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DCD供者肾移植临床资料. 结果:来自15例ARF供者的30个肾脏植入29例受者体内(其中1例接受双肾移植).供体起始和终末血清肌酐分别为90.1±35.1 μmol/L和355.6±153.1 μmol/L.术后8例(27.6%)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2 ~21月,人肾存活率均为100%.术后1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55.5±10.5 ml/(min·1.73m2)和60.8±10.6 ml/(min·1.73m2). 结论:DCD供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DCD供肾质量与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DCD供者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供肾质量评分、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与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成功实施DCD 114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6±2.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2.1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7.89%;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修复过程顺利。22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成功接受DCD供肾肾移植手术,其中211例受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术后6~14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54%(8/228),术后20~45 d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受者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3例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切除了移植肾,围手术期移植肾丢失率为1.75%(4/228);无一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 213例受者肾功能稳定,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受者死亡。结论:DCD供肾肾移植的总体临床疗效良好,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院中心肾移植科完成的546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516例,男性399例、女性117例,年龄42.4±16.1岁(5~68岁);死亡原因以脑卒中和脑外伤为主。5~12岁儿童供肾20例,均做单肾给儿童或低体重成人,60岁以上老年供肾56例。546例受者中,男39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1.7±11.9岁。分析供肾质量、免疫诱导方案、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人肾生存率,以及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本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DGF)36例(6.6%),急性排斥反应28例(5.1%)。术后42例(7.7%)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8例。儿童和老年供肾的受者预后较好;14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供肾,DGF发生率较高(42.9%);22例神经系统肿瘤供肾受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本组受者人、肾存活率为97.2%和93.9%,1年、3年、5年的人、肾生存率分别为98.5%、96.9%、89.3%和96.5%、 92.7%、 85.6%。结论:本组DCD供肾受者人和肾脏预后较好,主要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 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 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结论 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供者亚低温对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完成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并对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按供者是否采用亚低温治疗分为亚低温组和非亚低温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近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入组供者26例、受者49例,非亚低温组入组供者24例、受者45例,两组供者年龄、围手术期尿量和ICU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和非亚低温组受者年龄和术前肌酐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4.08%和17.78%,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受者术后均无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亚低温组受者术后1周和1月的肌酐值低于非亚低温组,术后3月和6月基本一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供者亚低温可降低受者DGF的发生率,有利于肾移植受者的早期恢复,不影响近期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疗效. 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施行亲属活体肾移植74例,收集该74例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按供者年龄大小分为2组:老龄组(≥55岁)11例,低龄组(<55岁)63例.分别对两组受体术后不同时间点临床资料和两组供体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疗效. 结果:(1)受者情况:老龄组有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低龄组有7例,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受者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差异,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供者情况:两组供者术后一周血肌酐均明显升高,老龄组术前血肌酐(85.6±13.7)μmol/L,术后1周升高至(106.4±15.6)μmol/L,而低龄供者术前血肌酐(73.7±6.8)μmol/L,术后1周升高至(101.8±13.1)μmol/L.但术后1年随访,两组供者血肌酐恢复术前水平. 结论:在严格供体筛查的前提下,老龄供肾(55~65岁)对供者是安全的;而对受者,接受老龄供肾术后近期肾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30)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脑死亡期间尿液肾损伤标志物与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的关系,阐明肾脏损伤标志物对移植肾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从2015年10月~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DCD供肾肾移植术的101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为半年。结果:101例受者中出现DGF 9例(8.9%),平均术后6月肌酐为118.0±35.2μ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DGF影响因素包括供者肌酐(P=0.02)、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P0.001)、尿肾损伤分子1(KIM-1)(P0.001)、尿白细胞介素18(IL-18)(P0.001)、受者体质量指数(BMI)(P=0.024)及受者原发病(P=0.02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供者年龄和尿NGAL是DG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供者BMI(P=0.01)、供者年龄(0.001)、供者高血压(P=0.001)、尿KIM-1(P=0.008)、尿NGAL(P=0.001)、受者BMI(P=0.012)、受者性别(P=0.015)。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后显示,供者尿NGAL、BMI和年龄是影响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尿NGAL与DGF发生相关,且对于早期肾功能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性别、年龄组活体供肾肾移植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比较各组供肾代偿能力。方法:共84例活体肾移植供者,按其年龄分为A组(>50岁)和B组(19~50岁);按供者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各组术前用MDRD公式计算总体肾小球滤过率(eGFR),核素分别测定两侧GFR,按比例估算供肾术前的eGFR。计算受者移植后半年内最高eGFR,比较各组供肾eGFR移植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总体供肾手术前后eGFR[(54.78±13.50)ml/(min·1.73m2)vs(76.68±32.23)ml/(min·1.73m2)]差异显著,代偿率32.30%(10.92%~63.89%)。A组术后eGFR明显增加[(47.16±10.43)ml/(min·1.73m2)vs(66.15±17.89)ml/(min·1.73m2)],代偿率44.35%(18.16%~63.22%);B组后eGFR代偿率30.52%(8.96%~63.01%);男性组术后eGFR代偿率33.61%(14.77%~66.96%);女性组术后eGFR代偿率25.66%(1.24%~62.45%);供肾eGFR代偿率与其术前eGFR水平及受体年龄负相关。结论:移植后各组活体供肾eGFR均明显代偿性升高,但个体差异较大。虽然A组eGFR水平在肾移植前后均低于B组,但其总体代偿能力良好。女性活体供肾与男性供体肾移植前后表现相近。术前评估活体供肾代偿能力要考虑其基础eGFR及受者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肾移植受者进行排斥反应风险免疫学评估是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重要依据。目前认为,年龄越大的供肾免疫原性越强,而脑死亡后器官捐献(DBD)是血管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年轻、非裔美国人、依从性差和多次妊娠会增加肾移植受者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实验室检查方面,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CDC)试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肾移植受者免疫学风险的重要评价方法。另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冷缺血时间长也是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意义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例亲属供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1名供者分别为受者的父母、兄弟和妹妹,取左侧肾脏10例,右侧肾脏1例,取肾术历时2~3.5h,热缺血时间1~3min,所有供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3例供者术后3周内出现一过性蛋白尿。11例受者均为首次移植,肾脏植入顺利,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100%,1例于术后1.5年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时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选择供者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组织相容性是否适合和供者双肾形态及功能是否正常。活体取肾手术难度较高,对大部分供者来说,切取左侧肾脏较好。活体供肾移植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应提供活体亲属供肾。  相似文献   

11.
探讨原位肾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5岁,平均45岁,多囊肾1例,三次肾移植2例,二次肾移植髂血管粥样硬化2例,均先行左肾切除,再行原位肾移植,尿路重建采用肾盂-肾盂端端吻合,术后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2例再次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月平均血清肌酐(SCr) 124 μmol/L.术后随访6月~7年均带肾存活,4例受者移植肾肾功能正常,1例受者术后7年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SCr波动于340 ~462 μmol/L.结论:原位肾移植对于第二、三次肾移植,双侧髂血管条件不好的受者,原位肾移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超  蔡宪安  蔡懿  张杰  张昊 《山东医药》2007,47(36):105-106
行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25例。结果本组供者供肾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7—10d出院。受者首次肾移植23例,二次。肾移植2例。术后随访2-37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2例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人/肾存活率为100%。认为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供者切除一侧肾脏恢复良好,受者人/。肾存活率高,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其根本原因是DCD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最近研究发现DCD供者体内补体C3a和C5a活化与供肾IRI密切相关,该研究将完善对C3a和C5a活化在DCD供肾IRI中作用机制的认识,并为DCD供肾IRI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活体亲属肾移植(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的安全性、可行性,并评价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2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观察、复习文献资料,并对供者的术前准备、手术特点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12例供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7~9天出院。1例受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受者出现急性排斥,应用激素冲击治疗三天后逆转。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随访满6个月的6例受者,其平均BUN、SCr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善儿童肾移植长期预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术前、术后多学科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开展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对肾移植患儿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闭环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和效果,重点讨论术前、术后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129例终末期肾衰竭患儿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移植受者年龄10.6±3.8岁,其中最小移植年龄21月龄,最小移植体重9 kg。供体中104例(80%)为儿童供体,儿童供体中位年龄1.5岁(11月~3岁)。(2)术前管理:原发病诊断方面,儿童肾脏科与泌尿外科、分子诊断中心等多学科合作,使得86%患儿原发病诊断明确,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及遗传性肾病为其主要病因,占28.6%和27.9%;移植前肾替代治疗方面:96%患儿移植前接受透析治疗,中位透析时间1.3(0.7~2.0)年;移植前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纠正情况:肾性贫血控制率70%,血钙控制率77%,血磷控制率6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控制率66%,严重左心室肥厚(LVH)控制率80%。(3)术后管理:129例肾移植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1.1~4.8)年。随访期间感染情况:63例(48%)肾移植受者发生感染,病原菌中以细菌感染最多见(54%),其次为病毒感染(42%),病毒感染中半数以上为巨细胞病毒(CMV);排斥情况:14例(10.8%)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1例(0.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原发病复发。(4)肾移植预后:受者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96.6%,移植肾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87%。末次随访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81.2±29.8(ml/min/1.73 m^2)。16例移植肾失功,其中13例(81%)移植肾丢失发生在移植后1月内,移植肾血管栓塞是主要失功原因。结论:多学科闭环管理下的儿童肾移植受者预后良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人供肾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老年亲属供肾组36例(老年组),非老年亲属供肾组20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血肌酐(SCr)水平和外科并发症、急性排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肾毒性、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发生率,并观察1年、3年人和(或)肾存活率. 结果 老年组受者SCr术后3d为(245.2±135.2)μmol/L、7d为(150.5±86.8)μmol/L、1个月为(140.6±42.5)μmol/L,高于非老年组的(185.6±148.4)μmol/L、(122.2±136.8)μmol/L、(117.8±33.2)μmol/L(分别为t=84.07、31.90、21.54,均P=0.000);CNI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2.2%(8/36)、1.9%(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4,P=0.000);但两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SCr水平和外科并发症、急性排斥、DGF发生率及1年、3年人和(或)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术前对老年供者进行严格筛选和综合评估,健康老年人亲属供者不应作为供者禁忌;但对老年人供肾亲属肾移植受者应注意CNI肾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亲属肾移植供者所保留肾脏在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入组34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每例供者术前用MDRD公式计算总体GFR(eGFR).观察供者肾切除后其保留肾脏4月内eGFR变化规律,并观察每例供者术后保留肾脏的代偿率,同时观察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术前eGFR水平等因素对代偿率的影响,以术后1月作为观察终点. 结果:所有供者肾切除术后保留肾脏的eGFR均逐渐增加,于术后第4天达到高峰,由术前的平均72.40 ml/(min·1.73m2)增至平均88.05ml/(min· 1.73m2),平均代偿率为21.60%.其中男性供者平均eGFR由术前的64.49 mL/(min· 1.73m2)增至80.48 ml/(min·1.73m2),代偿率为24.79%,女性供者平均eGFR由术前的76.72 ml/(min· 1.73m2)增加至92.18ml/(min· 1.73m2),代偿率为20.15%;≥50岁供者平均eGFR由术前的72.82 ml/(min·1.73m2)增加至81.66ml/(min· 1.73m2),代偿率为12.14%,<50岁供者平均的eGFR由术前的72.18 ml/(min· 1.73m2)增加至91.54ml/min,代偿率为26.82%;术前eGFR 60 ml/(min· 1.73m2)供者平均由术前81.95 mL/(min-1.73m2)增至95.42ml/(min· 1.73m2),代偿率为16.44%,术前eGFR <60 mL/(min-1.73m2)供者平均由术前54.90 ml/(min· 1.73m2)增至74.55 ml/(min·1.73m2),代偿率为35.79%;BMI≥23.0 kg/m2供者平均eGFR由术前的67.21ml/(min· 1.73m2)增至84.39 ml/(min· 1.73m2),代偿率为25.56%,BMI< 23.0 kg/m2供者平均eGFR由术前的76.50 ml/(min· 1.73m2)增加至90.94 ml/min,代偿率为18.88%. 结论:肾切除术后所有供者保留肾脏的eGFR均明显增加;性别、年龄和术前eGFR水平严重影响肾脏切除术后供者的肾功能恢复;男性和女性供者在肾脏切除术后其保留肾脏的代偿率相似,但男性作为亲属肾移植供者与同龄女性相比术前eGFR水平较低;>50岁供者在术后肾脏的代偿率较低;术前GFR较小和BMI较大的供者,术后其代偿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肾失功率及失功原因。应用Logistic分析影响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因素。结果 5年内移植肾失功率为3.87%,存活率为96.13%,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7.7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显著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P0.05)。年龄、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冷缺血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患者1个月内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均属影响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Pirani评分系统评估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的组织病变程度,追踪不同程度病变的供肾对肾移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于2015-02-01~2017-02-01在郑州人民医院行DCD供肾移植患者,供肾获取后移植术前行活检病理,即经快速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Pirani评分系统评估供肾组织病变程度。(2)根据供肾Pirani病理评分分为两组,低分组(0~3分),高分组(4~6分)。(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包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月、12月和24月血清肌酐(SCr)及12~36月累计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供肾及相应受者共92例纳入本研究,低分组68例(73. 9%),高分组24例(26. 1%)。受体总体DGF发生率为15. 2%,高分组与低分组DGF发生率分别为37. 5%(9/24)和7. 0%(5/68)(P=0. 028)。受者术后1月、12月、24月低分组SCr值分别为(104. 9±16. 8)μmol/L、(94. 9±16. 7)μmol/L、(91. 8±9. 3)μmol/L,高分组分别为(116. 2±34. 4)μmol/L、(116. 5±14. 9)μmol/L、(111. 7±10. 2)μmol/L。低分组SCr两年内各个时间点SCr值均低于高分组(P=0. 041,P=0. 044,P=0. 038,P0. 05)。随访12~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移植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log-Rank检验,p=0. 499)。结论:DCD供肾病理Pirani评分越高,受者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越高,短期移植肾功能越差,但短期内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老年供肾亲属肾移植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供肾亲属肾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66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供者50岁以上24例,其中8例次供者术前检查存在轻度医学异常(包括镜下血尿4例,高血压2例,肥胖1例,结石1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术前总肾小球滤过率(GFR),手术前后血清肌酐(SCr),留存肾GFR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同时对二组受者的手术前后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发症、人肾存活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供者术后总体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但50岁以上组术后3月以上留存肾GFR显著低于50岁以下组(P<0.05).两组受者在术后1年内SCr、Ccr、DGF、急性排斥和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供者选择需十分谨慎.术前全面而彻底评估,严格控制纳入标准,其安全性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