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且自愿的条件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结合NIPPV治疗,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皆有改善,但观察组在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提高血氧分压(PaO_2)、pH以及改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PaCO_2、呼吸频率,提高PaO_2,缩短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不需立即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灌洗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NIPPV);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血气分析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4天灌洗组WBC、中性粒细胞率、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灌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观察第7天X线示胸片炎性病变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灌洗组有创通气上机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不需立即行持续有创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联合BAL治疗较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气管镜+NIPPV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后pH值、气管插管率、心率、体温、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NIPPV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48 h后pH值及治疗7 d后心率、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8 h后血气指标、治疗7 d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IPPV联合支气管镜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pH值、心率、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降低VAP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英德市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气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拉舒利迭联合无创机械通气(Bi PA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利迭联合Bi PAP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Bi 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病症积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病症积分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结论:采用舒利迭联合Bi PAP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扩张支气管、化痰平喘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化州市丽岗卫生院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R、RR、动脉血液Pa O2、Sp O2、Pa CO2、p H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喘固本汤联合双水平无创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双水平无创BiPAP技术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平喘固本汤联合双水平无创BiPAP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和PaO_2值均有所升高,PaCO_2有所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PH值和PaO_2均较对照组高,PaCO_2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7.1%)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8.6%),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固本汤联合双水平无创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用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尢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存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pH,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之上能显著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第1 d留取试验标本后即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5 d观察患者肠鸣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内毒素水平,记录患者ICU住院天数,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第1、3、5 d肠鸣音改变、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肠鸣音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 d肠鸣音、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 d治疗组肠鸣音改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改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 d治疗组肠鸣音改变、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改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ALT、Cr及BUN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能改善重症COPD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采用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6例2017-2019年本院接收的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28例列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另28例列为观察组,加用NIPP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物联合NIPPV治疗能够改善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均予氧疗、营养支持、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及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相关血清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PARC/CCL1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肺SP-D、PARC/CCL1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上述3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NIPPV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并对SP-D、PARC/CCL18等指标有改善作用,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韩丹萍  陆雯  徐锦 《新中医》2020,52(17):143-14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腹内压、肠鸣音、腹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腹内压、肠鸣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内压、肠鸣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腹围、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围、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腹内压过高症状,改善患者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药物加常规鼻导管吸氧,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行NIPPV。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室率(HR)、动脉血pH、p(O2)、p(C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3 h,24 h和48 h后的pH、p(O2)和Sa(O2)上升更明显,p(CO2)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气管插管率分别为15%及38%(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血气指标,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尽早给予NIPPV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乳酸(Lac)变化情况,统计2组行有创机械通气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HR、RR、p H、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NT-pro BNP、Lac水平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行有创机械通气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NIPPV可迅速而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保护心肌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h后血气分析中PH、PCO2、PO2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并降低了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