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行硬膜外麻醉患者60例,记录患者术后1 d、3 d、15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腰痛、酸胀感受、尿潴留、头痛及穿刺点压痛等情况。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中,第1天、第3天出现2例尿潴留;术后1 d、3d出现神经刺激征3例,术后15 d症状完全消失;术后1 d出现穿刺点腰痛、压痛及腰酸胀感5例,术后3 d上升至10例,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术后1 d出现头痛1例,术后5~10 d消失,且随访前未出现再次头痛症状。结论:妇产科给予硬膜外麻醉患者,可减少血流动力学干扰,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并发症,需积极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后并发症临床特点,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妇产科手术行PCEA患者416例,其中产科289例,妇科127例,选择直入穿刺法,通过门诊随访,记录产妇行PCEA术后第1、5、10d及1个月、3个月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情况。结果行PCEA术后产妇,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头晕头痛、神经根刺激症、穿刺点压痛及腰痛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妇产科手术行PCEA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病程较长,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硬膜外麻醉后腰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术后疼痛,其发生率通常可高达44%[1],约3%~11.5%的硬膜外麻醉后腰痛将长期不能缓解,给患者造成了重大的身心创伤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祛痹镇痛方治疗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各种手术经硬膜外麻醉后1周内出现腰痛病人,60例患者中行普外手术20例、骨科手术者33例、泌尿外科手术者7例。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腔连续输注法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6年以来 ,我院对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出现严重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经对症治疗及硬膜外腔单次填充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硬膜外腔连续输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 3例 ,术后头痛时间 7~ 11天 ;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 ,有原穿刺点硬膜外腔单次自体血和右旋糖酐填充史者 9例 ,未经填充治疗者 14例。治疗时取原穿刺点下一椎间隙行硬外腔穿刺 ,向头端置管 ,固定导管。导管接头连接输液器 ,平卧位滴入生理盐水。输注速度 30~ 35滴 /分。当患者自感双下肢微涨时停止输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临床上多在术中及术后采用去枕平卧的体位,这给许多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加重患者的痛苦,其采用也存在争议。笔者观察了硬膜外麻醉手术术中及术后去枕及置枕对患者体征、感受及对头痛、头晕、腰痛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腰椎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急诊下肢骨骨折的优点。方法 2 31例急诊下肢骨骨科手术患者均采用L2—3 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确认成功后用2 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即注入布比卡因,注药完毕拔出腰穿针,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置入硬膜外导管3cm。结果 本组CSEA穿刺成功2 2 7例,4例于腰椎麻醉(SA)或硬膜外麻醉(EA)下完成手术,总成功率为98%。其中2例因SA穿刺中未见脑脊液回流,而改在EA下完成手术;1例因SA后硬膜外置管困难而改在SA下完成手术。置硬膜外导管连接术后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CSEA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可连接术后镇痛泵及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同时也减少了脊椎麻醉后头痛的发生率,可视为下肢骨骨折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临床下腹部以下手术应用较多的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可控性相对较强、机体损伤度小、阻滞满意等优点,但易出现腰痛、头痛、穿刺点压痛等并发症~([1]),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腰部疼痛,可持续数天,严重者持续数月,发生率约为44%。主要原因为麻醉后腰背部棘间韧带及棘间肌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因长期牵拉受到损伤,修复较慢,引发持续性腰痛~([2]),损伤引起无菌性炎  相似文献   

8.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笔者旨在观察电针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牵拉反应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50例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ASA~级,年龄31~4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为电针穴位刺激加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2 观察方法2.1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为T12~L1间隙和L3~4间隙,局麻药成分为1%利多卡因加0.15%地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混合液,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水平。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科手术后发生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产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发生寒战的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正常,患者感觉舒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不同麻醉方法的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将110例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产妇使用0.1%~0.15%的氯胺酮(20~30mg)混合2%的利多卡因(400mg),穿刺点选择T12-L1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使用2%的利多卡因(400mg),穿刺点选择L2-L3行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产妇的肌肉松弛度、NRS评分、镇静深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0.1%~0.15%的氯胺酮(20~30mg)混合2%的利多卡因(400mg),穿刺点选择T12-L1行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妊娠合并心衰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05年9月—2009年10月对23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行剖宫产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取左侧卧位将上半身抬高30°~45°,选L1-2或L2-3为穿刺点,向头端置管3~4cm。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麻醉后心脏前后负荷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心衰患者剖宫产术安全可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12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进行腰麻的应用经验。方法:112例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左侧卧位后取L3~L4脊椎间隙为穿刺点,使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穿刺包在腰穿成功后,所有产妇使用1ml 0.75%布比卡因药液加1ml注射用水配制的2ml等比重药液,全部注入蛛网膜下腔。全部病例的注药速度在10~15s,注药完毕后退出腰穿针,向头端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4cm,每分钟测定1次感觉阻滞平面,当麻醉平面不够时,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2%利多卡因5~7ml以完善阻滞平面。每2min间隔监测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变化。术毕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术后止痛。术后24h随访有无头痛等并发症。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积极干预并维持血压基本稳定。结果:全部112例急诊剖宫产手术,其中有107例麻醉镇痛效果极好,腹肌松软,患者术中安静无反应。仅5例镇痛及腹部肌松效果稍差、有轻微牵拉痛,经硬膜外导管注药及静脉强化给药,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术前、术中SPO2无变化,均维持在96%以上。有43例术中发生低血压,但多不严重,且持续时间较短,经加快输液速度和静注麻黄碱多能恢复正常。结论: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用于急诊剖产宫产术具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实施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老年手术患者,本组老年患者手术前须肌注鲁米那纳,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严密观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并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术中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术后随访无恶心、呕吐、头痛、腰背痛等现象。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以及肌松疗效好,而且具有术中局麻药以及静脉用药少等优点,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对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有26例,占52.00%;对照组有39例,占7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而言,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痹镇痛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曲马多100 mg,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痹镇痛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痹镇痛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硬膜外麻醉实施手术。结果70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优56例,良13例,优良率为98.6%,49例(70%)出现血压下降,经过加快输液和麻黄碱处理,症状明显好转。3例上胸段脊柱手术患者有胸闷、呼吸苦难者,通过面罩辅助呼吸,保证SP02在98%-100%。结论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手术应用后,麻醉效果较为明显,血液降低和SP02降低经处理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行两种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患者进行抽样,选取将要择期进行开腹手术老年患者428例,其中310例患者术前采取全麻,其镇痛方式为术后静脉镇痛,另118例患者采取全麻并硬膜外麻醉,镇痛方式为硬膜外镇痛。在患者手术前一天和术后一周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验,做好数据记录和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结果:428例患者中完成该项神经精神测验的有412例,全麻组310例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障碍96例(30.97%),复合全麻组118例患者中有认知障碍35例(29.6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和镇痛方式差异并不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形成明显影响,不同方法之间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非心脏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及经验教训。方法:32例患者年龄42~89岁,住院期间均确诊为陈旧性心梗,距手术时间最短6个月。25例实施全身麻醉,诱导选依托咪酯、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5例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2例为硬膜外麻醉。全麻组有1例为术前休克,心衰术中并发肺水肿,于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脏手术,单纯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正确的选择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及有效的术后镇痛,严格的术中麻醉管理以及充分术前准备和内科的系统治疗为尽早手术和手术安全性创造条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方法,并给麻醉处理的安全有效提出了新的挑战。方法:选择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中抗凝采用肝素化,术后未用抗凝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行开放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病变累及全身的大血管疾病,对麻醉要求较高,术中管理困难,硬膜外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本组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并且无一例围术期并发症,另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雷露  郭文涛  曾智辉  刘晓彬  李一兵 《河南中医》2012,32(10):1346-1346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生肌玉红膏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2例行切除伤口开放术,1例行切除部分缝合术,术后予生肌玉红膏纱条填塞引流.结果:3例中,2例分别于第22天、第28天自然愈合,1例于第26天由肉芽组织填充愈合.结论:手术结合生肌玉红膏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