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12月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开展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1 256.89±135.83)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2.59+13.5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50.0%、100.0%、89.7%、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操作便利,具有无创性,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同时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同对照组(41.2±12.4)ng/L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观察组(674.3±186.2)ng/L的水平值明显已经超出了临界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时,可以通过对比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患病,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为(4.30±0.26)mg/L,对照组为(0.43±0.07)mg/L;观察组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94.0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100.00%。结论 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突出,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Child-Pugh A级23例,B级56例,C级2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hild-Pugh各分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根据有无腹水和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别将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及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中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0.046)μg/L、(1.647±0.047)μg/L、(1.727±0.05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67±0.3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10±0.404)μg/L,无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890±0.036)μg/L,腹水组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561±0.372)μg/L,生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97±0.548)μg/L,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246.52±124.52)g/L,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8.52±12.75)g/L,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100.00%,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指标水平明显高出正常值,因此能够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的有效方式,加之其在便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发挥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20例DVT患者资料,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235.68±56.28)μg/L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4012.52±1749.26)μg/L更高(P0.05)。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DV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47.83%、100%;作为DVT预测因子,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99%。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能够动态检测、无创、快速等优点,可作为DVT排除试验,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进展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8例分为一组,小细胞肺癌19例分为二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统计25例健康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对照组。结果: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健康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一组患者显著高于二组。一组患者化疗后有效(pw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为1024.81±577.08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观察疴隋、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9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的诊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其他诊断方式确诊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螺旋CT、MR1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于我院治疗的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相近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20例)在PFNA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相关观察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0时,观察组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2、T3、T4、T5时,观察组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2.53±0.10)mg/L、(2.02±0.22)mg/L、(1.75±0.22)mg/L、(1.12±0.06)mg/L、(0.39±0.02)mg/L以及骨痂生成时间(10.48±1.06)周,骨折愈合时间(11.08±1.73)周,下地时间(13.20±1.43)周,负重时间(75.16±3.41)d,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2.70±0.12)mg/L、(2.82±0.11)mg/L、(2.63±0.20)mg/L、(1.52±0.13)mg/L、(0.62±0.03)mg/L以及骨痂生成时间(13.52±1.23)周,骨折愈合时间(14.32±1.35)周,下地时间(16.71±1.60)周,负重时间(98.51±4.61)d,并发症发生率(21.05%);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0.30±1.92)分、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4.06±1.68)分、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降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肺栓塞组中高临床概率患者和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时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同时计算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低临床概率患者明显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以0.5 mg/L为阳性界点,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6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55~0.983),阴性预测值为98.8%,阳性预测值为70.7%。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是低临床概率肺栓塞的排除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50例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实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显著,具有极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 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 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脏疾病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对本院68例心脏疾病住院患者(A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B组)进行血浆D-2聚体的检测。结果 :心脏疾病患者血浆D-2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浆D-2聚体水平与心脏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符合研究要求患者128例,结合入组及排除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给予其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治疗,在不同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观察其临床指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以及手术前第1天的D-二聚体浓度无差异(P 0.05);手术后第1、3、5、7日D-二聚体浓度对比,研究组(6.43±0.43)mg/L、(5.62±1.44)mg/L、(3.96±0.82)mg/L、(2.47±0.55)mg/L均低于对照组(6.73±0.66)mg/L、(7.73±1.75)mg/L、(6.82±1.58)mg/L、(4.68±0.41)mg/L;对照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4.06%(9/64),研究组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13%(2/64),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在手术后能够有效地降低D-二聚体浓度,进而降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了发生风险,临床预防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