,95%CI 1.79~5.46)为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OR=0.81,95%CI 0.43~0.96)是其保护因素。共检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1%(25/4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44.2%,19/43)。多重耐药菌比例高(67.4%,29/43)。结论 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是AP伴发CR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是其保护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重视细菌多重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我院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1)研究连续监测1 240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21例,总计3 192导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率为17.8%。(2)留置中心静脉患者发生CRBSI 14例(15例次),感染率为6.3%,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4‰。(3)15例次CRBSI共检出1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株(63.2%),革兰阳性球菌7株(36.8%)。革兰阴性杆菌碳氢酶烯耐药率为50%;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占主体(71.4%),苯唑西林耐药率为71.4%。(4)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1例死亡,发生CRBSI患者死亡5例(35.7%)。调整年龄、性别,引入基础感染状态、是否合并器官衰竭等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BSI并未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OR=2.03,95%CI:0.619~6.651,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是发生CRBSI高危人群,置管时间延长显著增加CRBSI风险。CRBSI患者病原菌中,碳氢酶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住院患者4个导管置入部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发生率,并分析CRBSI的病原体分布,为控制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54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导管置入部位分为腋静脉穿导管组(n=36),股静脉导管组(n=16),锁骨下静脉导管组(n=23),颈内静脉导管组(n=275)。采集标本,用血培养仪培养细菌,并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菌株。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CRBSI诊断标准,4组研究对象中明确诊断CRBSI的患者共13例,总感染率为3.71%(13/350),其中股静脉组4例,锁骨下静脉组1例,颈内静脉组8例。13例感染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G+菌6株,G-菌7株,且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主(5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ICU90例老年住院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分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组和无感染(对照)组。CRBSI组患者为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伴CRBSI的病例(n=45),而对照组为同期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17=45),采用回顾性和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困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鼍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A蛋白血症、APACHEII评分是CRBS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A血症及APACHEII评分是ICU老年患者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CRBSI。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CVC,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84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行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观察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透析时最大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P<0.05),且感染率、血栓形成率低、血流量高(P<0.05)。结论 血液透析时应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8.
林萍  左琦 《山东医药》2010,50(23):56-56
中心静脉导管(CVCs )留置在ICU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营养支持、安全输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血管内置管作为一项有创医疗操作存在感染的危险,CVCs是最常见的引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血管内置管术.2008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ICU共对205例患者留置CVCs,现将其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VC感染率和病原菌类别,并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生CVC相关感染患者共计23例,细菌检出15株,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6株,真菌检出11株。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内静脉组40例,锁骨下静脉组319例。又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31例,非血栓组374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5.0%vs 15.0%,19.6%,P<0.05,P<0.01)。血栓组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9.4%vs 6.4%,P<0.05)。结论老年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最低;静脉血栓史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以保障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方法总结人工肝治疗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结果 112例行人工肝治疗患者股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为3 20 d,平均留置时间为13.21 d。股静脉置管共发生不良反应32例(28.57%),其中渗血20例,误入股动脉8例,血肿2例,导管脱落1例,晕针1例。无1例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空气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股静脉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保障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置管(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 47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及住院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插管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及原发疾病类型等方面资料。怀疑患者出现CRI时,做病原菌定量培养。结果行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者47例(10.44%),其中导管出口感染11例,隧道感染15例,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21例。平均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时间为6~35〔平均(16±9)〕d,将47例CRI患者样本送本行病原学检查,共检出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菌14株,革兰阳性菌35株,真菌3株。选取性别、年龄、插管前是否用抗生素、插管次数、置管时间、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穿刺部位作为CRI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方面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作为参数,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患者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老年住院患者是CRI发生率较高群体,经病原菌检测可见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而CRI的发生与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发导管感染的因素,探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考虑导管感染的20例患者的外周血和导管血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给予发生导管感染的患者对症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16例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3例(75.0%)为长期透析导管,留置时间7~15个月,8例(88.9%)为股静脉置管,5例(71.4%)为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1周至2个月。16例患者的导管共分离出细菌17株,其中8株(47.1%)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9.5%)为表皮葡萄球菌,1株(5.8%)为阴沟肠杆菌,1株(5.8%)为里拉微球菌,1株(5.8%)为溶血葡萄球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药物给予患者治疗,均治愈。结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治疗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4年10月南京总医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共入选292例患者,其中男性175例(59.9%)、女性117例(40.1%),平均年龄50.8±18.6岁。CRRT患者以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为主。血管通路:280例患者为无涤纶套导管,所占比例为95.9%,置管部位主要为右侧颈内静脉(54.3%)。32例患者(11.4%),在CRRT治疗过程中需要重新置管。导管功能失功占全部患者的7.14%,导管功能失功的中位时间5d,多因素分析表明CRRT累计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是导管功能失功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导管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置管后10.7d,导管感染发生率7.19/1000导管日。影响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导管累计使用时间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论: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CRRT治疗患者血管通路主要为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以右侧颈内静脉为主,部分患者需要重新置管。CRRT累计时间、Hb和Alb水平分别是导管功能失功和导管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导管留置多在重症监护(ICU)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插管留置术。针对艾滋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自2002年以来引入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的护理中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 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 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 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最高体温(38.85±0.68)℃,其中最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 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 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最高体温≥39.0℃、白蛋白40 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CCU病房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导管感染中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锁骨下静脉插管感染率为18.60%,颈静脉感染率为21.18%,股静脉感染率为33.33%,可知锁骨下静脉的感染率最低、股静脉最高。②感染率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关系为正比。③单腔、双腔感染率分别是15.87%、41.67%。④真菌感染率是11.76%,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感染率各是27.06%和61.18%。结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治疗严格缺血性心衰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使病人的免疫机能增强,降低置管时长,提高对穿刺位置消毒及管理护士手部卫生的力度,并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我科近三年来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观察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1月149例血液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置管情况,对两种临时血管通路的留置时间、血流量大小、透析充分性、安全性、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有149例血液透析患者行临时深静脉插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0例,股静脉置管109例。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7.2±11.1)天,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5.9±10.4)天,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可获得稳定的血流量,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充分性用KCV评价,KCV〉1.2为透析充分。颈内静脉置管组KCV均〉1.2,股静脉置管组有5例KCV〈1.2,可能与导管血栓形成有关,经导引钢丝疏通或尿激酶处理后KCV改善,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颈内静脉置管组发生误穿动脉1例,股静脉置管组发生误穿动脉4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血气胸、空气栓塞、明显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置管后发生导管感染26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发生1例(2.5%),股静脉置管组发生25例(22.93%),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深静脉置管建立的临时血管通路均可获得稳定的血流量,透析充分性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颈内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要显著长于股静脉置管,而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故笔者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净化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确诊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后28 d临床结局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27),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66.67%,52/78)、肺炎克雷伯菌(14.10%,11/78)、铜绿假单胞菌(6.41%,5/78)等。存活组与死亡组在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时间、有无高血压、是否气管切开、是否使用多联抗菌药物、有无慢阻肺、有无恶性肿瘤、有无肾脏衰竭、有无呼吸衰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OR=1.411,95%CI=1.095~1.832)、肾脏衰竭(OR=2.287,95%CI=1.272~4.113)、呼吸衰竭(OR=2.858,95%CI=1.789~4.565)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有创通气时间、高血压、气管切开、使用多联抗菌药物、慢阻肺、恶性肿瘤并非其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CU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肾脏衰竭、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置入半永久导管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留置半永久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记录半永久导管出口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菌血症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将出现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其他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特征,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半永久导管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均保持随访1年以上,平均(21.5±8.2)个月,79例置管患者共发生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事件者21例(26.6%),其中置管出口部感染11例,隧道感染8例,导管相关菌血症2例。细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12株(57.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33.3%)]、表皮葡萄球菌[4株(19.0%)]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株(38.1%),以大肠埃希菌[3株(14.3%)]、铜绿假单跑菌[3株(14.3%)]常见;真菌1株(4.8%)。感染组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两组性别、有无合并高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OR=4.211,P=0.001)、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OR=2.910,P=0.003)、低蛋白血症(OR=1.340,P=0.019)是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对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影响较小(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使用半永久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以置管出口部、隧道感染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合并糖尿病、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低白蛋白血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