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和医疗分队官兵集训期间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预测作用,为部队维和官兵的心理选拔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14年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官兵集训前一天(前测)和集训结束前一天(后测),采用Connor 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来自不同单位的63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两次测验的CD总分分别为(78.35±18.06)分和(81.05±17.93)分;2两次测试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心理健康(SCL-90)状况较好。3心理弹性(前测)和心理健康(前测)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后测)和心理健康(后测)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集训期间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维和官兵心理弹性对其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于院前急救平台,如何提高平战时卫勤人员的急救技能及效果。方法以武警某部医院急诊科与卫勤分队联合培训的75名卫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院前急救平台为实训基础,培训卫勤人员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如各种常见急救技术、现场救护技能、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现场急救心理素质等,并比较培训前后卫勤人员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以评估应用院前急救平台培训的有效性。结果卫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分别为(61.5±7.0)vs(93.3±1.3)分、现场救护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68.2±6.3)vs(94.2±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5,P0.05;t=35.25,P0.05)。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各种急救技术、仪器设备使用等考核合格率显著增加(χ~2=51.92,P0.05)。结论院前急救平台是提高卫勤分队急救技能、保障基层部队官兵健康及整体素质的有效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和现场自救互救常识掌握情况,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平顶山市3所高校大一新生1500名,利用暴力恐怖袭击行为量表评价大学生相关应对行为,采用国内外权威相关试题库测试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现场演示等手段干预1年后重复上述评价和考核,比较干预前后结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个人准备行为得分分别为(13.11±5.79)和(27.02±13.71)分,信息寻求得分分别为(4.08±1.85)和(6.35±2.77)分,规避行为得分分别为(5.66±2.49)和(10.31±5.18)分,自救互救常识考核得分分别为(41.83±12.33)和(69.74±20.17)分,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8,25.71,30.46和44.50,P值均<0.01).干预前后不同性别、城乡、地区大一新生应对行为和自救互救常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和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在干预前均不理想,科学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现实要求仍有差距,进一步完善干预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法对医学生急救技能的培养效果。方法选择本校2006级34名军医本科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实战考核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员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调查问卷中的各项目更为认可(P<0.01)。结论急救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法能切实提高医学生的急救实践能力,可为完善急救医学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妇女中的性工作者是一个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描述和比较该人群焦虑心理状况:探讨影响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特殊女性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对170名特殊女性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顶后SAS量表测试。结果:特殊女性人群组SAS平均得分为(51.97±10.8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51.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得分(41.85±10.91)(P<0.01)、症状阳性率17.79%P<0.01。两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特殊女性人群SAS平均得分为(49.73±11.74),阳性率为42.35%,低于干预前(P<0.05/P<0.01),但分别高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P<0.01)。未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特殊女性人群SAS得分的影响(P>0.05)。结论:特殊女性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帮教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消除其顾虑。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干预效果,探索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学校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依据要求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干预组,聘请专业人士对于预组进行为期1 a干预,以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抽取部分学生现场模拟考核方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1.6%,13.1%,29.4%,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1.9%,2.2%,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2.7%,6.9%,仅干预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现场考核知信行综合得分分别为(18.14±6.43)、(18.10±5.85)、(20.13±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1,P<0.01).小学低年级3组间现场考核得分无明显差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3组间现场考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场考核得分分级比较,得分≥60分的比率性别、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干预组均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使正向行为有效改善.安全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安全技能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初中阶段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并评价医院新入岗职工和硕士实习生对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自行设计CD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由入岗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无记名答卷,对CD相关知识进行考核,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干预,培训结束后再次考核,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考核结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488名研究对象考核成绩中位数为65(50,75)分,干预后454名研究对象考核成绩中位数为90(80,95)分,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考核前后人员性质对考核成绩均有影响,新职工成绩高于硕士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对CD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多元且系统的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医院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对CD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医院岗前培训内容有必要加入CD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相关知识水平与遵医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2012年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与生活护理干预,1月后,比较2组患者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与服药、定期复查的遵医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慢性乙肝相关知识得分,观察组护理前为8.23±2.16分,护理后为18.78±1.48分(P<0.01);对照组护理前为8.65±3.37分,护理后为12.19±1.71分(P<0.01);2组护理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每天按时服药、每次按量服药、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者所占比例,护理前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P<0.01)。[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长程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慢性乙肝相关知识水平与服药、定期复查的遵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社区保健人员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父母利用保健服务的意识,改善儿童父母养育行为,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方法:对干预前后及干预地区与对照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利用情况和母亲养育行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时比较显示,项目终期儿童母亲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育儿知识的比例均较高(P<0.04-0.01),项目终期儿童定期体格检查率有显著提高(P<0.01),母亲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所增加(P<0.01)。母亲养育知识态度得分均数高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P<0.01),母亲教育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P<0.00)。结论:社区健康干预提高了项目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能力,增强了母亲利用服务的意识,母亲养育行为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并提高我军官兵的止血技能。方法对2 200名官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和现场干预研究。结果示教前官兵止血知识缺乏,技能不够熟练。示教后官兵止血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努力提高官兵止血技能,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做好准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调查地区户籍与流动8月龄婴儿的喂养及营养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户籍儿童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在北京某社区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排除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缺陷及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的所有8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问卷收集婴儿喂养及营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本市和流动人口婴儿6月龄内辅食添加率分别为52%和65.1%(P<0.05),早开奶率分别为41.8%和21.9(P<0.05),最小膳食多样性分别为57.7%和36.7%(P<0.05),奶瓶使用率分别为78.6%和54.4%(P<0.01)。本市和流动人口婴儿年龄别身长(LAZ)均值分别为0.93±1.071和0.54±1.130(P<0.01),年龄别头围(HCZ)均值分别为0.44±0.910和0.11±0.978(P<0.01),低体重率分别为0.5%和4.1%(P<0.05),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7.6%和47.3%(P<0.01)。母亲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本市户籍优于流动人口(P<0.01)。结论 调查地区流动人口8月龄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存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在专科收集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1.5~5.5岁之间)孤独症患儿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采取诊断评估后,按照患儿特征制定个别化的教育干预治疗计划,治疗中采取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构化教育(TEACCH)及关系发展干预(RDI)相融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并强调家庭参与到患儿的治疗干预中。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干预疗效评估。 结果 60例患儿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79.83±16.98)分下降到(46.82±6.95)分,量表中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四个分项目得分都明显下降,且<3岁干预组在语言、社交、行为上的分数下降较>3岁干预组更甚;SM由训练前的(7.43±1.16)分提高到(8.87±1.06)分,<3岁干预组提升优于>3岁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综合干预,孤独症儿童在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及生活适应能力上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尤其是3岁前进行干预的孤独症儿童能力提高更为明显。 结论 综合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孤独症症状及改善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以贵阳、昆明两地336名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流动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得分为2.06±0.67, 社交焦虑得分为6.90±3.84, 害怕否定评价分量表得分为4.55±2.70, 社会回避苦恼分量表为2.37±1.87, 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42±0.69。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 与父亲偏爱呈显著负相关(P<0.05), 与父亲和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交焦虑与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P<0.01), 与父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人格特征和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提高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德阳市823名社区居民,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院前急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为(9.75 ±2.83)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5个维度的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电话维度正确率为98.8%,意外伤害急救维度正确率为62.8%,气道异物急救维度正确率为47.1%,创伤急救维度正确率为20.3%,心搏骤停急救维度正确率为11.6%。15个条目中急救电话正确率最高为98.8%,心肺复苏术正确率最低为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整后模型R2=0.481,F=142.176,P < 0.01),以上人群急救知识得分都相对较高。
  结论  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与有关机构应探索并建立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模式,加大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扩大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职业和学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建立居民自救互救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焦虑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生的影响,为提高产前保健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产检和分娩的产妇中选择具有产前焦虑症状者22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10例,同时选取220名正常产妇作空白对照。干预组定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另两组常规产检随访至产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各组产妇焦虑状况,记录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接受干预后焦虑标准分显著降低(P<0.001);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孕妇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 390±510)g和(3 480±480)g,明显高于非干预组(3 070±61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 非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P=0.031)。 结论 孕妇产前焦虑情绪对新生出生体重存在不良影响,导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前焦虑,从而减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两种评价方法对调查地区户籍和流动8月龄婴儿的喂养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喂养行为,为制定研究地区婴儿的喂养指导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对两种指标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在北京某社区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服务,排除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先天缺陷及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的所有8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问卷收集婴儿喂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本市和流动8月龄婴儿在6月龄内辅食添加率分别为52.0%和65.1%(P<0.05)。8月龄婴儿喂养指数得分均值本市和流动分别为12.42±2.24和11.41±2.18(P<0.001)。喂养指数合格率本市大于流动(P=0.001)。喂养指数各分项中,过去24 h奶瓶喂养指数本市小于流动(P<0.001),过去1周食物添加频率中,奶类、鱼虾类、禽畜肉类、蔬菜水果类喂养指数本市大于流动(P<0.01)。婴儿早开奶率、最小膳食多样性、曾经母乳喂养率,本市均好于流动人口(P<0.05)。所有母乳喂养婴儿的最小合理膳食率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婴儿(P<0.01)。结论 调查地区8月龄婴儿喂养情况本市好于流动,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两种评价方法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家长情绪状况及其相关性,为多方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8-11月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儿童中招募诊断为DD的儿童45名作为病例组,同期按性别、年龄、年级匹配正常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由主要抚养人填写自编社会人口学量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段云  刘敏  赵欣  高晓凤 《现代预防医学》2022,(11):2059-2064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专业人员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抽取该省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319名专业人员,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其应对能力现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秩和检验和秩相关分析影响专业人员应急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 319名CDC专业人员8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平均得分在2.55~3.08分之间,有7个方面的平均得分低于3分(满分为5分)。不同级别CDC专业人员的8个方面应急能力(包括分析评价能力、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技能、交流沟通技能、文化知识技能、社区实践技能、公共卫生基础科学技能、财政预算和管理技能、领导和系统思考技能)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次为:H=12.159,P=0.002; H=22.784,P<0.001; H=26.253,P<0.001; H=24.694,P<0.001; H=34.816,P<0.001; H=23.661,P<0.001; H=12.144,P=0.002; H=21.509,P<0.001)。省级CDC专业人员8个方面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区县级CDC专业人员,且有6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巿级CDC专业人员,巿级CDC专业人员有2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区县级CDC。专业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近一年参加应急处置培训的级别与其8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 该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一般,市级、区县级CDC专业人员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差; 今后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尤其是高级别的应急处置培训,提升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