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模型Raf-1 基因和 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和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 组,每组各20 只。正常组自由饮用自来水,其余5 组饮用180 μg·mL-1 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 胍(MNNG)水溶液,建立CAG 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氯化纳溶液灌胃,胃复春组、加味 七方胃痛颗粒组分别给予胃复春片和相应浓度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灌胃。连续干预30 d 后取大鼠胃黏膜,分 别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Raf-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Raf-1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Raf-1 基因表达 均明显下调(P<0.01),其中以大剂量组下调幅度最明显;Western Blot 法检测Raf-1 蛋白表达显示,与正常组 比较,模型组Raf-1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Raf-1 表 达均明显下调(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下调幅度最明显;免疫组化法检测Raf-1 的蛋白表达显示,与正常 组比较,模型组Raf-1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Raf-1 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下调幅度最明显。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CAG 有明显的疗 效,能保护胃黏膜,其作用机制与其下调CAG 大鼠的Raf-1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胃蛋白酶含量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CAG动物模型,以胃复春为对照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大鼠CAG相关指标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中剂量组和胃复春组的胃黏膜萎缩程度、胃黏膜肠化生程度明显减轻(P<0.01);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胃复春组胃蛋白酶的含量、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胃复春组比较,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剂量组胃蛋白酶的含量、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防治CAG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胃蛋白酶的含量及促进HSP70的表达,从而发挥对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60只,随机分为3组各2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胃复春灌胃4周。选取大鼠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以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4周后光镜见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胃复春组予药物干预后,大鼠胃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亦有明显改善,胃黏膜厚度增加,透射电镜则见胃黏膜腺体饱满,腺腔完整,与周围连接紧密,腺细胞形态饱满,分泌颗粒丰富;模型组则炎症程度、胃黏膜厚度无明显改善。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胃复春灌胃30天。给药结束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和胃复春组均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厚度、腺体萎缩,逆转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受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FF1、TFF2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七方胃痛颗粒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剂量组)、七方胃痛颗粒中剂量组(以下简称中剂量组)、七方胃痛颗粒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胃复春组,每组20只,五组均采用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以胃复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超敏2步法观察七方胃病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TFF1和TFF2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能显著增强TFF1、TFF2的表达(P<0.05);与胃复春组比较,高剂量组TFF1、TFF2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七方胃痛颗粒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FF1、TFF2的表达,从而发挥对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颗粒对小鼠Hp感染性胃病的疗效及其对NOS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104只,随机分为2批(7d、28d),每批4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七方胃痛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3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的小鼠给予Hp菌液灌胃制成Hp感染性胃病小鼠模型.造模后第2d开始小鼠分别给予下述处理: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七方胃痛组七方胃痛颗粒灌胃、雷尼替丁组雷尼替丁灌胃,空白对照组实验全程只给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7d、28d后处死动物,观察Hp感染、胃黏膜炎症及nNOS、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1)七方胃痛7d、28d两批Hp阳性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2)七方胃痛组7d、28d胃黏膜炎症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且七方胃痛28d疗效优于7d;(3)七方胃痛7d、28d两批nNOS、iNOS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且七方胃痛组28d显著低于7d.结论:动物实验证实,七方胃痛颗粒能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抑制Hp定植;七方胃痛颗粒能改善胃黏膜血流,减轻胃黏膜炎症;七方胃痛颗粒能降低Hp感染引起nNOS、iNOS高表达,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黏膜上皮TFF1mRNA表达水平及TFF1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七方胃痛颗粒,对照组用胃复春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FF1表达水平、TFF1基因DNA甲基化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胃复春。②与治疗前相比,2组TFF1mRNA表达显著升高,TFF1基因DN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七方胃病颗粒可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TFF1mRNA表达水平,降低TFF1基因DNA甲基化表达水平,对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汤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中药治疗组给化浊解毒汤,西药治疗组给予胃复春,共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水24 h,称重,麻醉后处死,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经治疗后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汤通过降低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从而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是该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方(JCLD)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Syk、p53、Survivin表达的影响,阐明JCLD防治PLGC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JCLD高、中、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综合造模法造模24周,造模成功后,用胃复春,JCLD高、中、低剂量进行干预16周,干预结束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行HE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的Syk蛋白、p53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和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胃黏膜组织中Syk蛋白表达都有所降低(P0.05);和模型组相比,胃复春组,JCLD高、中、低剂量组Syk蛋白表达都有所升高(P0.05);和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胃黏膜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都升高(P0.05);和模型组相比,胃复春组,JCLD高、中、低剂量组胃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都降低,(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复春组、JCLD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都升高(P0.05或P0.01),和模型组相比,JCLD各剂量组阳性率都降低,其中JCLD高剂量组降低最显著(P0.01)。结论:加味柴芍六君方同胃复春一样都可促进Syk的表达,抑制p53、Survivin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浊毒1号方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ate nitrosoguanidine,MNNG)溶液造模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该方剂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用MNNG造模90天,大鼠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中Tunel法标记的阳性颗粒,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程度及癌基因中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均上升(P 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尼替丁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表达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P 0.05)。与雷尼替丁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凋亡细胞表达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P 0.05)。结论:浊毒1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水平,来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从而恢复细胞正常生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各12只和胃复春组10只,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治疗12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NF-κBp65/IκBα表达明显升高(P<0.01)。药物治疗后,益气活血高剂量组、胃复春组大鼠胃组织NF-κBp65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cyclinD1和p16明显升高(P<0.01,P<0.05);药物治疗后,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大鼠胃组织cyclinD1表达较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16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减少致炎因子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抑制cyclinDl,上调p16表达防治胃癌前病变,这可能是其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bcl-2、bax、mTOR、LKB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和造模组83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造模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法造模。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痰消瘀低剂量组、化痰消瘀中剂量组、化痰消瘀高剂量组和维霉素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12周。37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胃窦及胃体组织,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胃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bcl-2、bax、mTOR、LK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癌前病变发生率为84.6%,各给药组胃癌前病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bcl-2、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bax、LK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各给药组bcl-2、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化痰消瘀方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维霉素组(P均<0.05);各给药组bax、LK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但化痰消瘀方低、中、高剂量组与维霉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化痰消瘀方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bcl-2、mTOR蛋白的表达,上调bax、LKB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对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把100只大鼠随机分成为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中药大剂量组)、D组(中药小剂量组)、E组(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造模后A组正常喂养,B组予蒸馏水灌胃,C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混悬液灌胃,D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小剂量混悬液灌胃,E组予胃复春混悬液灌胃。观察大鼠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胃复春组比较,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胃黏膜肠化和异型增生(P<0.05),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小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P<0.05),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EGFR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VEGF及EGFR的表达,逆转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肉碱脂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 A,CPT1A)及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1,GLS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防治PLGC的作用机制,为莪蚕健胃方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造模组采取复合造模法造模,连续自由饮用120 mg/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20周。造模期间,自16周开始,每周选取2只大鼠,取胃黏膜送病检观察模型是否建立;至20周,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取造模组2只大鼠检测以再次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低剂量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自第21周起,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2 mL蒸馏水灌胃。胃复春组按0.06 g/(kg·g)量给予胃复春汤剂灌胃,灌胃容积2 mL。莪蚕健胃方低、高剂量组依次按8.05,16.10 g/(kg·d)胃灌胃莪蚕健胃方汤剂,灌胃容积2 mL。各组均1次/d,连续10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麻醉后取胃组织,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MVD、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中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复春和莪蚕健胃方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莪蚕健胃低剂量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胃复春组和莪蚕健胃高剂量组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在胃癌前病变阶段新生血管生成活跃,此阶段PFKFB3、CPT1A及GLS1蛋白均呈现高表达;②莪蚕健胃方能明显降低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PFKF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③莪蚕健胃方能有效治疗PLGC,可能通过下调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进而干预PLGC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干预PLGC向胃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萎胃通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病理及IκB激酶β(IKKβ),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复合造模法制备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胃复春组分别灌胃给予24,12,6 g·kg-1萎胃通调汤及0.45 g·kg-1胃复春混悬液,1次/d,连续12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Bcl-2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镜下可见100%固有腺体萎缩及轻-重度肠上皮化生,2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复春、萎胃通调汤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病理损伤,其中高剂量效果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IKKβ,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春组与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KKβ,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P<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萎胃通调汤高剂量组IKKβ,Bcl-2 mRNA和蛋白呈现与正常组相似的表达水平。结论:萎胃通调汤能改善甚至逆转大鼠CAG癌前病变胃黏膜,其干预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胃黏膜IKKβ,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夏李明  陈国忠  曾光  莫喜晶 《河南中医》2014,(11):2166-2167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TFF1和Ki-67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七方胃痛颗粒,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治疗前后TFF1和Ki-67抗原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TFF1表达均明显升高,Ki-67表达均明显降低,TFF1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七方胃痛颗粒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FF1表达并降低Ki-67的表达来发挥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善胃Ⅰ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该方干预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善胃Ⅰ号方组,每组20只,造模24周后开始给予药物干预,给药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善胃Ⅰ号方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P〈0.05)均降低,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善胃Ⅰ号方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善胃Ⅰ号方可能通过抑制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Bax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对胃癌前病变的发展进行干预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枳术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已建立CAG模型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胃复春(0.86 g·kg-1)组,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20,10,5 g·kg-1)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胃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腔结构不完整,炎细胞浸润黏膜全层,体重增长率降低,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P0.01);与胃复春组比较,枳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增加CAG大鼠体重增长率(P0.01),高剂量组可下调大鼠胃组织COX-2,VEGF蛋白及mRNA表达,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枳术颗粒可加快大鼠体重增长,使CAG大鼠胃黏膜组织得到改善和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胃黏膜破坏因子COX-2,VEGF的表达,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善胃Ⅱ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30周).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西药组(40只)、中药组(4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30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善胃Ⅱ号方或维酶素灌胃6周,处死大鼠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16、ras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表达显著降低、rasP2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16显著增高;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1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P2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善胃Ⅱ号方可阻断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腺体进一步肠化与异型增生.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降低rasP2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有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