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磊 《双足与保健》2018,(3):131-13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偏瘫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0 d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周期性充气加压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血栓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骨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周期性充气加压,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血流情况及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肢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每日股部周径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 0.05),股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及血流量(BF)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采取周期性充气加压,能改善患者肢体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CU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ICU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化护理联合干预,观察行不通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和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ICU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工作中,对其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骨创伤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骨创伤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所选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析2组骨创伤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股静脉血流量、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较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脊柱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明显加快,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更快,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压疮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可明显降低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康复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康复组则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30例女性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有1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4.62%。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高脂血症、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是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受到高脂血症、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双下肢按摩。结果记录两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有利于提高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临床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治疗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开展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隙式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预防措施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54.1±9.3)cm/s、股静脉平均速度(32.6±6.0)cm/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46.7±8.1)cm/s、股静脉平均速度(27.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单一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单一组,另一组为采取丹参多芬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每组37例,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凝血原时间显著高于单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0%,单一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22%,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25.61±6.11)cm/s,单一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18.49±6.49)cm/s,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以2015年11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拟)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相对于对照组的14%要低(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72 h和120 h的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行骨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活动后测量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1.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下肢股静脉流动速度,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 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7±2.58)分,低于(72.56±2.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2 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腘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更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 5、9.998 5、10.145 8,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利于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长安医院100例妇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5 d的各项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 d、3 d及5 d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30例,术后当天1次以后每天两次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连服7d。对照组30例,于术后当天及以后每天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两组患者术后第2、7d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术后第7d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并探测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2组患者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无差别;术后7d,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慢,以对照组为甚。中药组术后1周全血粘度下降,并低于术前水平,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仍高于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只有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其它各指标仍高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量也比对照组稍减少。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很好的预防TKA术后DVT形成,其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子宫全切术住院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需行机械通气患者92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干预,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10 d后D-2聚体检测,研究组(2.59±1.7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股静脉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D-2聚体水平,加快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降低偏瘫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偏瘫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8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1组、2组偏瘫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试验1、2组偏瘫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试验2组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试验2组、干预后相关指标优于干预前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护理期间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可以成功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