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3种不同表面结构的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及对种植早、晚期失败的影响.方法 选取194例患者(多颗种植牙患者选取较为突出的1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使用的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结构分为BLB组(圆滑柱型)、ITI组(螺旋型)、OSSTEM组(双螺旋型),对比观察各组种植牙临床效果及早、晚期失败情况.结果 早期失败率相比,BLB> OSSTEM> ITI,3种种植体早期失败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的晚期失败率及满意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ITI系统作为最为成熟的临床常规植入种植体,具有良好的早、晚期种植效果,螺旋型种植体能够有效促进骨愈合,具有更为理想的早期效果,但种植体表面结构特点对晚期失败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放射线片评估种植支持的单冠及联冠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59例患者植入87颗种植体,其中BLB种植体单冠修复17颗,联冠24颗;ITI种植体单冠24颗,联冠12颗,行X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联冠的修复方式周边骨吸收值低于单冠修复的值,BLB、ITI两种种植系统的P值分别为0.01、0.037(p〈0.05),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冠的修复方式较之于单冠种植体周边骨质吸收少,远期效果优于单冠的修复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针对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患者,探讨改良盾构术(SS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至 2019 年 10 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 25 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 = 12,传统 SST)与观察组(n = 13,改良 SST),术后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术后 12 个月唇侧 骨吸收量,红 – 白复合美学指数(PES–WE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种植体肩部(IS)1、3、5 mm 水平的唇侧骨吸收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2 个月,观察组患者 PES–WE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单颗牙即刻种植患者, 施以改良 SST 可减少骨吸收,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方法:将平顶山市口腔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受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手术后6、12、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判定后上颌窦内骨增量与牙槽嵴顶骨缺失情况,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评价患者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12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6.9%。上颌窦内可见骨增量患者35例,骨丧失患者1例;牙槽嵴顶骨缺失可见增量患者14例,骨丧失6例。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只有2枚由于适应征选择不当种植体负载失败,另外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通,患者患侧鼻腔发生少量出血。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可靠,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与创伤小等显著优势,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对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陆丰金手指口腔 诊所收治的 86 例美学区拔牙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 例 41 颗牙)和对照组(45 例 45 颗牙)。观察组即刻种植, 对照组延后种植,术后 3 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比较永久性修复 10 个月后,两组种植体存活、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及美学 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差异。结果:永久性修复 10 个月后,观察组种植体存活率、PES 评分、 WES 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对确保种植体存活有利,可缓解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美学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牙列缺损患者83例(共行口腔骨内种植体102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34枚种植体。对照组1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对照组2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并于种植后行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口腔菌斑指数、种植体松动指数、骨接触率及X线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牙列缺损均得以纠正,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1、2治疗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度指数降低,骨接触率较高,口腔骨内种植体更稳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种植修复及配合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联合超声洁治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指数(PD)、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 2组治疗后PD、PLI、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骨体与种植体之间具有更佳的结合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IO系统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韶关市口腔医院接受DIO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共37例,56枚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4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C/I)。修复完成后每年复查,临床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片检测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37例患者56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55枚获得良好骨结合,1枚植体松动。Ⅱ期修复后,经12~36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平均吸收(0.57±0.46)mm,C/I(1.24±0.41)。种植成功率为98.2%。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DI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降低风险,扩大种植适用范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阳春市人民医院口腔科4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以性别、年龄配对选择同期牙周健康行种植修复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定期门诊随访至2017年12月,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修复后6个月、24个月成功率,检查牙槽骨吸收量和牙菌斑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修复后6个月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81.25%、81.82%和81.63%,均低于对照组的94.12%、100.00%和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种植修改后6个月牙槽骨吸收量和牙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为(1.28±0.30)mm,牙菌斑指数为(1.58±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3±0.12)mm、(1.2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远期疗效较差,修复后定期进行牙周维护,以减少牙周炎对种植治疗的预后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前牙区种植中不同类型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前牙缺损且牙槽嵴唇舌向厚度<5mm的患者,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在种植体植入骨床后,同期植入骨立生人工骨粉(CERASRBM),表面盖Resomatrix骨膜.通过临床评价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的变化.结果:所有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后6-12个月,临床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牙槽骨唇舌向宽度较术前明显增宽,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唇舌向及垂直向仅有少量吸收,无种植体失败.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GBR]能有效地对前牙区不同类型的骨缺损进行骨增量,解决骨组织不足的问题,符合种植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阿仑膦酸钠促进骨质疏松(OP)患者种植体骨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诊断为OP合并牙体缺失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种植术后常规治疗,并服用阿仑膦酸钠片,试验组加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即刻、植入后1个月和植入后3个月的骨密度值与种植体稳定性(ISQ值),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口腔种植并发症及3个月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对象总共植入65枚士卓曼种植体,种植体存活率100%。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前一个时间点(P<0.05),提示2组骨密度均有上升趋势。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ISQ值相较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1个月,对照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下降,而试验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上升,2组IS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入即刻和植入3个月,2组IS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百康特 BV 种植系统应用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至 2019 年 6 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的患者 30 例植入百康特 BV 种植体。术后随访 12 个月,通过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X 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法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30 颗种植体成功率 100 %;骨结合良好,无松动、脱落征象,修复 1 年后种植体平均垂直骨吸收量为(0.50 ± 0.26)mm; 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9.20 ± 1.54)分,美学修复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达到 90 %。结论:百康特 BV 种植系统 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缺失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nkylos种植系统应用于下颌种植即刻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下颌牙列缺失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9例采用Xive种植系统行下颌种植即刻覆盖义齿修复,观察组89例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行下颌种植即刻覆盖义齿修复,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下颌牙列缺失的种植情况与修复情况、牙槽骨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修复体与邻牙牙龈的协调性及不良事件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修复成功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时,观察组牙槽骨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唇侧龈缘位置差异、牙龈颜色质地差异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nkylos种植系统应用于下颌种植即刻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显著,种植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高,术后牙槽骨边缘骨吸收良好,种植修复体与邻牙牙龈的协调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因上颌后牙缺失而实施骨凿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行种植牙手术的46例患者(共53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术前锥形束CT(CBCT)评估,采用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种植体,评估不同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及口腔健康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比较,B组稳定性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均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高;治疗后,患者的辅助发声、进食咀嚼、牙齿固定度、面部美观度等口腔健康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种植体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程度,且种植牙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对犬种植体周围炎情况下骨结合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方法:建立犬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非炎组、中药组、盐水组。于用药后1、2月后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学观察,了解仙灵骨葆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炎症组菌斑指数(P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均明显高于非炎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成功复制犬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②喂药后1月,盐水组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平均宽度(TbWi)、结合骨板宽度(CBLW)、成骨细胞个数(OBN)均明显低于非炎组、中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中药组喂药2月后,TbWi、CBLW非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仙灵骨葆可以对抗炎症引起的骨丧失,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增加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骨板宽度,提高骨结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2例,常规口腔义齿修复治疗)和种植组(42例,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修复有效率、修复后义齿边缘垂直骨吸收量、治疗前后义齿的咀嚼、语言、固定功能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种植组患者的修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义齿的咀嚼、语言、固定功能评分及义齿GI、SBI、PLI等牙周健康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种植组患者修复3个月后的义齿边缘垂直骨吸收量及义齿GI、SBI、PLI等牙周健康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治疗后义齿的咀嚼、语言、固定功能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3)种植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口腔种植修复方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行牙种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钛膜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稳定率、骨再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3个月后的植骨厚度和骨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种植体稳定率(95.0%)与对照组(9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再生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2.9%),不良反应发生率(2.4%)明显低于对照组(14.6%),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植骨厚度(2.4±0.5)mm、骨厚度(2.8±0.6)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0±0.3)mm、(2.1±0.5)mm,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种植中采用钛膜和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均有疗效,但海奥口腔修复膜效果更佳,其不仅能促进患者植体稳定和骨再生,同时还能保证骨和植骨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龈乳头指数(PIS)、探诊深度(PD)及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结果:随访期间mPLI、mSBI、PIS观察组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随着时间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时对照组明显高于同期观察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值2组均随着时间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2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中可改善牙周状况,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建立犬骨质疏松模型,研究补肾壮骨合剂对骨质疏松口腔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9只,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3只。将9只犬制作成骨质疏松模型,在三组动物下颌骨分别2颗植入blb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 骨计量学测量表明:在种植术后4周及12周时,对照组与西药组比较,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骨一结合率及松质骨区骨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项骨计量学参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补肾壮骨合剂可使骨质疏松犬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一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增加,并提高新生骨组织矿化率,从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干预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密骨颗粒,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均干预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理功能(PCS)、心理功能(MCS)评分,以及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干预12个月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T值;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CS评分在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P0.001);治疗组患者的PCS评分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P0.001,P0.001);两组间比较,在治疗9个月、12个月后PCS改变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P=0.02)。对照组患者的MCS评分在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均P0.01);治疗组患者的MCS评分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均P0.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P=0.00,P=0.02)。腰椎BMD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12个月后,治疗前后各自组内比较、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髋部BMD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12个月后,治疗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密骨颗粒和钙尔奇D两药均有延缓骨量减少的作用,但密骨颗粒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钙尔奇D有效的替代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