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阶段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最佳时机。方法 SAMP8小鼠48只随机分成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6月龄电针组和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12只为对照组。电针组均选取"百会""大椎""肾俞",电针频率为2 Hz,每日1次,8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海马区SYN和PSD-95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海马区SYN和PSD-95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均以3月龄电针组最显著(P0.05,P0.01)。结论电针能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区SYN、PSD-95蛋白的表达,改善突触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β-淀粉样蛋白(Aβ)对突触的毒性作用和突触可塑性的角度探讨电针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前期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方法:将12只4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以6只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电针组针刺"百会""涌泉"穴,双侧"涌泉"穴接电针,每次电针15 min,每周3次,连续6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左侧海马Aβ阳性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左侧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右侧海马PSD-95和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电针组海马区可见细胞外的Aβ,但未见团状老年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Aβ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Aβ表达水平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侧海马区PSD-95阳性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左侧海马区PSD-95阳性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右侧海马区PSD-95、SYN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右侧海马区PSD-95、SYN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降低APP/PS1小鼠海马内Aβ的表达水平、升高PSD-95和SYN表达水平,提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海马内Aβ表达,减少Aβ对突触的毒性作用,从而改善其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2Hz、50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Na Cl注射,治疗结束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和穿孔突触比例的变化。结果:(1)AD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P0.01),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空间记忆能力改善(P0.01)且50Hz电针治疗组优于2Hz电针治疗组(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上升(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1),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增厚(P0.01),50Hz电针组对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改变程度较2Hz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能够调节突触形态可塑性,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且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及扩增BMSCs;大鼠灌胃给药(14.6 g·kg~(-1)·d~(-1)),BMSCs悬浮液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移植后1,3,7,14 d取材,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完整,前后膜轮廓及突触间隙清晰,可见多个突触小泡,均匀分布,模型各组突触数量减少,结构破坏,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扎方组突触数量增多,结构接近正常,可见凹型及U型突触,3,7,14 d组突触小泡增多,14 d组突触间隙增宽。移植组突触超微结构变化与扎方组大致相同。联合组突触损伤明显减轻,突触数量增多,7,14 d可见多个凹型突触,突触小泡明显增多。模型各组SYN及PSD-95较假手术组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各组及扎方、移植各7 d组SYN表达增高(P0.01),扎方、移植各3,7,14 d组及联合各组PSD-95表达增高(P0.01);与移植组比较,联合各组SYN,PSD-95表达增高(P0.01,P0.05),扎方3 d组PSD-95表达减低(P0.01);扎方与联合组比较,联合各组SYN,PSD-95表达增高(P0.01);同组间比较,模型、扎方、移植及联合各3 d组SYN表达较其他组减低(P0.01),各7 d组PSD-95表达达高峰(P0.01),各14 d组PSD表达较3 d组增高(P0.01,P0.05),扎方及移植各14 d组SYN表达较7 d组减低(P0.01)。结论:扎方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MSCs移植后神经元突触结构可塑性,以二者联合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干预损伤后SYN,PSD-95的动态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频率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stiny-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 Hz、50 Hz、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MCAO模型。造模后,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针刺前三里、外关,分别予2、50、100 Hz刺激,1次/d,20 min/次,连续干预21 d。于造模后第1、3、7、14、21天采用Bederson评分法对大鼠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突触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层PSD-95、GAP-4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7、14、21 d,50 Hz电针组Bederson行为学评分[(1.70±0.52)分比(2.40±0.56)分、(1.20±0.65)分比(2.30±0.46)分、(0.70±0.72)分比(2.00±0.86)分]降低(P<0.01或P<0.05),2 Hz、50 Hz、100 Hz电针组大鼠皮层PSD-95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58.67±1.72)、(55.22±2.45)、(60.10±2.49)比(70.87±2.34)]降低(P<0.01),2 Hz、50 Hz电针组大鼠皮层GAP-43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58.89±1.28)、(64.76±3.94)比(53.24±2.58)]升高(P<0.01)。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其中50 Hz电针组效果最显著。电针可调节缺血区PSD-95和GAP-43表达,降低神经兴奋性毒性,增加神经元轴突新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行为学能力及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shan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取腹腔注射D-半乳糖+灌胃AlCl3+一次性注射东莨菪碱法制备AD大鼠模型,用红景天采取灌胃方式对实验大鼠进行干预,并以喜得镇作为对照,观察其干预效果。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SD-95、shank-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1),PSD-95、shank-1蛋白水平下降(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PSD-95、shank-1蛋白水平提高(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明显增高AD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shank-1蛋白水平,从而影响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其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调肾电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海马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及其与突触关键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TSD的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法建立PTSD模型。电针组于"百会""神庭""肾俞"(双侧)穴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21 d。以自发活动、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评价行为学改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核、海马区CREB的表达,运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法验证CREB与突触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自发活动距离减少(P0.01),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自发活动距离增加(P0.05),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海马脑区的CREB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杏仁核、海马区CREB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杏仁核、海马区CREB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结合能力下降(P0.01),与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结合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杏仁核、海马区CREB与PSD95蛋白结合能力提高(P0.05),与SYN、GAP43结合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CREB与突触关键蛋白PSD95结合能力以调控PTSD模型大鼠杏仁核、海马脑区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PTSD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探讨百合地黄汤对焦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组(6.75 mg·kg~(-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8.64 g·kg~(-1))和百合地黄汤低剂量组(4.32 g·kg~(-1))。采用慢性束缚应激(6 h)联合皮质酮(ih, 30 mg·kg~(-1))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症模型,于造模7 d后开始灌胃给药,共给药21 d。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Golgi-Cox染色和电镜技术分别观察突触树突棘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突触结构蛋白突触素1(synapsin-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protein-95,PSD-9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功能蛋白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 SYP)、认知缺陷突触相关蛋白(synaptic Ras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SynGa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树突棘密度及分枝长度均降低,突触数量减少,内部结构损伤明显,synapsin-1和PSD-95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SYP和SynGap表达下降;高剂量百合地黄汤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缓解突触损伤,增加突触synapsin-1,PSD-95,SYP,SynGap蛋白的表达。因此,作者认为百合地黄汤能够通过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善焦虑和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智三针"调控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VaD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Va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智三针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VaD大鼠模型,另取12只未造模大鼠为假手术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sd-95和Syp阳性细胞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Psd-95和Sy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在2 d后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而第三象限游泳时间和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与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与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与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CA1区Psd-95和Syp的表达,调控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减少神经元突触丢失,从而达到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突触可塑性与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 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复 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将36 只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仙通络方组(15.66 g·kg-1, 灌胃给药)、K252a 组(50 μg·kg-1,腹腔注射)、芪仙通络方(15.66 g·kg-1,灌胃给药)+K252a(50 μg·kg-1,腹腔 注射)组、胞磷胆碱组(0.054 g·kg-1,灌胃给药)以及溶剂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6 只。术后第3 天开始干预给 药,每日1 次,连续干预12 d。于术后第3、7、14 天采用Longa 评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术后第14 天采用 镀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突触一般结构与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周边组 织中突触可塑性标志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血周边组织 中BDNF、TrkB、CREB 以及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 支数量、树突棘与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模糊,部分突触囊泡出现膨大破损,突触后致密物质减少;突 触可塑性标志蛋白SYN 与PSD-95 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 而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仙通络方组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与突触数量明显增加,突触结构较为清晰,突触后致密物 质与突触囊泡数目增多;SYN、PSD-95、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但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0.05)。与芪仙通络方组比较,芪仙通络方+K252a 组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有所升 高(P<0.01);缺血周边组织神经元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与突触数量减少,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程 度加重;SYN、PSD-95、BDNF 与p-CREB 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而TrkB 与CREB 蛋白表达相当(P> 0.05)。结论芪仙通络方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突触可塑性与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控BDNF/TrkB/CREB 信号通 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头穴透刺结合体针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将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9只为空白组(BC组),其余皆做右侧颈总动脉结扎(rCCAO)模型。造模两周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用偏爱指数(Preference Index,PI)作为量化指标;②进行干预治疗,Z组选择四神聪穴,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太冲穴,每日一次,每次30Min,持续三周,后再用新物体识别检测其认知功能变化,PI作为量化指标;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的改变;④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密度的变化;⑤检测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⑥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SYN,PSD-95的mRNA含量;⑦IHC检测大鼠海马内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Z组新物体识别PI指数升高(P<0.05);Z组HE染色显示大鼠海马细胞结构更完整,排列更整齐;Z组尼氏染色显示大鼠神经细胞密度更大,尼氏小体更多;Z组血清内SOD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Z组大鼠SYN,PSD-95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Z组大鼠海马IHC评分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透刺与体针疗法能够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突触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复元方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线栓大脑中动脉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PSD模型组、氟西汀组、神经复元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干预28 d,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BDNF/TrkB-mRN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突触素I(SYN I)和突触囊泡素(SYNA)的表达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高剂量神经复元方干预后的PS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升,海马BDNF和TrkB-mRNA表达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SYN I和SYNA的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神经复元方组海马神经元突触密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神经复元方可改善PSD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BDNF/TrkB的含量,促进海马突触素I和SYNA等突触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强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百会"与"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每组16只。正常组实验室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于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0.9%Na Cl溶液;其他组采用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15 d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 Hz、30 Hz、50 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穴进行相应频率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选穴与电针组相同,但仅针刺不接电针。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跨越平台次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K-3β、GAP-43的表达。结果:(1)水迷宫测试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3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50 Hz电针组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P0.05)、首次跨越平台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K-3β、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组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50 Hz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GSK-3β、上调GAP-43表达,从而促进突触损伤修复,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50 Hz电针治疗效果优于30 Hz、2 Hz电针组及针刺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百会"和"涌泉"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尼氏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的变化并计数尼氏体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A1区尼氏体阳性的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锥体细胞和尼氏体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改善AD海马组织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皮质及海马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介入时机.方法 SAMP8小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6月龄电针组和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选取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12只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肾俞",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对电针组大鼠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至动物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2 h和造模后6 d Bederson评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6 d海马和皮层SYN IOD值和GAP-43 IOD值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造模后6 d海马和皮层SYN IOD值和GAP-43 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GAP-43和SYN的表达,表明电针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对突触的可塑性具有正向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思维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突触后致密区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β对突触后致密区PSD-95和Shank-1蛋白的改变以及中药金思维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凝聚态Aβ1-42在大鼠海马内注射以建立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区PSD-95和Shank-1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光密度值。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隐匿平台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1);金思维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加(P〈0.01);但与多奈哌齐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实验: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Shank-1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金思维组海马CA1区PSD-95、Shank-1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多奈哌齐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金思维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PSD-95、Shank-1的表达,恢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增强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6.5×10~(-4)g·kg~(-1)·d~(-1))和大补元煎组(13.2 g·kg~(-1)·d~(-1)),野生鼠12只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胃30 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IF)观察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及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BDNF,TrkB,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大补元煎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数量增多,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结论:大补元煎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小鼠海马中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菖蒲郁金汤(CPYJD)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抽动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35只)和造模组(105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制备TS动物模型,随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CPYJD组,每组35只。从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1、28 d,随机抽取7只大鼠,行为学评定后麻醉剥离出纹状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纹状体中SYN、PSD-95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升高(P<0.05),突触致密物厚度、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硫必利组和CPYJD组28 d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SYN、PSD-95蛋白升高(P<0.05),CPYJD组28 d突触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必利组及CPYJD组28 d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SYN、PSD-95蛋白表达升高(P<0.05),CPYJD组28d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与硫必利组比较,CPYJD组14 d刻板行为及7 d运动行为评分升高(P<0.05),21、28 d刻板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28 d运动行为评分降低,28 d突触致密物厚度增大,7、14、21、28 d PSD-9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CPYJD可改善TS大鼠刻板及运动行为,相较于硫必利起效时间晚,但起效后抗抽动效应稳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突触结构及功能,提高SYN及PSD-95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双侧海马注射Aβ1-42的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2Hz、50Hz电针组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氯化钠注射,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成功,各组大鼠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1定位航行试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假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电针治疗组比较50Hz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2Hz电针组组缩短(P0.01)。2空间探索实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50Hz电针治疗组与2HZ电针治疗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