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以络脉空虚为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病理变化,酿毒伤络则是该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当以通补为宜,补肾为本、痰瘀并治,早期治疗减少脑络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20,(1):83-86
近5年,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集中在瘀、痰、虚三端;辨证方面主要涉及瘀血阻络、肾精亏损、痰浊阻窍等证型,另创新性提出了三元络脑、分期论治等辨证方法;治疗上中药主要涉及补益药、开窍药、活血药等,选穴主要有百会、神庭、中脘、太溪、三阴交等;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液黏稠度等方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虽优势明显,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等均有待制定。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4.
李杨帆  李丽 《北京中医》2011,(6):407-408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相似文献   

5.
络病理论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帆  李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6):407-408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相似文献   

6.
从血管性痴呆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伏邪内生,损害元神;脏气亏虚,痰瘀阻窍;浊毒壅塞,败坏脑络),中药治疗(从痰瘀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络病辨证、从热毒论治),针灸治疗(单纯针灸、电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血管性痴呆本虚是发病的基础,标实是致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关键,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归属于中医"痴呆"范畴,脾肾两虚为病机之本,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迁延日久,入络酿毒,郁蒸化热,损伤脑络,神机失灵而成痴呆.故泻火解毒为本病常用治法之一,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清热开窍,本文从血管性痴呆"毒损脑络"角度论述了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络脉空虚、络脉阻滞和络脉损伤三个方面探讨了血管性痴呆与络病的密切联系,络病理论可作为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指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络,脑络正常是维系脑髓神机正常状态的基本条件,病机关键为脑络受损、神机失养,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规律符合络病的病机。进一步提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及时参以治络通络的方法 ,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络病理论提出脑之气络与脉络相偕而行,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唇齿相依”,为脑主神明功能的重要基础;提出络气虚滞/郁滞、脉络瘀阻、神识失用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机,有别于现代医学重点关注神经元的研究策略;提出从神经元保护——清除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等病理产物和脑微血管保护——脑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保护、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增加脑血流2个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必要性。在“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指导下研制的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具有微血管保护优势,可发挥血管保护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认知障碍相关疾病,可为从神经-血管保护全面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方法: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病理基础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其中医微观病机特征。结果:提出了病位在脑络,络脉空虚是其病理基础,络脉瘀滞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等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共病脑小血管病(CSVD)增加患者的不良预后,阐释二者共病的机制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血管在解剖形态、生理病理上与中医学“络脉”具有同一性,因此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中西医对二者认识的病机理论和研究进展,提出二者病位均在脑络,属本虚标实。共病的主要病机以元气亏虚,脑络空虚为本,对应现代医学的内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障碍;以脑络瘀阻,脑络闭塞,毒损脑络为标,对应现代医学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低灌注和毒性代谢产物损伤脑白质。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二者共同的病机,可望探索建立中医药治疗的理法方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明显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前景。根据血管性痴呆主要病机为肾虚髓海失充为本,痰瘀上蒙清窍为标,确立基本治法补肾活血、化痰醒脑。临床论治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主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心脾两虚3型,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祛邪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医对血管性痴呆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尤其以祛邪法为主的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祛邪法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法则之一。本文概括了近十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治法及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痰瘀浊毒邪气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密切,故祛邪法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益气升阳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早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VD早期的病因病机是"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虚阳上浮,脑络瘀阻,脑髓失养",治疗宜以"益气升阳活血"为基本方法。并对体现该治则的脑通复方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的现代机制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备和中医药干预实验研究两大方面的进展。动物实验模型主要采用微小栓子栓塞阻断法、双侧颈总动脉及四动脉结扎法、血管阻断法等造模,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主要从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相关神经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进行研究。血管性痴呆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将从单一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向着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疾病的复杂模型转变,利用基因技术有可能造出更加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科学性、有效性将在基因水平上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19.
蔡建伟 《中医杂志》2006,47(10):786-787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认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从五脏着眼,明察正虚邪实;二是从痰瘀入手,区分标本主次;三是辨证不忘辨病,旨在增智健脑。这些特点对临床进一步研究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昊  邹勇 《光明中医》2020,(24):3974-3976
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邹勇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邹勇教授指出本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瘀血阻络、痰蒙脑窍为标,脑窍失养,髓海失充导致神志障碍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神机失用,肾精衰少、髓海失充为本病基本病机,提出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痰、活血通络、开窍醒智治则。邹勇教授在学习古代医籍的基础上,结合该病的病机,选择孙思邈"开心散"为基础,创制新方醒智颗粒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