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臭椿皮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延胡索乙素(2),马兜铃酸内酰胺AⅡ(3),槲皮素(4),阿魏酸(5),齐墩果酸(6).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瑶族草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小紫金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2),没食子酸乙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和儿茶素(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茎和叶的70%乙醇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方法及文献资料查询来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东紫珠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药倍半萜内酯D(1),丁香酸(2),黑麦草内酯(3),荆芥内酯(4),4-羟基苯甲酸(5),4-羟基苯甲醛(6),日本金粟兰内酯A(7),1R,8-二羟基薄荷醇(8)。结论: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而丰富斑叶兰的化学成分,为斑叶兰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斑叶兰干燥全草10 kg,85℃下用95%乙醇回流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浸膏,再将粗浸膏混悬于蒸馏水中,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色谱填料和半制备高效液相对斑叶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MS等各种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斑叶兰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间苯三酚三甲醚(2),3,4-二羟基苯甲酸(3),4-羟基苯甲醛(4),4-羟基苯甲酸(5),槲皮素(6),香兰素(7),胡萝卜苷(8),腺嘌呤(9),腺嘌呤核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斑叶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水团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瑶族草药水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水团花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从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arra-cen in(1),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2),莫诺苷(3)。其中化合物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亦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玉竹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2),顺式-3-己烯醇-β-D-葡萄糖苷(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4),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5),芹菜素(6),金圣草黄素(7),腺苷(8),肥皂草苷(9)和异牡荆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竹叶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卡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现代分离方法和色谱技术,对阿卡如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阿卡如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6个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分别为3,4-Di-(3-methoxy-4-hydroxyphenyl)tetrahydrofuran(1),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3,3'-dimethoxy-8,9-epoxylign-4,4',9'-triol(3),2S,3S,4S-2-羟基-3,4-二-(3,甲氧基-4-羟基苄基)四氢呋喃(4),2-(3,4-次甲二氧基苄基)-3-(3-甲氧基-4-羟基苄基)-1,4-丁二醇(5),2R,3S,4S-2-羟基-3,4-二-(3,4-次甲二氧基苄基)四氢呋喃(6)。结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5,首次从该植物主干和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6。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地蚕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苷(1),异类叶升麻苷(2),对羟基苯甲酸(3),latifolicinin C(4),papuline(5),亚油酸甲酯(6),α-亚麻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尿嘧啶核苷(9),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为首次从地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丝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eniculace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丝叶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丝叶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醇(1),2,4-二羟基苯乙酸乙酯(2)和β-谷甾醇(3).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见血清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见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将见血清药材粉碎,用95%乙醇在85℃下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总浸膏,再将其用蒸馏水分散,然后依次用等体积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运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单体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见血清95%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4),顺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5),豆甾-4-烯-3-酮(6),橙皮内酯水合物(7),花椒毒酚(8),橙皮油内酯烯(9),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香草酸(11)和对羟基苯甲醛(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羊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脉羊耳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漾濞泡核桃青皮中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方法对漾濞泡核桃青皮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2D-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枫杨素(1),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苯基)-3',4″-环氧-3α-庚醇(2),枫杨素(3)和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3α-庚醇(4)。其中,化合物1(二氢枫杨素,dihydropterocarine)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色谱技术分离,运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2),槲皮素(3),山奈酚-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4),反式-6-O-阿魏酰鸡屎藤次苷甲酯(5),2-羟基-3-甲基蒽醌(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结论化合物1,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β-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1)、羽扇豆醇棕榈酸酯(2)、2,5-二甲氧基苯醌(3)、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4)、1-羟基-6-甲基蒽醌(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咖啡酸(8)、间-甲氧基苯酚(9)。结论: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全草的化学成分,丰富狗牙根的化学成分,为狗牙根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狗牙根的干燥全草(20 kg),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通过减压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用水溶解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减压回收溶剂,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的浸膏。采用各种分离技术(包括正向硅胶,反向RP-18,反向小孔树脂(MCI)柱色谱,LH-20羟醛葡聚糖凝胶(sex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HPLC等),对狗牙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1D和2D NMR,UV,MS,CD,ORD)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狗牙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xoarctigenin(1),香草乙酮(2),对羟基苯甲酸(3),(4-hydroxy-3,5-diethoxyphenyl)(3-hydroxy-4-methoxy-phenyl)methanone(4),邻羟基苯甲酸(5),丁香脂素(6),(5S,6S)-5,6-dihydro-3,8,10-trihydroxy-5-(4-hydroxy-3-methoxyphenyl)-6-hydroxymethyl-2,4-dimethoxy-7H-benzo[c]xanthen-7-one(7),木犀草素(8)。结论:该研究从狗牙根全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陈美安  林春花  梁雪 《中成药》2021,(4):939-943
目的研究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Thunb.)Miq.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兰香草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哚-3-甲酸甲酯(1)、大黄酚(2)、大黄素(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芹菜素(6)、木犀草素(7)、圣草酚(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阿魏酸(11)、没食子酸(12)、原儿茶酸(13)。结论化合物1、4~5、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曹俊岭  李国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301-2303
目的:对鹅不食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鹅不食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从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7,4’-O-二甲基双氢山柰酚(1),莺尾甲苷A(2),5,8,4’-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3),3-甲氧基槲皮素(4),3-O-咖啡酸-α-葡萄糖酯(5),3-O-咖啡酸-β-葡萄糖酯(6),槲皮素(7),表松脂醇(8),粗毛豚草素(9)。结论:化合物1~3,5~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两头毛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头毛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uberosenol A(1),suberosenol B(2),suberosenone(3),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4),阿魏酸(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菊科(Asteraceae)旋覆花属(Inula L.)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exD.Don)DC.干燥根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确定羊耳菊根的有效抑菌部位。方法羊耳菊根的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活性追踪的方式,结合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其不同萃取相及不同硅胶层析段位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通过对比羊耳菊根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相以及不同分离段位的抑菌活性,可知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的抑菌效果最强,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9∶1)提取物次之,在浓度为2.0 mg/μL时,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抑菌活性与红霉素的抑菌活性最为相近。从氯仿∶丙酮(10∶0)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蔓荆子黄素(1),12-demethylmulticauline(2)和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3)。结论本研究首次确定羊耳菊根中抗菌有效部位为羊耳菊根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分和(9∶1)部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为继续分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与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