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经痛泻要方治疗后胃窦组织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探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发病及痛泻要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阿司匹林诱发大鼠胃溃疡及多种不同应激方法进行情志刺激引起的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通过痛泻要方动物体内给药,研究其对于大鼠一般体征、溃疡指数、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黏膜损伤评分法研究痛泻要方对大鼠溃疡指数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窦组织样本i TRAQ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探寻差异蛋白表达。结果:痛泻要方能改善胃溃疡大鼠一般体征,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并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的胃液酸度,差异蛋白筛选、Gene ontology分析、差异蛋白pathway分析及基因网络分析表明,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胃窦部差异蛋白及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有机物代谢、大分子代谢、初级代谢、细胞代谢过程、单有机体代谢过程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并对Kit受体信号通路、蛋白酶体降解、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IL-5信号通路、Omega脂肪酸氧化、MAPK信号通路、mRNA加工、补体活化途径、炎症反应通路、Statin通路、IL-3信号通路、凝血通路、条纹肌收缩、TNF-α及NF-κB信号通路、EGFR1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胞浆核糖体蛋白通路等炎症通路、免疫调节通路、细胞增殖及凋亡通路及分子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结论:痛泻要方对阿司匹林及多种不同应激方法进行情志刺激引起的肝郁脾虚证胃溃疡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发病会导致胃窦组织蛋白质组学的显著变化,而痛泻要方对差异蛋白及信号通路具有显著的修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CD44、CD54及CD62p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动物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CD44、CD54及CD62p表达水平。结果:痛泻要方可升高模型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模型大鼠CD44、CD62p表达,对CD54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下调CD44、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药风药对肝郁脾虚型UC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加风药组、痛泻要方组、痛泻要方祛防风组,每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祛防风药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计算肠重指数,评价黏膜充血、组织损伤。结果: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组在改善大鼠肠重指数、结肠黏膜充血、组织损伤方面明显优于痛泻要方祛防风组。结论:风药通过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反应,减缓黏膜充血水肿来促进实验性UC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华  何飞  韦桂宁  曾宪彪 《中医药导报》2020,26(11):23-26,32
目的:探讨滇白珠醇提物(DBZ)预防给药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A)及乙醇型胃溃疡(B)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模型,观察DBZ对大鼠胃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以及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采用B模型,观察DBZ对大鼠胃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以及胃黏膜组织SOD、MDA、PGE2、NO含量的影响。结果:A模型为瘤胃部胃溃疡。模型组胃溃疡发生率高,溃疡指数大,病理检查显示溃疡部位胃组织严重缺损。与模型组比较,DBZ高剂量组大鼠胃溃疡发生率及溃疡指数显著减少,胃组织缺损程度明显减轻,胃液量、胃酸浓度和总酸排出量均显著降低;DBZ低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减小,胃组织缺损程度明显减轻,胃酸浓度显著降低;DBZ高、低剂量组对胃蛋白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B模型为腺胃部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胃部出现明显淤血及溃疡。与模型组比较,DBZ高剂量组大鼠胃部没有淤血及溃疡,DBZ低剂量组淤血及溃疡程度明显减轻;DBZ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对PGE2、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BZ预防给药对大鼠A、B模型胃溃疡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对A模型抑制作用可能与减少胃酸分泌有关,对B模型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胃黏膜SOD水平、同时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A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复制大鼠脾虚证、肝郁证和湿热证CAG病证结合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和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Fas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cl-2、Fas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结论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Fas蛋白表达与CAG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最高和Bcl-2、Fas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醇诱发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给药组(0.374,0.747,1.494 g·kg-1等3个剂量组)和雷尼替丁组.测定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率,检测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结果 气滞胃痛颗粒的高、中、低3个剂量组能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程度(P<0.01),对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能明显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量(P<0.01).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3种实验性胃溃疡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溃疡的发生.对于幽门结扎型大鼠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乙酰谷氨酰胺锌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乙酰谷氨酰胺锌(Zn-GL)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无水乙醇、吲哚美辛和慢性醋酸诱导的胃溃疡为实验模型。以胃黏膜损伤程度,溃疡指数及胃壁结合黏液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100或150 mg·kg-1 Zn-GL灌胃给药对4种大鼠急慢性胃黏膜损伤均有明显的预防或治疗作用,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胃液分析显示该化合物能显著升高胃壁结合黏液含量,光镜下观察未见胃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这一作用依赖于内源性的PGE2,并与加强胃黏液屏障防御功能,促进溃疡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肝脏脂质代谢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52只),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联合束缚应激+饮食失节造模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各...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iTRAQ蛋白组学技术鉴定筛选安胃汤干预胃溃疡肝郁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探讨安胃汤干预胃溃疡肝郁脾虚证大鼠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法配合多因素复合模拟中医病因制备胃溃疡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提取胃黏膜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制备安胃汤含药血清对其进行干预,采用iTRAQ技术鉴定筛选差异蛋白。通过DAVID、KEGG、VISANT和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注释、富集分析、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安胃汤组与对照组之间共有59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53种生物学过程,10种细胞组分,16类分子途径,以及74条信号转导通路;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与iTRAQ蛋白组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于iTRAQ蛋白组学可筛选出安胃汤干预胃溃疡肝郁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细胞相关蛋白(Akt1、Jak1、Jak2、Plcb3、Adrb2、Stat2、Prkcg、Plcb4、Ptpn2、Chrm3及Ifngr1),初步分析提示其与胃溃疡的多种细胞生物学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结肠组织P物质(SP)、干细胞因子(SCF)和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痛泻要方组。除空白组外的2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肝郁脾虚证IBS-D模型,造模28d后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5-HT和结肠SP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SCF、c-Kit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结肠SP、SCF、c-Ki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SP、SCF、c-Kit和血清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SCF/c-Kit信号系统降低大鼠血清5-HT、结肠SP水平来改善肝郁脾虚证IBS-D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EGb)处理组。于造模术前第7天开始,EGb处理组大鼠通过胃管灌饲银杏叶提取物,1次/d,共7 d。在最后1次给药完毕1 h后,麻醉状态下,打开大鼠的腹腔,在幽门下穿线将幽门结扎,然后缝合腹壁切口。经13 h后各组大鼠处死,检测3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结果溃疡模型组大鼠UI值(P<0.01)和胃液总酸度增大(P<0.01),同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升高(P<0.01);而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则减轻了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P<0.01),UI值(P<0.01)和胃液总酸度减小(P<0.01),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大鼠不同证型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S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复制大鼠单纯CSG模型、脾虚CSG和湿热CSG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其调控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三个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以脾虚CSG组最高。三个模型组较正常组Bcl-2mRNA表达均降低,以脾虚CSG组最低。结论 CS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mRNA表达水平与CSG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脾虚CSG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最高和Bcl-2mRNA表达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制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为CAG的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单纯CAG疾病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苦寒泻下法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建立肝郁证候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饮食+人工气候模拟建立湿热证候模型。观察大鼠饲养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及体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萎缩程度。结果: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变化符合中医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表现。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最重,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变薄,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厚度最薄,药物干预后,各证候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厚度较药物干预前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复制成功。脾虚证CAG大鼠胃黏膜炎症和萎缩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14.
愈溃宁颗粒抗胃溃疡的药效学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菲娅  崔俊杰  陈世忠 《中成药》2007,29(2):186-189
目的:探讨愈溃宁颗粒(海螵蛸、延胡索、炙黄芪、白芍、炙甘草等)(YKN)的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性刺激、幽门结扎性胃溃疡、醋酸致胃溃疡、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YKN抗胃溃疡作用;对正常大鼠胃液分泌、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扭体法镇痛试验;小鼠一日最大耐受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YKN可抵制溃疡的形成,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促进溃疡的愈合,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的综合作用。一日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88倍。结论:YKN具有明显抗溃疡的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3)
目的分析甘草次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乙酸处理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法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检测不同剂量甘草次酸处理后大鼠溃疡指数以及胃酸、胃蛋白酶活性。同时检测甘草次酸对大鼠胃黏膜组织及体外胃黏膜上皮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活性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甘草次酸可降低大鼠的溃疡指数以及胃液中胃酸、胃蛋白酶活性。甘草次酸处理后,大鼠胃黏膜组织及体外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显著增高,而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量、激酶GSK3β活性及细胞凋亡水平则明显下降。GSK3β激活剂LY294002作用于细胞后,BCL2水平下调,Caspase-3表达增多,细胞凋亡水平上升。结论甘草次酸可通过调控GSK3β激酶活性,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进而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及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氨水加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设正常组、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动态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外在表征均有明显改变。病证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损害最为严重,胃黏膜细胞呈过度增殖,与正常组、肝郁组、胃炎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情志因素可能是加重慢性胃炎病情、促使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抗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观测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血中ALT和和肝组织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溃疡指数、ALT、MDA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1),痛泻要方高剂量组的溃疡抑制率高于其中、低剂量组而与阳性药物组接近,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ALT和MDA皆明显降低(P<0.01,P<0.05);痛泻要方对溃疡的抑制率、降低溃疡指数、ALT和MDA的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要方具有抗束缚-水浸法所致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保护肝功能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其抗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姜黄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醇提取物对小鼠和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对大鼠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姜黄70%乙醇浸提得姜黄醇提物。冷水应激制作胃溃疡模型,镜检小鼠胃黏膜损伤作为溃疡指标。大鼠行幽门结扎术制作胃溃疡模型,镜检测量胃黏膜出血损伤指数作为溃疡指标;检测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结果:与冷水应激组比较,姜黄醇提取物各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同幽门结扎组比较,姜黄醇提取物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姜黄醇提取物能具有良好的抗胃溃疡作用,其抗胃溃疡机制可能与抑制丙二醛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TNBS/乙醇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外周血来源BMSCs的黏附及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离纯化模型大鼠外周血来源的BMSCs,制备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含药血清,以大鼠空白组血清、模型组血清、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分别干预模型大鼠外周血来源的BMSCs,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 RTCA)检测BMSCs的黏附及迁移能力,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 V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SCs VLA-4的表达。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及参苓白术散组外周血来源的BMSCs黏附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20h后痛泻要方组外周血来源的BMSCs黏附数目逐渐增多(P0.05)。20~48h各组外周血来源的BMSCs迁移明显逐渐增加,模型组BMSCs迁移能力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与痛泻要方组明显高于模型组,痛泻要方组优于参苓白术散组(P0.05)。模型组BMSCs VCAM-1、VLA-4表达明显增高(P0.05),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VCAM-1、VLA-4表达明显增高,痛泻要方组优于参苓白术散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来源BMSCs黏附及迁移特性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参苓白术散,"以方测证",TNBS/乙醇诱导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倾向于脾虚肝郁证。  相似文献   

20.
大黄预防脑梗塞并发应激性胃溃疡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应激性胃溃疡进行预防性治疗.方法:将病理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大黄,对照组自然恢复.一周后,取全胃剖开,进行分析.结果:用大黄治疗后的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胃黏膜细胞指数明显升高;对照组可见到糜烂或点状溃疡形成.结论:大黄有抑制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达到保护胃粘膜免受损害和应激性溃疡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