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观察三棱针穿刺放血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偏瘫侧肢体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偏瘫侧肢体膝关节骨挫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三棱针穿刺放血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B组采用三棱针穿刺放血疗法治疗,C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并参考膝关节HSS评分评定行走功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B组的活动性疼痛改善及行走功能优于C组(P 0.05),A、C组休息痛改善优于B组(P 0.05)。结论三棱针穿刺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挫伤活动性疼痛疗效明显,而中药熏洗治疗休息痛有优势,二者结合能提高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熥药结合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熥药结合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组72例(治疗组),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组68例(对照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P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等进行分析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VAP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06%,对照组总有效率77.9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熥药结合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结合三棱针放血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荨麻疹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血疗法结合三棱针放血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轻微嗜睡感患者4例,但对治疗效果无影响,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血疗法结合三棱针放血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贴敷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3例四肢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贴敷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疼痛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切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加快肿胀消退,减轻疼痛症状,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肢体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2019年我院收治的16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贴敷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血流动力学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动以及疼痛指标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疼痛感觉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贴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早期肢体疼痛肿胀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良好,还能够降低疼痛感,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伤敷愈敷神阙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伤敷愈敷神阙穴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228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伤敷愈敷神阕穴外治,对照组采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分别观察两组肿胀消退、疼痛缓解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对疼痛的缓解,伤敷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伤敷愈在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伤敷愈敷神阕穴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给药途径独特,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与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老年四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观察组将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敷在患者骨折局部皮肤上。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在治疗后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局部肿胀与疼痛缓解要优于对照组的情况。结论:在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与疼痛的过程中,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可以使患者的疼痛与肿胀得到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穆学敏 《光明中医》2016,(15):2197-2198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68例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及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肢的肢体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长春红药胶囊治疗外伤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外伤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22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春红药胶囊口服和外敷,对照组采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分别观察两组肿胀消退情况和疼痛缓解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对疼痛的缓解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用药期间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长春红药胶囊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棱针配合维吾尔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三棱针放血,加拔罐、维药成熟剂、清除剂内服。结果:总有效率95%。提示:三棱针放血、拔火罐可祛除淤血,维药成熟剂、清除剂可使体内的致病物质清除体外,达到扶正固本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运用区组的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52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评定2组临床疗效、肿痛症状消除、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 d、2 d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 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应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起到止痛、消除肿胀的作用,提升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退黄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四肢闭合性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退黄散外敷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骨折后1d肿胀、3d肿胀和疼痛程度、7d肿胀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后1d肿胀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实验组骨折肿胀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d实验组骨折肿胀消退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退黄散具有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疼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骨折愈合与疼痛肿胀的影响。方法:14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补肾接骨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4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肿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有助于四肢骨折后骨折愈合,改善疼痛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肟及物理疗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汤进行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肿胀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肿胀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服用活血止痛汤,可明显缓解肢体的肿胀及疼痛情况,且术后疗效显著提升,骨痂生长时间加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松筋针结合拔火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松筋针结合拔火罐治疗与对照组40例以常规封闭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77.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梨状肌综合征采用松筋针结合拔火罐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见效快,疗程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湿敷联合持续加压冷疗治疗四肢骨折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前来就诊并收治住院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传统冷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活血通络汤中药湿敷联合持续加压冷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肿胀、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5、7天,干预组肢体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1、3、5、7天,干预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通络汤中药湿敷联合持续加压冷疗治疗能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患肢肿胀、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炎和消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消肿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涂擦消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具有消肿快、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新宁 《光明中医》2016,(10):1470-147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护理、中药涂擦、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进行对比,中医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能明显消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促进伤口修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续断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3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续断接骨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1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4%显著高于对照组82.65%(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肿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续断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以加快骨折愈合,减少疼痛和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